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侯:“小汤圆,真不愧是我忠勇侯的孙子,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么好的东西,之舟,这个袖箭真的是个好东西。”
忠勇侯此刻是真的羡慕了。
也不知道他生辰的时候,小汤圆会准备什么礼物给他呢。
小汤圆做这件事是瞒着张芷妍的,张芷妍还真的不知道,小家伙准备的是袖箭。
该说不说,小家伙挺厉害的,听她说了几句,就做出来了。
看来小家伙还挺有发明头脑的。
张书元此刻在暗爽,小汤圆这么厉害,都是随了芷妍了。
随了芷妍,就是随了他了。
他个外孙子,以后绝对是个栋梁之才啊。
……
今日的生辰宴,张芷妍让人准备了不少的菜。
每个人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饭菜。
吃了差不多的时候,红拂和绿柳推出一个大蛋糕来。
顾之舟看着眼前的大蛋糕,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他也吃上了自己的生辰蛋糕了。
顾之舟在许愿的时候,许了三个愿望。
一是希望大越万事太平。
二是希望跟张芷妍恩爱到白头。
第三个愿望则是,希望张芷妍能生个女儿。
顾之舟许第三个愿望的时候,视线不经意的扫过张芷妍的小腹。
他觉得自己已经够努力了,怎么芷妍的肚子还是没有动静。
不应该啊。
可是他们的身体又都不错,早晚会有的。
他希望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儿。
谢逸总在他面前炫耀他的小团团有多可爱。
哼,不就是女儿嘛,他也会有的。
他的女儿一定比谢逸的小团团更加的可爱。
……
张芷妍自是没有注意顾之舟的视线的。
吃完了蛋糕,大家基本上都吃的差不多了,又吃了会,才让下人撤了桌子。
张家人喝完了茶,才告辞离开。
忠勇侯看亲家要走了,也跟着张书元他们一起走了。
顾之意留下了。
幸好小肉圆没有发现,要是小肉圆发现了,估计小家伙也要吵着留下来。
******
顾之意留下来,是想要跟小汤圆一起睡的。
他们叔侄有段时日没有一起睡了,估计小汤圆也想要跟他一起睡。
小汤圆现在长大了,也习惯了自己睡,还真的不想跟小叔叔一起睡。
可是小叔叔要跟他一起睡,他又不好拒绝。
毕竟小叔叔又不是经常跟他睡一张床。
******
张芷妍和顾之舟也回到房间去了。
张芷妍先去泡了个热水澡,才换顾之舟去洗澡。
等顾之舟洗完了澡,就发现张芷妍已经睡着了。
看来今晚是别想要女儿了。
顾之舟暗自懊恼,刚才洗澡应该洗快一些的。
张芷妍自然是不知道顾之舟有别的打算,睡的正香呢。
顾之舟也不能把张芷妍给叫醒,无奈的躺在外侧,伸手把张芷妍搂在怀里。
张芷妍只是稍微的动了动,让自己的姿势可以舒服一些。
就这样,顾之舟的生辰当晚,什么也没做,抱着张芷妍睡了一晚上。
******
等张芷妍第二天醒来,顾之舟早就上值去了。
祝庄头来报,庄子上的学堂都已经弄好了,夫子也找好了,是此届春闱的落榜生。
就算是落榜了,也是举人之身。
张芷妍也觉得这个人选不错,学识首先就是过关的。
至于三年后,夫子要继续参加春闱,张芷妍也觉得没有什么。
要是这个夫子不做了,就再找一个夫子就好了。
祝庄头是问张芷妍去不去庄子看看新学堂。
张芷妍不打算去,就让祝庄头主持这件事就好了。
*******
李长声是本次春闱的落榜生。
他的家里就是都城的,他本来以为这次能考取功名,也能让家里的条件好一些。
没有想到他落榜了。
自从落榜之后,他一直都是抄书补贴家用。
还是他去书铺送抄好的书,正好听到祝春生问掌柜的,有没有好的夫子推荐。
李长声赶忙上面自荐。
不出意外的,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活计。
主要是教孩子认字,让孩子们能明理。
他觉得这个学堂挺好的,虽然是个新学堂,但是学堂的主子很重视学堂。
不光请了一个夫子,而是请了三个夫子。
据他所知,那俩夫子都是秀才。
等李长声去了庄子才知道,他去的是温泉庄子,那个有名的温泉庄子。
在看到崭新的学堂,还有崭新的书案,以及一墙的书籍,李长声觉得自己真的来着了。
这么多的书,有很多他都没有见过,现在就这么大咧咧的摆在这了。
李长声当时只是想找一个稳定的活计,还没有问月银就决定要来了。
等他来了,他才知道自己的决定没有错,这么多的书,就是要买下来也是要花费不少的银子,现在他可以随便的看了。
三年,足够他看完这么多的书了。
相信下一次的春闱,他一定可以考的更好一些。
其余的两个秀才见到一墙的书籍,也很欣喜。
他们知道要来庄子上教孩子,还有些不愿意,因为这些孩子们都没有基础,都要从头开始教。
现在他们没有怨言了,觉得这个地方真的是个宝地啊。
祝庄头对这三位夫子表示了欢迎,紧接着就拿出几张契约,一人一份。
上面清楚的写着月银多少,什么时候发,还有节礼发,节礼不是固定的,所以契约上没写。
李长声也是才知道自己的月银是多少。
他以为一个月顶多2两银子呢。
没有想到他的月银是一个月10两。
这简直大大的超过了他的期待。
他抄书一个月顶多能赚2两银子,那还是需要他日夜不停的抄。
只是那样的话,他就没有时间看书了。
所以他才想找个稳定的活计。
“一个月5两?祝庄头,这是真的吗?”一个秀才激动的发问。
李长声听到秀才说的一个月5两,还特意的看了看自己的契约,上面确实写的是10两一个月啊。
祝庄头笑着道:“刘夫子,你没看错,确实是一个月5两,你们两位秀才的月钱都是5两,李夫子是举人,他的月钱是你们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