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

宇文衍在上善殿召见了一个人。

他就是——杨素。

历史上,隋朝一位很有名望的大臣,将军。

深受隋炀帝的器重,在朝中位高权重。

不过,杨素和杨坚并不是本家。

只是名义上同属弘农杨氏!

“臣杨素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

宇文衍抬眼审视阶下身材魁梧的汉子,果真气质不凡。

赐座后,示意宫女奉茶。

杨素还不知道小皇帝召见朝臣时的习惯。

见状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朕闻杨卿文武兼备,行事果断,善谋略,今召你前来请教一二……”

“臣惶恐,素知无不言!”

杨素哪敢托大,尽量把姿态放低。

“今北方初定,但南边陈朝仍踞半壁江山。”

“我朝若是伐陈,以卿之见,当以何策平之?”

宇文衍语音刚落,杨素心下大喜。

他早就把这一生建功立业的机会盯在了平陈之上。

平时,就多有琢磨。

没想到,皇帝竟然主动召见问及此事。

“回陛下,以臣之愚见,应当在长江上游打造战船,训练水军……”

“等待时机成熟,从上游至建康沿江一线,多点发起进攻。”

“水军顺江而下,伺机攻打沿线城池,牵制陈朝上游军队,使其不能东援京都……”

“如此这般,便能一举破之,大事可成也!”

杨素胸有成竹,一口气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虽然有些历史事件,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杨素所献平陈之策,还是和历史上的相差无几!

宇文衍也不是想要马上对南陈动手。

他心中所想。

正是杨素所说的,建造战船,训练水军。

“爱卿所言,与朕不谋而合,妙哉!”

“那让你去负责打造战船,训练水军,以待来日平陈之用,如何?”

宇文衍一副若其事的样子。

本着谁献策,谁干活的原则。

小皇帝顺理成章地把这个任务交到杨素手上。

“臣愿往!”

杨素哪有不愿之理,忙不迭地应了下来。

“你选定地方后,广招天下造船工匠。”

“但凡有真本事的,把他供起来都行,以后朕有大用……”

“这是朕整理的一些关于造船的想法,你到时组织工匠好好钻研一番。”

宇文衍说着,让墨言取出一叠经折装册子。

上面全是宇文衍灵魂记忆中,关于造船方面的内容。

比如,打造船坞。

这是建造大船的前提条件,有了船坞,再大的船也能轻易下水。

还有就是利用桐油,麻,石灰等物来密封船体的“捻缝”技术。

这是保证船体密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不过这种方法,这个时期的工匠应该早就掌握了。

远在秦汉时期。

华夏先人便能造出十几丈的“楼船”。

三国时期。

东吴的造船技术更是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成就。

晋朝灭吴后,俘获官船5000余艘。

南北朝时。

最为高明的造船技术也是在南朝。

江南地区已经能够造出千余吨的大船。

南方水网发达,海岸线长,水上交通运输繁荣,促进了造船技术的蓬勃发展。

南朝着名数学家祖冲之,同时也是天文学家,发明家。

他就造出了一种“千里船”,能日行百里。

这是一种装有桨轮的船,称为“车船”。

以人力踩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体前进。

这种“车船”经过不断改良,一直沿用至宋代。

“捻缝”,船舵,铁锚,风帆等技术,当下都已经出现。

但宇文衍所写的。

是经历一千多年发展,一直沿用至后世的技术。

与当下相比起来,肯定要先进许多。

其中。

有一项技术是当前绝对没有的,直到唐朝中期才出现。

那是华夏先民,在造船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法。

把单个的船底舱,分隔成几个到数十个不等的密闭舱。

哪怕船体少数几个密闭舱破损,也不影响船只航行。

这大大增加了船体的使用寿命。

同时,降低沉船风险,增加了远洋航行的安全性。

有了“水密隔舱”,船体就可以造得更大。

除此之外。

宇文衍还提出了很多明清时期战船的设计理念。

林林总总,写满了十几个册子。

如果只是为了平陈,就算不用宇文衍写的这些。

以历史上杨素主持建造出来的“五牙战舰”,便能搞定南陈水师。

他是想利用此次造船契机。

培养出一批具有先进技术、理念的工匠出来。

为以后打造“大海船”做准备。

五牙战舰。

舰高五层,长55米,高33米,可容纳800余名军士。

在当下来看,绝对的庞然大物了。

船体四周,竖有六根长15米的拍杆。

顶端系巨石,底端设辘轳。

敌船靠近时便放下拍杆,砸沉敌船,一击之后还能迅速收起再次攻击。

绝对的水战大杀器!

杨素怎么也没想到。

进一趟宫,竟然捞到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心花怒放地抱着那些册子,以及小皇帝赏赐的宝刀回府准备去了。

“陛下,按照您写的那些方法,真的能造出可以跑马的大船来?”

杨素离开后,墨言不禁出声问道。

小皇帝写的那些册子,他照着抄录了好几份。

故而,对上面的内容甚是好奇。

“当然,那样的大船,就算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也无惧风浪……”

暂时。

宇文衍也不奢求造什么铁甲船。

但尝试打造郑和下西洋时的那种宝船,他还是有些把握的。

以当下的造船工艺。

建造郑和宝船,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鸿沟。

无非就是船体设计,排水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有了“水密隔舱”法。

凭当下的造船技术,完全可以把船体造得更大。

“陛下,大海当真那么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没有见过海的人。

总是会在脑海中想象,大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那是当然,真正的海洋,就算把整个大周和南陈丢下去,也填不满它……”

宇文衍给墨言做了个形象的类比。

“那么大?”

墨言听罢,不由地张大了嘴巴。

满脸不可思议,眼里迸出几许向往之色。

在陆路交通不便的当下。

天然的水道,就成了重要的交通路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这些经典的诗句。

都是描绘人们乘船出行的场景。

在古代。

水运,可以说就是一个王朝的命脉所在!

因而,宇文衍要大力发展造船技术。

他要造船。

造大海船,造大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