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寒门崛起,从遇上苦逼太子开始 > 第811章 人人皆是读书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杭城陈家,在整个大明都是有名的大族。

陈安之身为陈家嫡子,还是桐庐书院年大有的亲传大弟子,赵睿肯定是知道的。

然而,这货却是故作不知,唐寅自然明白他的小心思。

果然,唐寅介绍过后。

赵睿便对陈安之热情的寒暄了起来。

弄的陈安之一头雾水,他本不耐交际,但是碍于对方的身份,又不好发作。

于是场面便尴尬了起来,赵睿满腔热情的与人攀谈,陈安之满脸拘谨,偏偏死胖子还不自觉,把陈大少爷给难受的,脸都憋红了。

唐寅见状,只能上前转移话题,帮他解围。

“哎哎,陈兄,你不是在杭城筹建官学吗,怎么来京城了?”

陈安之闻言,顿时眼睛一亮,转过身来,朝着唐寅说道。

“唐兄有所不知,我是听闻恩科会试在即,特意赶来赴考的!”

唐寅脸上露出了然之色,随后,不由笑了起来。

“陈兄怕是来早了,陛下下了旨意,要等乡试结束再行会试,恩科会试恐推迟到八月底,如今尚有数月时日!”

陈安之闻言,顿时耷拉着脑袋,显得有些懊恼。

“在下也有所耳闻,来时,本以为三月会试,不想却是推迟了,”

“早知如此,我便晚些时日来京了”

唐寅顿时会心一笑。

“陈兄,既来了京城,便安心备考便是,以你之才,定能榜上有名,”

“唐某在此恭祝陈兄,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陈安之听到这话,顿时苦笑一声。

“唐兄啊,你我也算是知交,陈某也不瞒你,”

“若非年师和老爷子,我也不想参加恩科当什么官,还不如帮着庄阁老筹建官学,来的实在!”

陈安之就是温室里长大的宝宝,虽然有才,但是过于理想主义。

唐寅见状,微微一笑。

“以你之才,考入翰林绰绰有余,若是不考,着实可惜!”

陈安之闻言,晃了晃脑袋。

“唐兄啊,这段时日,我跟着庄阁老筹建官学,让那些孩童能蒙学,便已知足,”

“如今整个杭州府,各县皆已有了官学,足足有两千余学子得以蒙学读书!”

说到这里,陈安之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唐寅见状,不由摇了摇头。

“陈兄此言,唐某不敢苟同,”

“我大明两京十三省,地域宽广,人口众多,”

“今杭州府的孩童能蒙学,其他州府的孩童可也等着官学读书呢,”

“陈兄的眼光,可不能只局限于杭州一地!”

陈安之闻言,顿时一愣。

这段时日,他在杭州府各地筹备官学,着实让他体验了一把,为民服务的快乐,倒是没想过其他。

听到唐寅的话,陈安之不由急声问道。

“唐兄的意思是,朝廷还会将官学推广到整个大明?”

唐寅呵呵一笑。

“那是自然,官学造福百姓,利在当下,功在千秋,”

“此等大好事,可不只江南一地特许,”

“陛下早就有了谋划,日后凡我大明子民,皆可蒙学识字,届时,人人皆是读书人!”

陈安之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

“人人皆是读书人?”

“唐兄,这可要不少银子,朝廷能办到?”

作为亲身参与官学筹建的人,陈安之自然知道。

免费的官学,投入有多大,这是一笔长期的投入,想要实现,需要的银钱是天文数字。

唐寅眨了眨眼睛。

“如今庄师在江南之地推行,也只是试验,若是证实可行,便会大力推广!”

陈安之闻言,眼睛越发明亮,随后却又熄灭了下来,摆手道。

“唐兄啊,你所言,陈某也知晓,”

“然,官学之事,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光是杭州一府,如今也不过是搭了个架子,想要完全筹建完毕,至少要数年时光,”

“若是推广整个大明,短时间内怕是完成不了!”

唐寅一听这话,就知道这段时间,陈安之是真的在弄官学之事,只有真正了解官学,才能明白其中的艰难。

想到这里,唐寅淡淡一笑。

“官学筹建,确实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然则,见难而不为,岂非空谈误国?”

顿了顿,唐寅继续说道。

“若是十年不行,那便二十年,二十年不行,那便百年,终有成功之日也!”

陈安之闻言,皱了皱眉。

“百年?”

“据我所知,有不少朝臣,可是反对官学的,”

“朝廷有那个耐心,筹建百年?”

唐寅歪了歪脑袋,看向一旁的赵睿,若有深意的说道。

“太子殿下,对官学也是支持的!”

赵睿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连忙笑着道。

“唐兄所言甚是,官学造福百姓,孤自然是大力支持的!”

陈安之听到这话,转过头来,看向赵睿,朝着他躬身一礼。

“太子殿下,官学耗费颇大,光是杭州一地所需银钱,便不下五十万两,这还只是前期筹建,后期所需也不小,”

“若是整个大明推行官学,所费便是天文之数,您可知道这些?”

赵睿眨了眨眼睛,情不自禁的瞥向唐寅。

唐寅微微一笑,不着痕迹的努了努嘴。

赵睿顿时露出了然之色,咧嘴笑道。

“陈兄啊,官学筹建,所耗银钱,确实不少,”

“然,只要国泰民安,朝廷国库营收,也会水涨船高,”

“此消彼长之下,这些银钱也算不得什么!”

这个问题,唐寅曾经和赵睿聊到过。

以大明如今的财力,自然无法支撑庞大的教育开支,不过,现在朝廷不仅有钱庄司,还有江南织造局,更有海运衙门等几个吸金兽。

只要朝政稳固,国库的税收只会日益充盈,在这庞大的收益面前,官学耗费的银钱,其实不算什么。

反倒是随着官学的建立,百姓整体素质增长,社会生产力提高,这些东西就会陷入一个循环。

官学越是办的好,朝廷的收入就会越多。

陈安之闻言,顿时一脸诧异的看着赵睿。

太子的名声,他也是有所耳闻的,多是身体虚弱,性格孱弱。

他没想到,赵睿竟然说出如此有见识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