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王凌在明末 > 第207集 临清大屠杀纪念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国维由衷赞道:“果然是才女,你为什么要当兵啊?”

小姑娘又自豪道:“我要当女将军,就像平虏将军一样上战场杀鞑子!”

小姑娘豪气冲天的话语令张国维热血沸腾,有此子民,何愁鞑子不灭?王凌!老夫真的对您佩服的紧。

张国维大赞道:“好样的!老夫佩服。”

王应熊也抛弃偏见,赞道:“不错,自古英雄出少年,有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侯老板赶忙道:“谢两位大人夸奖,小女不知天高地厚,都是娇惯成这样的。”

张国维道:“别谦虚了,你的女儿将来一定有出息,老板,您刚才说伙子难找,这是为什么呢?”

侯老板道:“你看这码头,繁忙的很,会长大恩人来到临清,山东便发生了大变化,到处都是建设,到处都要人,我这小店生意也比从前好了几倍不止,不但如此,从前我们家靠这一个店生活,生意还不好,生活艰难,如今,大恩人又给我们家分了25亩地,夏秋两季光卖粮便收入五十两,加上茶社收入,我家现在一年收入快二百两了,不止我一家,全山东人都富了啊,你看码头这些脚夫,全是外省人来临清讨生活的,我店煮茶的伙计也是外省人,我们本地人当兵的当兵,当官的当官,进民生会作坊的进作坊,剩下老弱种地,种不过来便雇佣外省人,所以,外省人现在也紧张。”

小姑娘道:“爹爹!过一两个月,外省人便多了,这主要是外省的许多人还不知道来山东能赚钱,这不是,今天的报纸便登了这方面的报道。”

小姑娘拿出最新一期的报纸念道:“民生社消息,由于民生会辖区经济进一步向好,各个行业目前面临人员短缺,民生会已向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派出宣传人员,引导外省流民及贫苦百姓前来山东就业生活,愿意来的,民生会提前支付路费,到了辖区由民生会负责安排其活计,凡需要用人的需要到民生会衙门提前登计……”

侯老板一听道:“这可太好了,有人了,我再招两个伙子。”

小姑娘叫侯英,侯英笑道:“爹爹也不用再抓我当壮丁了。”

众人都被小姑娘的话逗笑了。

张国维心道:让每家每户都富裕,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才仅仅半年多啊。

张国维拿出来一个印有明太祖像的银币递给了侯老板。

侯老板熟练的找给了他一个五钱的银币和两个一百文的铜币。

张国维接过来这几个闪闪发光的民生币,大赞道:“这民生币也太方便了,一点也不损耗,什么时间也都闪闪发光,也不知你们会长用了什么神技?做出这么精美的钱币,看来老夫买银行的股是买对了。”

侯老板父女听到会长,两人立即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侯老板低声说:“不瞒两位大人,我们这里乡亲都把会长当成神仙供俸的,但是只敢偷偷弄,一旦会长知道,要重罚哩,会长告诉我们,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有一颗爱大明人民的心。我们老百姓现在有钱全存在民生银行,会长说,存钱也是为社会做贡献,这钱可以帮助需要钱的人,说是促进什么发展?”

侯英补充道:“促进货币流通,加快经济发展!”

侯老板大悟道:“对!对!就是这两句话,我们都不想要利息。可是会长哪里会答应?”

说完,侯老板竟然眼眶里全是泪水,喃喃道:“天爷保佑会长全家全都长命百岁,不,长命一万万岁!”

这要是在京师,侯老板的话是要被治罪的,除了皇帝,谁敢说万岁?

可这是民生会辖地,两人也不在意侯老板胡说八道。

张国维道了谢,两人感慨万千的走出了茶社。

出了茶社,王应熊懊悔道:“早知道民生币这么厉害,老夫也入一万两,一年1200两,老夫一年俸禄才不到三百两呢。”

张国维哂笑道:“后悔了吧?这是你不了解王凌这个人,不相信他,心中认为他一定会亏钱,或者认为他一定会卷钱跑路,才没有投的,这就如他说的那样,这叫风投,对!就是风险投资,想赚钱就要冒风险,常言道,富贵险中求嘛!”

王应熊问道:“你说王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国维道:“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跟着他就对了,就会一帆风顺,官路亨通。”

王应熊则不置可否的谈笑一下。

张国维心道:老鬼,肯定在打加害王凌的坏主意,如果让老夫发现了,一定弄死你。再说了,王凌是神,你岂能害得了他。”

此时,两人已知道了王凌的用意,让他们俩参观一下民生会治下的百姓,让他们和大明朝廷治下的百姓两相比较,便高下立判。

民生会反对孔子,但百姓富足快乐。大明朝廷尊孔崇儒,治下民不聊生,那意思是在告诉他们两个:我反对孔子反的对。

两人虽然已得到了答案,但两人还是坚持要参观一下农村,看农村的农民是不是像侯老板等人说的那样富??。

潘可带他们两个来到城南十五里的李家坡村,两人先是到临清大屠杀纪念碑前祭拜了临清大屠杀的死难者,看到巍峨的纪念碑,后面是摆放着与鞑子作战中牺牲的民生军英灵。

两人泪流满面的祭奠了半天,又重新来到纪念碑前,只见纪念碑上有王凌手书的几个大字“血债要用血来偿!”

王应熊此时竟然抛开了偏见,含着泪道:“王凌是大明真正的英雄!”

两人心事沉重的来到一处耕田边,见一个老农坐在田边吸着旱烟,悠闲的看着田里边小鸟在觅食。

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冬小麦都已播种完了,事实上田里已没什么活了,这个老汉在家里闲不住,便溜达到田边,吸着旱烟,看着田,心里踏实。

老汉叫赵七,今年七十了,挺能谈的。

张国维问道:“老哥,家里几口人?”

赵七没正面回答,反问道:“你们是来祭奠死者的?”

张国维点点头,赵七道:“我的老伴、两个儿子都在李家坡大战中死了,纪念碑上都刻着他们的名字,我和两个儿媳一个女儿一个小儿子生活,我们家五口人。”

张国维、王应熊可以想象到一家子一下死了三口人,给老人带来多大的痛苦,两人都默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