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晨练后。
沐浴更衣的宇文衍一身清爽,施施然来到上善殿。
逗弄了一会鹦鹉花花,坐下开始泡茶。
梅兰竹菊四侍女事先往茶台的炉子加好了炭火,铜壶里的水已经烧开了,咕咕冒着热气。
小皇帝慢条斯理地泡着茶,墨言把他要看的奏章整理好,放在一旁。
阳光从窗棂照进殿内。
香炉里。
点燃的檀香飘出缕缕紫烟,宁静而祥和。
菊菊盘坐琴榻,神态优雅。
纤纤玉指拨动,悠悠琴音如石间清泉,涓涓流淌,绵绵不绝。
梅梅,兰兰,竹竹,十步开外垂手而立。
仪态端庄,面带笑容,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唤。
殿外。
还有不少侍奉的宫女、太监静静候着。
美美地喝上几口热茶,宇文衍拿起一份奏折看了起来。
两个多月来。
针对陈朝旧地的一系列策令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江南、江西、福建、湖南、岭南五道的总管和刺史,随时将第一手信息传回京城。
各地的钱庄、驿站改造、官办学堂,以及登州、泉州、广州的造船坞已经陆续开工。
在五道治所,造船之地,修建冶铸作坊,引进高炉炼铁和綦毋怀文的“灌钢术”。
公开各种先进农具的图纸。
特别是曲辕犁,脚踩式打谷机,手推独轮车,将极大地提升南方水稻种植的效率。
强势抹除豫章熊氏、临川周氏、东阳留氏、闽地陈氏等一些地方豪强后。
朝廷收回大量兼并的土地,释放近二十万“荫户”。
这些“荫户”,涉及人口百万。
这还不是全部。
可见南朝隐藏人口数量之大。
也难怪陈朝国力不如前面的宋、齐、梁三朝。
国土面积本就少了许多,加上三分之二人口创造的税赋全都进了贵族豪强的私库。
朝廷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灭国是早晚的事。
宇文衍也不相信陈朝只有在册的那区区百余万人口。
如果将贵族豪强掌控的“荫户”,私奴部曲,各大寺院的僧众算上,陈朝旧地人口应该在三百至四百万之间。
这样算来。
统一后的大周,人口将超过三千万。
偌大的国土,区区三千万余人实在是太少了,可谓是真正的地广人稀。
宇文衍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增加大周人口数量。
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时代,“人多力量大”绝对是至理名言。
有足够多的劳力,就能种更多的粮食,产出更多的物资。
特别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拼的就是人口。
如今,南北统一,利好局面随之而来。
在社会安定,百姓能吃饱饭,安居乐业的情况下。
人口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必然。
宇文衍喝着热茶,审阅了一些政事堂已经处理好的奏章。
又拿起几道需要他批示的仔细看了起来。
这样的奏章,一般是政事堂难以决断,或是五位大佬意见不统一。
通过小朝会,君臣商议确立了最终处理意见,由小皇帝朱批后交给六部执行。
合起最后一个奏章,宇文衍呡了口热茶,会心一笑。
这是郧国公韦孝宽亲笔上疏,请求告老还乡的奏章。
前两次被宇文衍拒绝,挽留,退了回去。
这是第三次上疏。
如此这般。
其实是一贯的传统流程,三请两拒,最后一次才恩准,彰显皇帝对臣子的看重和不舍。
当然。
这是朝廷重臣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韦孝宽已是78岁高龄,在当下,能活到这个岁数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像梁武帝萧衍那种活到85岁的更是少之又少。
若不是被侯景软禁饿死,说不定还能活上几年,妥妥的长寿之人。
历史上。
杨坚矫诏夺权后自封大丞相,命韦孝宽率兵讨伐以“清君侧”起兵的尉迟迥。
两人私交甚好,却要兵戈相向。
尉迟迥兵败自杀,班师回朝后的韦孝宽闷闷不乐,四个月后郁郁而终。
宇文衍的出现,避免了这场战争,韦孝宽也一直活着。
不仅被小皇帝尊为“三老”,后又任命为中书令。
加上其上柱国、郧国公的勋爵。
成了朝廷名望地位最高的实权人物。
统一后,又加封太师。
已然是位极人臣。
戎马一生,到了这个年纪,能够看到华夏一统,他已了却心愿,别无他望。
不论是于公于私,他都应该识趣地隐退。
不得不说。
韦孝宽作为大周“战神”,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政治智慧也是一流。
他心里明镜似的。
国家统一之日,就是他功成身退之时。
都说伴君如伴虎。
此时若是贪恋权力,指不定不得善终。
尽管在其内心。
坚信宇文衍不会有“鸟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心思。
“有请郧国公!”
小皇帝轻声道。
墨言当即出了大殿,传达皇帝口谕。
不一会功夫。
人便到了,墨言扶着他跨过大殿门槛走了进来。
此时的韦孝宽比起班师回朝那会老态了许多。
皱纹突显,白发银须,连背都有些驼了。
宇文衍见状心下一凛。
心想怎地老得如此之快,连忙起身迎了上去。
“老臣参见陛下!”
“郧国公免礼,快坐。”
小皇帝伸手,亲自将其搀扶到茶台前入座。
“谢陛下,臣惶恐!”
韦孝宽动容。
他能够感受到,宇文衍绝不是惺惺作态,而是发自内心敬重他这老头子。
“郧国公随太祖冲锋陷阵,辅佐高祖覆灭伪齐,讨伐南陈,为大周基业立下赫赫战功,劳苦功高……”
小皇帝动手倒了一杯热茶放到他面前,悠悠说道。
“老臣戎马一生,承蒙陛下厚爱,高官厚禄,名利双收,尽享荣华富贵。”
“今华夏一统,天下归心,臣得偿所愿,死而无憾也!”
韦孝宽心有感触。
对着宇文衍拱手,很是感激地说。
双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接着又道:
“臣七十有八,儿孙满堂,陪伴少之又少,愿告老还乡,贻孙弄乐,过上几天清闲的日子,还望陛下成全!”
韦孝宽言辞恳切。
望向宇文衍的眼神都带着笑意。
“郧国公年事已高,早该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
“奈何朕年幼,倚仗您老稳定朝堂,震慑宵小……”
“您乃国之柱梁,朕之肱骨……”
宇文衍娓娓道来,细数韦孝宽的功绩,言语间也是情真意切。
“陛下圣心聪慧,高瞻远瞩,体恤下臣,爱民如子,是为明主!”
“有幸得享这份君臣之谊,是老臣毕生的福分!”
一君一臣。
一老一小。
饮茶清谈,诉说了许多许多。
说到最后。
上善殿响起爽朗的欢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