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成道天书 > 第188章 谦达随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圣人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节中主要讨论了“为学”与“为道”的关系,以及“无为而治”的圣人理念。

?老子指出“为学日益”是探求外物的知识,每天求增广益。此乃是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一过程,但也可能伴随着私欲和妄见的增多,而至心魔由心生,使修者难以驾驭力量。

“为道日损”则是指领悟天地自然大道,每天追求消减个人形成的世俗偏见和各种欲望,最终达到大公,无知、无欲、无为的圣人境界。这是向内探索,自我修炼的心路历程,强调的是减少内心的杂念和私欲,终至无为而大有作为之境。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是一个极其富有智慧的借假修真命题。并不意味着让众生消极而不作为,乃是指不带着过多的自我私欲和固执主观意见,去妄为行事,应遵循自然规律和天道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各种有意义的、合乎大道的事情,从而达成天道无间,天人合一之境。

圣人老子认为,修者行如同一治理天下人,应遵循“无为而治”的原则,即不妄为、不扰民,让事物自然发展。若统治身心者频繁生乱,意志滋事、政令繁苛,反而会导致身心意灵乃至魂不守舍,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

故此尊重自然规律,是修者必须重视的心态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强行干涉、不妄为,顺应脉络,自然而然。

此一章节启示修者,当要顺应自然、尊重天道规律,未达大成之境,却不可过度去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扰乱世态规律

在现实中,修者往往因忙于追求成果,增长知识和增加物质财富,忽略了修者内心的大修养。

圣人老子一直在提醒修者,除了为学以外,修者更要为道,要注重真我内心的修行,减少不必要的欲念。

老子通过为道日损的过程,为修者逐渐去除内心的纷扰、困惑和迷乱,达到内心的纯净与平和。

得圣人之教,修者可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真谛,处理好与世间他人以及一切外在的自然关系。

?此一章节中不仅讲述了修行“加法”的道理,也呈述了“减法”的大智慧。多数修者都过于追求加法,但很多时候减法比加法更加明智、更有必要。

修者无论是思想,精气神,还是身心意灵,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和执着偏见,甚至是有害嗜好,可以变得更加高雅、从容、康健和沉稳。

圣人老子认为,有所放弃、有所不为,才能变得更为平和、更加雍容、更是沉着也更显大智慧。这样的人生,才更加有希望和有意义。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节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其中真意是“为学求知有所得后,多会日益膨胀自负,为追求真道,却会越来越谦卑虚逊。且一直谦卑虚逊,就有可能达到无为的最高境界,无所不为。得天下者,常常无所事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到天下了!”

时空长河,史时宋皇朝,那个偏安一隅,重文轻武的国家中,有个孩子名叫赖其尚,他从小聪颖过人,小小年纪就迷上了识文断字读书作文,他还会吟诗作对,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九岁那年,当地有一州官,慕名前往,欲试探他的虚实。这州官找到正在玩耍的小赖其尚,对他说道:“小官人,听说你小小年纪就会吟诗作对,今天我来考较你一二,不知可好?”

赖其尚转动了一下大眼睛,当即点了点头,很有礼貌地回道:“那敢请大人出题,学生试作回答,如有偏颇不符,望大人海函则过。”

那州官思索了片刻,逐吟出一上联:新姜哪有老姜辣。

他语音刚落,小其尚便从容回应出了下联:老笋哪比新笋尖。

州官一听,吃了一惊,原想通过出上联,给他来个下马威,不料反被他占了上风去。

这也证实了此小童智力超常,但他还不死心,于是再出一了上联:剃刀虽利,难伐千年树木。

他这上联的口气,虽然缓和了一些,但仍然含有有轻视之意。

小其尚并未介意,反而只沉思了一会便作答道: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这州官听闻,忙击掌叫好,且连声说道:“好好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学,难得,难得,实在是难得呀!真是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啊!”

这州官惊叹于赖其尚小小年纪,便有如此的才华,心中生出爱才之意。自决定将赖其尚举荐到京城童学馆中深造。

赖其尚从父母口中得闻了此事,心中却犯起了自己的嘀咕。他深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若是去往了那京城学府中,虽能增长自己的学识见闻,却怕自己会在追名逐利攀权附贵之中迷失了本来心性。

回家之后,赖其尚向父母表明了自己的心意。父母虽觉他不去京城童学馆可惜了!但他们还是尊重自家儿子的想法。礼辞了州官的好意。

此后,赖其尚远离尘世喧嚣,在乡间寻了一处宁静山谷居住其中。他每日除了习读四书五经,文章词赋,就是静坐冥想,观日月星辰,感四季更替,解天文地理,遵循自然之道,践行无为至无所不为之大学文。

多年后,当年的那个州官升任它地,往京城见官家,偶然间路过此地,发现曾经的神童学子,如今一身朴素布衣,浑身上下透着一种超凡脱俗的超然气质。

这州官也曾是个学识渊博,学有所成的读书人,他好奇询问赖其尚这些年的经历,青牛赖其尚只是淡淡地回说道:“学生无他状,自知为学无尽头,易使人贪嗔痴,为道守初心,方得自在安宁。便在此间住下,至今闲散,学无所成”州官听闻他言,不禁对这个年轻人肃然起敬,自叹不如。

想想也是,人家整日里研习学问,修身养性,不说饱读私书,阅遍天下文章,却仍虚怀若谷,谦卑不傲,自谦无所成就。就这份胸怀,天下青年能有几个这样的!?

州官回去之后,久久难以忘怀赖其尚的话语。他审视自己这些年来在官场中的追逐,发现自己已然深陷名利场,离“为道”的境界愈发遥远了!

于是,州官开始尝试改变自己。他简化手中政务,尽量遵循治地风俗民情,不多加干涉。

起初下属们很是不解,百姓们也疑惑。“难不成咱这是来了个懒惰官员”!然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却发现,少了许多繁琐政令之后,生活轻松了不少。百姓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市场繁荣昌盛起来,物货反比官司管理时丰富了许多。官员们也无需疲于应付各种不合理的政绩要求,更无甚苛捐杂税负加给老百姓。

而赖其尚在山谷中学文修习的名声,也渐渐传了开来,时常有些迷茫无助的读书人前来请教。

每每有人来访,他总是耐心解答,用自身的学习体悟告知众人,世间学问万千,利益熏心,却莫忘回问本心,追寻大道。

一日,那州官再次来到山谷,拜访赖其尚。两人见面,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各自落坐,烧水煮茶,举杯互敬。彼此都看到对方身上,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平和与自足。

他们二人皆是明白,无论是身处尘世还是隐居山林,只要秉持“为道”之心,尊重自然规律,便能在这纷扰世间寻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远方传来消息,朝廷发生动荡,新帝登基后好大喜功,想要大兴土木建造奢华宫殿。

各地官员接到命令后,纷纷加征赋税,搞得民不聊生。那位州官所在之地也未能幸免。

州官忧心忡忡,再次找到赖其尚,与他商量对策。赖其尚思考片刻后说:“当以无为之道劝诫君主。”

州官决定冒死进谏,向新帝阐述无为而治的好处,讲诉百姓安乐才能保社稷长久。新帝一开始大怒,可州官言辞恳切,句句不离大道哲理。新帝渐渐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其进言深意。

与此同时,赖其尚也走出山谷,他四处奔走,向民众宣讲普世大智慧,告诉大家坚守本心,莫被别人的贪婪和自身的恐惧所支配。

在州官的劝谏和赖其尚的引导下,朝内朝外兴起一时问道新风,新帝终于收回成命,不再大兴土木,征收税赋,一时也重新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之策。

这片土地似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祥和,而赖其尚与州官的故事也被读书人广为传颂,成为他们口中遵循大道、学以致用,学为修养,守正安宁的儒士美谈人物。

只不过世间事,总是不尽如人意,新帝掌控皇权不久,自却无多少修养德行,加之奸佞小人当朝霸道,欺上瞒下,没过多久,又是苛捐杂税负加于民生,大宋皇朝纸碎金迷,莺歌燕舞,文弱更显滋长。终是庄周梦了蝶,一场梦了时,烟雨江南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善是青松恶是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正常。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无门关·平常是道》宋·无门慧开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