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每日医案 > 第144章 中医药调理风眩(亨特氏综合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章 中医药调理风眩(亨特氏综合征)

风眩(亨特氏综合征)

[病案]詹某,女,68岁。于1978年1月27日入院。入院时主症眩晕伴面瘫。八天前自觉头昏、恶心,次日眩晕发作,如乘舟车,身体不能自主,以致卧床不起,头部向左转动则眩晕加重,伴左耳耳鸣、重听、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及大量黄色粘液样液体,头颈及左耳乳突部疼痛,并发现口角右偏。经门诊中西药治疗未效。体检:体温37.3c,血压18.6\/12.0kpa(140\/90毫米汞柱),体瘦,苍老容貌,神志清,取右侧卧位,瞳孔等大,对光反应正常,眼球活动无障碍,眼球震颤2,左眼睑闭合不严,同侧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向右偏歪,左耳廓布针头大小疱疹十余个。眼底检查:老年性动脉硬化1。化验:血常规正常,胆固醇正常。此患者眩晕如乘舟车,闭目静卧不敢言动,耳鸣、耳聋,恶心频作,呕多痰涎,味苦,纳食即吐,颠顶疼痛连及项背,口角歪斜,便结尿赤,脉滑数。右兼浮意,舌尖赤少津。

[治则]祛风平肝,涤痰降火。

[方药]白菊花9克,蝉蜕6克,白僵蚕9克,荆芥5克,钩藤12克,板蓝根12克,代赭石8克,地龙9克,竹茹10克,炒山栀9克,葛根6克,甘草3克。服药4剂,眩晕、呕吐俱减,左耳廓疱疹消失,余症同前。守法继进,原方去荆芥、赭石,加白芍9克。尔后在此基础上加减处方用药。服17剂药后,配以针刺治疗,取穴:阳白、颊车、地仓、耳门、合谷等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前后共服药35剂,于3月10日病愈出院。

[评析]本病西医诊断为亨特氏综合征,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对于眩晕这一病症,历代医家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总结起来,其病因和病机总的来说离不开风、痰、火、虚四个方面。其中强调风的人,大多认为是内风导致的,就像华岫云所说:“所患眩晕者,并非外在的邪气,而是肝胆之风阳上犯而已。”然而这个例子却是因为外感风毒之邪而被触发,所以发病急促,伴有头项强痛,右脉兼浮。这位患者平常操持家务,休息不当,过度劳累,导致真阴亏损,肝阳容易躁动,而且劳倦也会损伤脾脏,使其运化功能失调,湿气积聚而生痰,痰火在体内蓄积,外部的邪气趁机侵入,引发肝风和痰火上冲头部,从而引起眩晕,这种情况被称为风眩。患者由于痰浊中阻,风痰扰乱胃部导致其失去了正常的和降功能,因此频繁出现恶心症状,并伴有呕吐大量痰液。同时,风痰游走窜行于经络之间,导致面部肌肉瘫痪,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此外,风痰上壅于耳部,使得耳部清窍失灵,从而引起耳鸣、耳聋等问题。治疗时选用白菊花、蝉蜕、荆芥、葛根等药物来祛风散邪,其中葛根尤其能够舒缓项背部的筋脉。板蓝根擅长治疗病毒感染,与山栀搭配可以起到清热降火的作用。僵蚕、钩藤用于平息体内的内风,赭石则有镇逆平肝的功效。将其与竹茹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降低痰涎,制止呕吐。地龙善于活络经脉,甘草则用于调和各种药物,共同发挥祛风平肝、涤痰降火的作用。服药后病情逐渐平稳,但真阴亏损的状况开始显现。于是,调整用药以平肝息风、育阴化痰为主,兼顾标本。同时,辅以针刺疗法来调和气血,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