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太太病症日增,只想最后看看这些子孙后辈,因此贾家人每日皆到贾母病床前请安问候。

贾赦和贾政商量,决定办一场喜事来冲喜,以驱除作祟的邪气,希望老太太转危为安,逢凶化吉。

冲喜有没有用,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病人心里高兴,病症也就好了。

但冲喜更重要的作用却是让适龄男女尽快完婚,若是家中长辈离世,三年孝期内不能婚嫁,不就耽误了吗?

至于冲喜的人选,自然就是宝玉和迎春了,他们都到了应该成亲的年龄了。

只是突然之间,应该给他们挑什么人呢?

贾赦为了保住旧主的唯一血脉,提议将妙玉嫁给贾宝玉。

看如今的情形,贾珠上位是迟早的事,贾赦担心贾珠将来把李氏皇族成员斩尽杀绝,唯有把妙玉嫁给贾宝玉,成为贾家人,她才有一条活路。

但这件事,贾赦也做不了主,既要让贾珠同意,还得让妙玉同意,至于贾宝玉的意见,谁管他呀。

贾珠同意了,他也不是非要杀义忠亲王的遗孤,现在全天下也就只有几个人知道妙玉的真实身份,贾珠说她不是,她就不是。

贾宝玉其实是不适合结婚的,但如果非得结,十二钗里也就只剩下史湘云和妙玉了。

而史湘云前两年和神武将军冯家冯紫英订婚了,一来史家和冯家都是隆正帝的心腹,相互之间加强联系也是应该的。

二来,史家当时也是为了向隆正帝表明,他们史家并没有投靠贾家,至少没有把史家的女子许配给贾家的男子。

只是没想到,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能得到隆正帝的彻底信任。

如果不考虑双方阵营的话,史湘云和冯紫英还是挺合适的,都是豪迈直爽的性格,都有一股豪气和侠气,都有魏晋名士的风流态度,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更多的人说是卫若兰,但是没有任何证据,只是基于脂砚斋的一两句批语,本文安排成冯紫英,理由也比较充分。)

至于贾宝玉和妙玉这一对,其实还是挺配的,都是半步出家,半步凡尘的状态。

贾宝玉是身在俗世,但总有出世的思想;妙玉是从小到大身在空门,但并非出于自愿,对俗世还有一点好奇和眷念。

两人的三观也有类似之处,贾宝玉对世俗的钱权名利表面上鄙视和厌恶,但事实上并没有摆脱,妙玉其实也类似,从她对刘姥姥的态度就可以推测出来。

一个真正不在乎名利权势的人,根本不会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之类的话,因为在他们心里“铁门槛”和“土馒头”就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强调。

一个说自己视金钱如粪土、从不在乎钱的人,他一定是最在乎钱的人,否则何必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呢?

这就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以看成是对这一类想要看破却看不破的人的总结。

直至最后贾宝玉出家,其实他仍没有看破,如果真的看破又何必执着于出家这种形式呢?

入世和出世不是一样的吗?生活和出家不是一样的吗?生和死不是一样的吗?

刻意去追求其中某一个方面,其实都是一种执着,都是没有看破的表现。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宝玉虽然有块玉,但却是块假的宝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他是一块淖泥也没什么毛病。

至于他们成亲以后是一起好好过俗世生活,还是相约着参禅打坐、谈经论道,都是他们自己的事。

贾政和王夫人并不是很满意,毕竟妙玉是个出家人,贾政想和书香门第联姻,在朝堂上拉拢文官势力,王夫人想把王家的女子嫁给贾宝玉。

得知王夫人的主意,贾政当即改口同意了宝玉和妙玉的事,如果真给宝玉找一个王家人,只怕宝玉今后的生活就没法过了。

不是说王家女子不好,而是贾宝玉不适合,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在一个家庭内发生碰撞,注定会是一个悲剧。

经过贾赦的劝说,妙玉也同意了,她对宝玉的印象还不错,甚至有一些别样的情愫。

至于迎春,贾珠为其挑了一个英俊儒雅,刚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

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在贾珠这里都不是事,多给迎春准备一些嫁妆就是了。

以迎春的性格,给她安排一个武将,贾珠担心他们双方没有共同语言;给她安排一个勋贵子弟,又担心迎春会被欺负和利用,而且勋贵子弟身上难免有些不好的习惯。

寒门读书人,小有家资,有共同语言,不会被夫家欺负,还长得帅,应该是最适合迎春的夫婿了。

然后婚事便被火速提上日程,在一个月内就双双完成了婚礼。

虽是冲喜,但老太太的病却一点也没见好。

即使贾珠知道一些现代知识,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贾母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

贾母临终前和贾家众人一一告别,两个儿子儿媳,虽然都不甚满意,但却给她生了许多可爱的孙子孙女,让她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孙辈中只有宝玉不怎么争气,但只要他生活的快乐,其实也就够了。

贾琏和王熙凤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已经能够撑起荣国府了。

贾琮、贾环也在贾珠的调教之下,有了点王孙公子的样子,只是看不到他们结婚生子了。

元春,迎春幸福美满,也不用担心探春和惜春,她知道贾珠一定会安排好。

李纨、宝钗、黛玉、素云,对于这几个孙媳妇,老太太都很满意,她们都是贾珠的贤内助,只是可惜没能看到黛玉和宝钗的孩子。

老太太最担心的反而是贾珠,乾坤未定,最终什么结果都有可能。

看出老太太的担心,贾珠让其放心,他将一切都安排好了,不会有任何意外。

对于贾珠,老太太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甚至有一点愧疚和心疼。

她这一生将福享尽了,本以为贾家会家道中落,没想到会中途崛起,而靠的全是这个孙子,从十七岁起便孤身上战场,聚少离多,九死一生,将贾家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即使魂归地府,她也能面对先夫和公公了,至少贾家在她手上没有衰落。

看完孙辈,然后就是重孙辈,她是真想看着重孙子们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然时不我与,徒叹奈何。

老太太最后将满屋的人瞧了一瞧,带着笑容,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享年八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