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所有的朝臣离开,现在现场就只剩下了诸葛亮刘伯温和赵楷三个人。
就连赵云和岳飞两个人都没有继续在朝堂上,他们同样已经离开。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政治上的事情了,武将留在这里就没有必要了。
赵楷也不打哑谜,直接就对着诸葛亮和刘伯温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我打算在今天废除王安石提出来的青苗法。”
对于这个东西,诸葛亮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但是刘伯温还是清楚的。
所以在看到诸葛亮的一脸迷茫的表情之后刘伯温站出来开始为诸葛亮讲解青苗法。
现场知道青苗法的也只有他和赵楷总不能让堂堂皇帝来讲解这种事情吧,所以当然是他来。
刘伯温轻咳一声,看向诸葛亮,缓声道:“诸葛兄,这青苗法乃是王安石所提。初衷本是为解百姓于青黄不接之时的困厄。”
“每年在二月、五月,正值农耕时节,百姓常因缺粮少钱而陷入困境,青苗法便由官府给他们贷款、贷粮,助其度过难关。”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专注,示意刘伯温继续说下去。
刘伯温接着道:“然而,此法令在施行中却生出诸多弊端。其一,地方官员为求政绩,常有强制摊派之举,使得本无需借贷的百姓也被迫卷入其中,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其二,利息规定虽看似合理,可实际执行时,却被一些不良官吏抬高,百姓苦不堪言。其三,这借贷之事操作复杂,账目混乱,官吏借机贪污舞弊,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诸葛亮眉头微皱,沉声道:“如此看来,这青苗法虽出发点为善,却在执行中走了样,背离了初衷。”
赵楷双手背后,踱步而来,叹道:“朕深知百姓之苦,这道法令在出来的时候还算是可以的,但问题就出现在执行的人身上。”
“所有的执行者皆为本地豪族或者世家大族青苗法的出现,虽然打击了我大宋王朝日益兴盛的高利贷现象,但是由于执行者的问题,正在疯狂地加剧土地兼并。”
“如果不尽快处理这件事情的话,我大宋王朝覆灭就在眼前。”
一想到青苗法之类的这种破事,赵楷的头就痛的要死,整个大宋王朝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
从上到下哪里都是问题,这个巨人早已经步履蹒跚,说散一句内忧外患也毫不为过土地兼并,已经到了王朝末期。
如果他赵楷不做任何的打算和手段进行阻止的话,不到十年时间,整个王朝内部一定会内乱四起。
刘伯温拱手道:“陛下圣明。但废除之后,还需寻得妥善之法,以保百姓在农耕时的生计。
问题就直接卡在了这里,有什么办法可以替代青苗法,然后保证老百姓的农耕呢?
对于该如何改进青苗法,赵楷的心里已经有了一部分的盘算,他现在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听听这两个历史名相的意见。
“咳咳咳”赵楷清咳一声,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
“对于青苗法的替代,我已经想好了,我准备在他的程度上进行改制,第一点就是加强监管力量,让锦衣卫四下出击监管整个大宋王朝,同时再好好的看住青苗法的施行。”
对于赵楷说出的第一点,刘伯温和诸葛亮两个人都是点了点头。
任何一项政策能否真正的去实行监管力量永远是重中之重。
“第二点就是降低这一点的税率,原有的青苗法它的税率是百分之二十,我准备将它降低到百分之十。”
“如此一来可以借得起青苗法的,那将不再是那些贵族,普通的老百姓自然也是借得起的。”
百分之十这个数字放在赵楷那个时代可能会有些高,但是放在古代百分之十绝对是青天大老爷。
毕竟别看青苗法,它表面上是百分之二十,实际上真的收起来各地官员都会加收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是百分之四十!
“第三点还是依靠锦衣卫,我在一年前曾经组织了一个报社。”
诸葛亮目光中透着好奇,率先开口问道:“陛下,这报纸之法,臣闻所未闻,实乃新奇。不知具体如何操作,方能达此奇效?”
赵楷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丞相,这报纸的内容涵盖诸多方面。其一,将朝廷的政策法令清晰明了地刊印其上,让百姓知晓其详;其二,可刊载农耕之法、水利之术等实用知识,助百姓增产增收;其三,亦可登载各地之民生百态、善恶之事,以扬善惩恶,正民风。”
刘伯温抚掌赞道:“陛下此计甚妙!如此一来,不仅能让政策通达于民,还能开启民智,实乃一举多得。”
“不过臣还有一个疑问,我大宋子明识字率也并不高。陛下如何保证所有人都可以看得懂这个报纸?”
对于刘伯温提出来的这个问题,赵楷也早就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我们可以先设立一个朗诵官一职。”
“我大宋比之前面几朝读书人数量要远超,每年科举都有大量的人落榜,再加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所以我大宋的读书人数量是足够的。”
“由此我专门为底层民众设立一个朗诵官的官职,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俸禄,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在早上和晚上为当地百姓阅读我所刊印的报纸。”
听到赵楷的话,刘伯温的眼里突然出现了一缕精光。
“我懂你的意思了,陛下,如此一来,还可以扶持一下那些老百姓家的孩子进行读书。”
“以此打乱世家大族一直把控读书人晋升渠道和读书机会的这个问题。”
在刘伯温的解释出来后,诸葛亮也是恍然大悟十分认可的点了点头,原地只留下了一脸懵逼的赵楷。
“啊,你们说啥?我有这个想法吗?哦,既然说出来了,那就是有。”
虽然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想法,居然还有这么多生意,但是。在表面上赵楷还是一脸风轻云淡,点了点头,好像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诸葛亮和刘伯温两人纷纷退下对赵楷行了一个大礼。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