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昌文君用他的生命,向秦王,向整个天下的秦人证明了一件事:楚人之中并不全都是昌平君那样背信弃义的人。相反,还有许多如昌文君这般忠心耿耿、甘愿奉献的忠义之士。

秦然深知,昌文君的壮烈牺牲,实则为那些身在秦国的楚人们争取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一点,从大王对昌文君的追封便可见一斑。尽管政哥可能不再像从前那般高度重视楚人,但至少在大秦的朝堂之上,依然为楚人保留了一处容身之所。

由此看来,昌文君的英勇之举并非徒劳无功。他的牺牲,不仅彰显了个人的忠诚和勇气,也为楚人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若是所有人,皆如昌文君一样,何愁天下不定。”李信感慨万千地道。

大秦等待了如此漫长的岁月,历经无数次战争和政治斗争,终于迎来了这个能够统一天下的契机。而如今,他们离这个伟大的目标已经近在咫尺了。

曾经辉煌一时的周王室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化为了尘埃。

而那八百诸侯经过长期的征战与杀伐,存活下来的强者也纷纷走向衰落。如今仅剩下的七个国家中,韩、魏两国已然亡国。

燕、赵两国虽然有宗室勉强逃脱,但也只能在北方苟延残喘,依靠残存的人力物力维持着生存。

它们所掌控的土地、城池以及人口数量,甚至还不及昔日韩国的十分之一。

楚国,经历了这场惨烈的战争后,虽然宗庙和社稷还得以保存,但他们所掌控的面积土地却已经锐减了一半。

这几十年里,即便是在楚国最为鼎盛的时候,尚且无法与秦国一较高下,更何况现在只剩下了半壁江山。

面对着那如虎狼一般凶猛的大秦军队,实际上许多人都已经对楚国失去了信心。哪怕新登基的楚王如何自我吹嘘,那些眼光敏锐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楚国已经衰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尤其是这次昌文君在长沙城行刺的事件,更是给楚国敲响了一记沉重的丧钟。

这种局面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曾经不可一世的霸主如今也沦落为了弱小的角色。

“已经不远了。”

“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一旁的秦然沉声说道。

如今的秦国,已然成为了天下最为强大的诸侯国,而在不久的将来成功覆灭楚国之后,更是再无任何势力能够阻挡秦国前进的脚步。

至于齐国?

或许其他诸侯并不了解,但秦然却心知肚明。

齐国,自从那场举世瞩目的五国伐齐之战后,便已彻底陷入了颓废与摆烂。

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曾经作为中原霸主的齐国险些遭遇亡国之祸,最终整个国家仅剩下两座孤城尚未沦陷,宗庙社稷险些毁于一旦。

而且,这场战争表面上是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合讨伐齐国,但实际上就连齐国引以为援的楚国也趁人之危,加入了劫掠的行列。

正因如此,此次秦楚交战,齐国始终保持沉默,甚至不愿为秦国提供丝毫粮草援助。

秦然心里非常清楚如今齐国所抱持的态度。那就是你强任你强,坐看五国覆灭。

现在的齐国人只关心商业和贸易,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财富。

然而,秦然并不排除在齐国朝堂之中有一些人真的相信了大秦之前的承诺。

“秦齐平分天下”。这个想法简直荒谬至极,让人不禁觉得好笑。

当秦国成功灭掉其余五个国家后,其领土范围将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即使只是从地图上观察,秦齐两国之间的差异也绝非微不足道。

拥有中原、关中、北地以及南域的秦国,与仅仅占据一角的齐国相比,领土面积相差十几倍之多。面对这样的局面,齐国的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想要一战彻底灭楚,仅凭你手中现在的兵马还是不够。”

看着身旁的李信,秦然开口提醒道。

秦然知道李信年轻气盛充满自信和斗志,但现实情况却不容小觑。

虽然秦然认为现在想要灭楚用不了王翦所说的六十万大军,但仅靠三十万兵马去实现这个目标仍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随着秦军不断深入楚地,战线逐渐拉长,他们不仅需要继续向前推进,还要分出兵力来驻守后方已经攻占的城池。这使得原本有限的兵力被进一步分散。

此外,最为关键的是,想要从楚地获取足够的粮草来维持大军的供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秦军仍需依赖关中地区的粮草支援。如此一来,粮草的运输路程变得更长,途中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更糟糕的是,许多楚人对大秦并不甘心臣服,频繁发生叛乱事件。这些不安定因素给秦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秦然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判断后,想要成功消灭楚国,至少需要四十万能够投入战斗的精锐士兵。

只有具备充足的兵力,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并巩固大秦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

并且后方打下来的城池不能交给前线大军分兵,由大秦直接负责接管。

李信率领秦军只负责继续向南进攻和押运粮草这两件事。

“多谢提醒。”

“经过这一战我也发现了我的想法有些太过年轻了。”

“大军伤亡的将士也需要补充。”

“我已经写了一封奏报送往咸阳,恳请大王增兵楚地。”

“待到寿春以北的后方稳固之后,再发兵攻灭长沙。”

“彻底灭掉楚国!!”

此时的李信,虽然还是锋芒毕露。可是城父一事,昌平君之乱还是给他敲响了警钟。

李信知道,如果不是秦然在城父力挽狂澜,挫败了楚人的阴谋诡计。

那么他所率领的大军将腹背受敌。

甚至会有在楚地全军覆没的可能。

李信他并不怕死,可是他最怕的是辜负了大王的信任。

若是正在他手里折损了大秦二十多万锐士。

那么李信万死难以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