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别无选择1 > 第41章 拿个主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大宝发愁的样子,我笑话他是胡骚情,说你的小煤窑要是不挣钱,那南山北山的上百个小煤窑早就该关门了。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小煤窑井口。

大宝指着井口的一排新房,还有房头架在电线杆上的变压器说,去年挣的钱都花在了这些东西身上。

架了八百米专线,装了台变压器,算上给电力局交的电力增容费,光是为了给煤窑通电,就花了三十好几万,让他肉疼的好几天没睡好觉。

我安慰大宝说,别这么悲观,还是多想想电通了后,就能在井口安装小绞车,每天至少能多拉五六十吨煤出来。

每吨煤不多算,就按二十块钱利润说,每天你能多挣一千多块,用不了一年,就把拉电花的钱全挣回来,以后每年是不是能多赚三十几万?

给小煤窑架条专线,把动力电通上,是我半年前给大宝的建议。

附近的小煤窑虽然很多,但能通动力用电的还没有。

大宝的煤窑从地面挖起,顺着煤层的方向一直向斜下方挖去,三四年过去,已经挖进去了一百多米。

井巷越挖越深,运输距离越来越长,运输效率低下成了制约煤炭产量提高最主要的因素。

早年的小煤窑基本是靠人工挖煤,挖出的煤炭靠矿工用手推车运出地面,井巷狭窄又有坡度,运输难度很大,运距越远运输能力越低。

对大多数上不了规模小煤窑来说,这个问题是个难题。

井下的煤挖出来不难,难的是挖出来的煤不能及时运出去,不想办法突破运输瓶颈,提高产量是非常困难的。

我在榆树坪矿工作了十年,虽然没有在一线当过采煤工掘进工,也没有在业务科室搞过生产管理,但对煤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陌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外行。

当了几年科长,每天早晨七点半的生产调度会,是全矿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的必修课,风雨无阻,星期天也不例外。

调度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昨天存在的问题,安排今天的工作,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协调各单位之间的配合,内容涉及到井下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对我来说,每天的生产调度会,都是一节学习煤炭生产知识的专业课。

国有煤矿的机关干部,不管你是哪个层次的领导,都必须定期下井,或者参加生产劳动,或者去生产现场检查工作,发现和指导排除安全隐患,这是规定,是制度,是强制性的约束。

当时的煤炭部每年都会发文件,对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每个月的下井次数提出具体要求,并且每个季度都会在新闻媒体上公布部属各局的局长、党委书记的下井次数。

各个矿务局会根据部里的要求,定期检查下属企业处科级领导干部的入井情况,达不到规定次数的会被通报批评,当事人要做检讨,写保证书。

领导下井,可不是装样子,走过程,也不是靠蒙混能过关的,有一整套的流程和监督措施。

先是在井口浴室换好工作服,穿上长统胶靴,戴好安全帽,去矿灯房领取矿灯和呼吸自救器。

然后,在井口处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姓名、单位、职务、入井时间,本次入井拟去的区域、工作任务和随行人员的情况。

最后,由专人进行搜身,确认没有随身携带香烟、火柴、打火机等违禁品后,你才能进入井口,或步行,或乘用交通工具前往工作现场。

干部升井时,依旧要在井口进行登记,记录升井时间。

制度规定的很明确,干部入井时间不足四个小时,不计入当月入井次数,不发放入井费和班中餐津贴。

在全国范围内,恐怕没有哪个行业,能像煤炭系统这样,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生产一线现场,有如此严格明确的制度,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有多么恶劣,危险程度有多高,多么的令人畏而却步。

您要是不信,可以翻翻当时的《中国煤炭报》,看看它是不是每个季度都会发公告,公布煤炭部直属的几十个矿务局主要领导的入井次数。

公告中不仅有各局的局长、书记的入井次数,还有分管生产、安全的副局长,总工程师的入井次数。

在当副科长、科长的几年里,我每个月都要下几次井,把榆树坪矿井下的角角落落都跑遍了。

或者是参加矿上定期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或者是参加义务劳动,或者去现场查看和自己科室业务有关的工作开展情况。

所以,不客气地说,除了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纯技术问题,煤矿生产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能难倒我的事真不多。

自己虽然不是屠夫,也没拿过杀猪刀,但看别人杀猪多了,对怎样杀猪心里是有谱的,知道往哪个部位捅刀子效果最好,知道应该先脱毛还是先开膛。

如果哪天屠夫不在,现场没有其他人堪用,我觉得自己会提着刀子下场,不介意当一次刽子手。

卫大宝听从了我的建议,几个月前给供电局交了用电申请,赶在春节前架设好了供电线路,安装好了变压器。

等年后通了电,买台小绞车,马上就能让小煤窑的运输能力实现翻倍。

大宝被我说的开心了,不再纠结通电花了几十万块钱的问题,带着我转到井口另外一侧,指着面前残留着煤渣的场地,说现在让他挠头的是储煤场的问题。

通电后,煤炭产量能增加一倍,现在这个贮煤场太小了,只能存五百吨煤,根本不够用,龙哥能不能想个办法,给咱搞个大点的煤场。

小煤窑的井口,开在大宝家老宅的院子里,老宅原来的几孔窑洞是削山而建,窑顶是二十多米高的黄土崖。

老宅的院子不小,有两亩多地,作为宅院,是相当大的了,但作为一个年产两三万吨原煤小煤矿的工业广场,确实不够用。

除去井口占的地方,两间办公室和一排简易的工人宿舍,再减去安装地磅、建设磅房的地方,剩下能堆放煤炭的场地只剩下三四百平方。

我仔细查看了周围的地势,对大宝说,前面的沟太深,后面的崖太高,削崖填沟扩建煤场的工程量太大了,不仅花钱多,工期也太长,这个办法肯定不行。

我给大宝出了个主意,把现在贮煤场往下挖三米,在临沟的那面砌堵毛石挡墙,在挡墙上留几个排水孔,在排水孔上装用钢筋焊成的铁栅栏,防止煤炭被水冲跑。

在煤场的入口处,留一个坡度比较大的斜坡,方便井下出来的小推车倒煤,也为拉煤的汽车留个通道。

煤炭不怕车压,堆高点没关系,也不影响装车外运。

大宝沿着煤场边缘转了几个来回,搂着我的肩膀高兴地说,还是哥的脑子好使,按你的办法,能让这点地方堆两千吨煤,咱回家,兄弟得再敬你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