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路疾驰,米粒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嵊州。很早之前米粒和柳林林一起来过这里,嵊州有很多有名的越剧剧团,像《养媳妇回娘家》、《九斤姑娘》、《珍珠塔》、《琵琶记》、《梁山伯》等,米粒两人慕名而去都去听过。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越剧的唱腔甜美、悠扬,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心间。其表演更是生动传神,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越剧的音乐非常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伴随着悠扬的丝竹之声,观众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剧情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从服装到道具,越剧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中华文化的韵味,让人陶醉其中。

嵊州小吃承载了几千年传统文化,是嵊州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制形成的以“小笼包、炒年糕、榨面”为代表的小吃。按原料、风味、烹饪技术区别,形成百余种小吃美食。嵊州小笼包:据清道光《嵊县志》记载:“甑山,在县北十里,传大禹遗迹,俗呼石蒸笼,亦名甄石,其地有禹妃祠”。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今剡溪),相传,当年大禹在剡溪治水,禹后在附近的甑山上蒸馒头为禹提供三餐所需,并以馒头奉祭神灵保佑治水成功,散落在甑山剡水之间的馒头,化为今人看到的拳头大小的禹余粮,人们称为“石馒头”,后人受启发,用面粉做成了小笼包,成为民间美食。

嵊州榨面:在嵊州,榨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吉利寓意:女儿出嫁当天,娘家人要为女儿煮上轿榨面;产妇坐月子,要烧月子榨面;招待尊贵客人,要烧鸡蛋榨面,毛脚女婿初次上门,丈母娘烧鸡蛋榨面招待以示认可。

一笼包子一座城。上世纪初嵊州人陈东生对小笼包进行改良,并在当时的市心街开了第一家小笼包店,是为嵊州小吃门店的鼻祖,改革开放后嵊州小吃跟随着勤劳的嵊州人走遍全国,但由于嵊州的“嵊”字太过生僻,外出从业者基本上使用“杭州小笼包”的招牌。

米粒和柳林林最喜欢的是嵊州炒年糕:把年糕切成条,准备肉、笋、胡萝卜、蘑菇、大蒜、鸡蛋丝或片;开火下猪油炒年糕(放少许酱油),炒软盛出备用;再炒咸菜、肉丝、笋、胡萝卜、蘑菇等;随后下年糕一起炒,并加开水、豆腐(分成小块)和大蒜茎,大火烧开后放入大蒜叶,稍煮起锅,放蛋丝。年糕丝丝韧滑,细味甜糯,炒好之后味道是荤素搭配、虚实有致,色彩诱人,可谓美食绝品。

现在的嵊州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风光了,米粒他们从进入嵊州已经遇到了五六波的丧尸。这次从出门开始米粒他们按照地图一直走着,也没有特意的去找地方休息,只要是遇见了合适的地方,大家就第一时间确认附近的安全状况,没有问题后直接就地休整。

今天刚进崇仁古镇地界,柳林林就想起了美味的炒年糕。刚好过年时候做的年糕多,米粒的空间里也放了不少,米粒直接大手一挥,安排!他们找了一个比较干净的小院,确认过周围没有什么状况后,他们简单的打扫了一下,准备今天晚上在这里修整。

这个小院子的格局是一个典型的三合院,小院?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气息,其屋脊、出檐、马头墙有砖雕装饰,气势雄伟,典雅庄重。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仿佛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小院的墙壁斑驳,青砖和石板铺砌的小院长满了青苔,斑驳如枚枚古钱,一种经过岁月浸染的味道扑面而来,历史的苍老感赫然可见。要是在以前,可以看到老人们在街头巷尾闲聊,孩子们在河边嬉戏,商贩们在街头摆摊,这些都构成了古镇独特的生活气息。现在街道上只有凌乱的枯枝落叶,也不知道这些建筑还能再坚持多久。

简单收拾好后,米粒从空间里拿出各种配料,起锅烧油,炒年糕和虾仁馄饨就做好了,大家洗漱过后抓紧时间吃起了晚饭。豆包和馒头也很喜欢吃年糕,米粒在放盐之前还单独的给它俩盛出来了一些,现在两小只也吃的十分开心。吃过晚饭后,众人看过一圈后决定堂屋面积大由男士们居住,米粒和柳林林住在相邻的东厢房。天色已晚,大家收拾好后也就各自回房了。大家今天一天就消灭了上百只丧尸,米粒在进门的地方和两个房间都催生了几株藤蔓示警,他们就没有安排值夜的人了。

凌晨2点多,米粒被豆包挠醒了,米粒赶紧使用异能和门口的藤蔓交流,刚才有车从门口经过,好像住在了东边的院子里。米粒赶紧悄悄的起身,向着东边的墙壁走去。还没等米粒爬上墙头,就听到了隔壁传来的男声。“大哥,您确定是在湖州建立基地吗?可我印象中那地方不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