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晋国边境城市的守备军被抽掉大半,摄政王心痒难耐,只想一雪前耻,夺下晋国城池。
谢观听闻,觉得合适,但又怕是计谋,所以建议摄政王派个奸细进城探查。
摄政王又认为有道理,派人去查,说城中百姓与往常无异,但守城的士兵确实少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到了夜里子时,奸细迷晕换班的士兵,打开城门,迎接摄政王入城。
夜里,边境这座城就好似睡着了,路上没人,连更夫都没有。
但高国的士兵不觉得奇怪,只会认为夜里百姓要睡觉。
却不知,城内早没有百姓,就在军队尽数入城之时,城门一关。
“轰”的一声。
不是轰炸,只是关城门有些用力。
来一个瓮中捉鳖。
晋国士兵没有走,而是埋伏在高处,准备了一排火箭。
但火箭也不是拿来放的,只是吓唬人。
在高国士兵自乱阵脚的时候,谢昭成功擒王,又有上方一圈火焰威胁,高国士兵们只有放下兵器。
当然,今晚被瓮中捉鳖的,不是高国所有士兵,只是剩下的一半的一半。
还有两成半的兵力留在高国境内,但这两成半,是怎么也打不过晋军的。
但谢欢还是没有攻打。
而是用摄政王的性命,先换了高国的三座城,然后再打。
从瓮中捉鳖到割让城池再到开战,竟是不足十二个时辰。
如此一番操作,减少了死伤,而谢欢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快。
快到,此时高国去援助北蛮的士兵还没到境内,就被一张假的,提早准备好的带有摄政王印章的书信唤回。
这封书信是谢观提早伪造的,在昨晚被空城计的时候,就趁机交给了谢欢。
谢欢本来要将谢观留下,奈何后者不肯,还是想继续去当奸细。
割让三座城池后的摄政王想到了回不来的士兵,愤怒地想将谢观斩首,郡主苦求,称这一切和谢观没有关系,又不是谢观出主意的。
虽然不想承认,但的确是那么回事,就是摄政王自己想趁着对面兵力薄弱攻占,这才中了计,何况当时问了谢观,谢观也提了先探查底细的意见,细想是不存在问题的。
嗯。
没错。
看在女儿的面子上,摄政王没发火,只是亲自去了书信,让援军回来,再不回来,高国就没了。
他不知道的是,早在昨夜,谢欢就已经替他捎信了。
所以,高国派出去的援军,会比摄政王意想的更早一天回来。
可是摄政王是等不到了。
因为离开了多日的士兵,就算飞奔回来,也是要好几天的。
就这几天,谢欢的大军已经顺利占领高国。
彼时赶回来的援军,又看到擒王的一幕,而通过谢观先前潜伏的数月努力,不少百姓受了他的恩惠,他竟出乎意料地赢得了民心。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国产出禁药想迫害别人,但不能避免地也让自己人染上此物,谢欢占领高国的第一天,就下发了此违禁药物的解药。
解药是镇国公次子杜承州与裴二爷裴通、在多次失败努力后,研制成功的,解了受药物荼毒的人的燃眉之急。
入主高国,顺理成章,赶回来的援军自知无力回天,纷纷放下武器。
同时,北蛮还没收到高国易主的消息,一切发生地太快,晋国又封锁了消息,而且北蛮的确无心去探查什么,因为正在与晋国士兵交战。
没错,是真的有交战。
当初放出消息改攻北蛮的同时,为了做戏做全套,谢欢的确调了部分地区的守备军之力,由镇国公带领,驻扎到北蛮边境处,再加上原本就驻扎在边境抵御北蛮的军队,即便赢不了北蛮,偶尔戏弄一下还是可以的。
北蛮没搞明白他们的战术,自以为是开战了,但几天下来,感想是和当初的高国摄政王一样的,跟抓泥鳅似的,抓又抓不到。
对于高国援兵迟迟未至的问题,北蛮理所当然地觉得高国是想等到北蛮落了下风再帮。
虽然很生气,但这种做法的确也很正常,没人会想牺牲自己国家的兵力帮别人,总是要到不得不帮的时候,再帮忙的。
一连等了许多日也没等来,忽有一日,镇国公带领的泥鳅属性的军队竟开始认真地搞起了偷袭。
就在两方交战时,乔装成高国士兵的晋国军队,堂而皇之地以援兵之名步入北蛮境内。
“嘿!看过来!”晋国的某处小茶楼内,说书先生拍板,“你们猜后面会发生什么?”
群众喊道:“区区小国,当然是被太子殿下拿下啦!”
“他们活该,没有本事还屡屡骚扰边境,就这?”
“还以为这场战争要打好几年呢。”
而实际情况总是要比说书先生说的,更惨烈一些。
即便计谋再天衣无缝,即使谢欢希望减少伤亡,也不可能避免牺牲。
只要有战争,就会有牺牲。
春去秋来,秋去春又来。
谢桑宁打理好了慈善堂的事务,与休假的裴如衍前往高国。
哦,如今已经改为高州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高州早已是一片繁华的面貌,高州人都纷纷学着晋国语言。
这还是谢桑宁第一次踏入高州,见识高州的风土人情。
但毕竟是经历过战争,仍是有需要脱贫的人家。
裴如衍和谢桑宁每隔半年就会游历一个地方,她趁机巡视一下自己的生意,并发展慈善堂的业务。
不知什么时候起,脑海中关于前世的记忆逐渐淡去,她若不刻意去想,好像真的快要记不得了。
从高州回京后,裴如衍又开始处理沉积的公务,晋元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太子至今未归,裴如衍作为晋元帝亲近的人,许多事务,晋元帝都已放权给他。
他身为吏部尚书,地位竟堪比丞相。
晋元帝担心鞠相会觉得被压一头没面子,干脆将丞相分为左相和右相。
等待退休的鞠左相,和事务繁忙的裴右相兼吏部尚书。
这下能平衡了吧。
而在裴如衍百忙之中,他身边一直跟着的陈书最近也有了自己的事。
陈书考上了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