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和孙元化一起来到水师营地。
袁可立站在高台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台下整齐排列的士兵们。
士兵们个个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地看着袁可立,等待着他的命令。
袁可立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将士们,我们新的战船已经下水,这是我们对抗后金鞑子的利器。
但利器需要你们来掌握,从现在起,你们将分批次登上新战船进行训练。
这不仅是为了熟悉战船,更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大明。
你们要把每一个操作都练到极致,把每一次演练都当作真正的战斗。
你们,是大明水师的希望!”
他的声音在营地中回荡,如同一阵阵战鼓,激励着每一个士兵的心。
士兵们听了袁可立的话,齐声高呼:“保卫大明!杀退鞑子!”
那声音震耳欲聋,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孙元化站在一旁,看着士气高昂的士兵们,对袁可立说道:“督师,有这样的士气,我们一定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水师。”
袁可立微微点头,说道:“士气可鼓不可泄,我们要好好利用。
现在,开始第一批士兵的登船训练。”
孙元化领命而去,指挥着士兵们有序地登上新战船。
袁可立也来到新战船上,他看着士兵们略显生疏的操作。
并没有责备,而是耐心地指导:“来,这边的红衣大炮操作要注意角度的调整,这个步骤不能急,要稳。”
他一边说着,一边亲自示范,动作熟练而精准。
士兵们认真地看着,不时点头,然后按照袁可立的指导重新操作。
袁可立又来到佛郎机旁边,对正在操作的士兵说道:“这佛郎机的装填速度要再加快一些,平时多练,战时才能不慌。”
他眼神专注地看着士兵的动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训练登陆战环节时,袁可立站在船头,看着士兵们搬运物资和牵马登船。
他大声喊道:“速度要快,但不能乱,要保持秩序,相互配合。”
孙元化则在各个训练点之间穿梭,他仔细观察着每个士兵的表现,不时地与负责训练的将领交流。
看到有一组士兵在红衣大炮操作上遇到了问题,他走过去,仔细询问后。
对士兵们说:“你们在调整火药量的时候出现了偏差,这会影响大炮的射程和威力。
要按照标准的量来装填,不能随意更改。”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工具,亲自为士兵们演示正确的装填方法。
随着训练的持续进行,士兵们逐渐熟悉了新战船的操作,但也出现了一些疲惫的迹象。
袁可立看在眼里,他召集了所有将领,说道:“士兵们的训练强度不能一直这么大,要适当调整。
我们要保证他们在训练中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
袁可立与孙元化相对而坐,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豪情,那是对未来大明水师的宏伟憧憬。
孙元化清瘦的面庞因激动而微微泛红,他目光灼灼地望着袁可立。
声音洪亮而充满热忱:“督师大人,您瞧这些训练成绩优异者,各个都是好苗子啊!
今后就该让他们担任新战船的指挥。”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有力地比划着。
“只是,大人,您也知道,这战船若是要造上百艘,工程量实在是巨大啊。”
他眉头微皱,似是已经看到了建造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但那眼神中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袁可立微微点头,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容在营帐内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刚毅。
他手捋胡须,眼神望向远方,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郑和当年那威风凛凛的船队。
“元化啊,当年郑和的船队是何等的壮观!基本 200 多艘啊,其中大宝船就有 60 多艘。”
他的声音渐渐高昂起来,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自豪,“那个时候,咱们大明的船队纵横四海,所到之处,洋人无不望尘莫及。
如今,咱们既然要打造远洋水师,那规模就只能多不能少。
大战船最少要建造一百艘到二百艘左右,如此,方能重新找回我大明在海上的制霸权。”
说到此处,袁可立握紧了拳头,那是一种对复兴海上辉煌的决心。
袁可立微微转头,看向孙元化,眼中满是感慨:“本督奉旨督师登莱,打造大明水师,这是圣上的信任,也是大明的希望。
若能完成这个任务,本督就是死也无憾了。”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悲壮,那是深知责任重大的凝重。
孙元化听闻此言,心中涌起一阵感动,他连忙起身,走到袁可立面前,单膝跪地。
抱拳说道:“督师公忠体国,实乃朝廷之幸、百姓之福啊!大人有此壮志。
属下愿效犬马之劳,定当协同督师,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事办成。”
他的头低着,但语气坚定如磐石,那是对袁可立的敬重,也是对大明水师事业的忠诚。
袁可立赶忙扶起孙元化,双手紧紧握住他的肩膀:“元化,你有此心,本督甚慰。
咱们面前虽有千难万险,但只要你我齐心协力,定能成就大业。”
他目光如炬,注视着孙元化的眼睛,仿佛要将自己的信念传递过去。
孙元化站起身来,神色严肃:“大人,这训练士兵之事,属下定当全力以赴。
只是这战船建造,需大量的物资和能工巧匠,还需朝廷的支持啊。”
他眉头紧锁,思考着实际面临的问题。
袁可立背着手,在营帐内踱步:“朝廷那边,本督自会上书陈情,物资之事,需多方筹措,登莱之地,虽有资源。
但也需开源节流。至于能工巧匠,当在民间广纳贤才,重金聘请。
现在国库充盈,皇上一定会大力支持咱们的。”
他的步伐沉稳,每一步都像是在为大明水师踏出坚实的道路。
孙元化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那训练之法,属下也有一些想法。
除了常规的海战技巧,还需训练士兵在远洋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训练计划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思。
袁可立停下脚步,看着孙元化:“甚好。远洋作战,环境复杂多变,士兵们必须有过硬的本领。
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士气和忠诚,让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是大明的荣耀。”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战船上严阵以待。
两人又围绕着水师的人员选拔、物资储备、战术训练等细节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屋内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袁可立与孙元化相对而坐,茶香袅袅,气氛融洽。
袁可立身着一身威严的官服,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深邃而有神。
他目光温和地看着孙元化,眼中满是欣赏:“孙大人,本督自到登莱以来,见你行事,心中实在是敬佩不已。
你虽身为巡抚,本就有自己的治事之权,而老夫我这督师是朝廷突然派来,可你却毫无怨言。
一心扑在这军政之事上,还对老夫言听计从,这等心胸,实非常人能比啊。”
袁可立说着,微微点头,手轻轻抚着胡须,嘴角带着一丝微笑,那微笑里是对孙元化由衷的赞叹。
孙元化连忙欠身,脸上露出谦逊的神色:“督师大人言重了,大人乃圣上钦点,身负督师之重任,自是为了大明的基业而来。
下官身为巡抚,本就该辅佐大人,共图大业,又怎会有那些狭隘之念呢?”
他的眼神清澈,透着真诚,话语诚恳而恭敬。
袁可立微微向前倾身,目光变得更加温和,语重心长地说道:“孙大人,你这淡泊名利的性子,真是难得。在这官场之中。
多少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而你却不为所动。
功名于你而言,似乎轻如浮云,老夫真是十分欣赏你的秉性啊。”
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像是一位长者在对晚辈谆谆教诲,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孙元化的认可。
孙元化赶忙摆手,脸上浮现出一丝羞涩:“督师大人谬赞了,下官不过是做自己该做之事,尽自己应尽之责罢了。
这世间功名利禄,终究是过眼云烟,下官但求无愧于心,能为朝廷、为百姓做点实事,就已足够。”
他微微低头,神色谦逊而温和。
袁可立轻笑着,目光望向远方,像是在展望未来:“孙大人,你可莫要小看了自己。
如今这局势,后金鞑子虎视眈眈,日后难免有交战之时。
咱们这登莱水师一旦建成,发挥大用,那可就是国之利器啊。
到那时,孙大人你立下赫赫战功,回京述职,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若是机缘巧合,入阁拜相也不是妄谈。老夫定会向陛下举荐你的。”
袁可立的眼神中透着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孙元化在朝堂上大展宏图的场景,话语中充满了对孙元化未来的期许。
孙元化一听,急忙起身,向袁可立深深一揖:“督师大人的提携之情,下官感激不尽。
只是大人也知晓下官的本事,下官不过是对那些西洋玩意有些兴趣,略懂一二。
这朝堂之事,太过复杂,下官实在是没有那个能力,也不敢有那样的奢望。”
他的脸上满是惶恐,连连摇头,似乎对袁可立所说的前景感到十分不安。
袁可立也站起身来,走到孙元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孙大人,你太过谦虚了。你的才干,老夫都看在眼里。
你精通西洋之学,能将那些奇妙的知识运用到军事之中,这是何等的本事。
就说这水师的训练和战船的打造,哪一样离得开你?
而且你人品厚重,心地善良,与你共事,真是老夫的人生幸事啊。”
袁可立深知火器对于战争的用处,而孙元化精通各种西方文化,恰恰就是大明的宝贝疙瘩。
火器火炮正是克制蛮夷洋人的法宝,怎么敢对孙元化小视。
只是朝廷大部分人,还意识不到这一点。
崇祯当然知道火器的重要性,所以对孙元化极为亲近,要钱给钱,要权给权。
袁可立作为老江湖,当然也清楚火器对大明的重要性,面对这位技术天才,袁可立真心喜欢。
袁可立的眼神中满是真诚,他的手在孙元化肩上微微用力,像是在给予他力量和信心。
孙元化抬起头,看着袁可立,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督师大人如此看重下官,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的信任。
只是这朝堂风云变幻,下官只愿能在这登莱之地,为大人分忧,为水师建设出一份力,就心满意足了。”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被袁可立的话深深打动。
袁可立微笑着点头:“孙大人有此心,老夫甚慰。不过,人要有远大的志向,你的能力不应被埋没。
咱们先把这水师之事办好,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
他的目光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两人重新坐下,又开始商讨起水师的建设细节。
袁可立时而眉头紧锁,思考着战略问题,时而眼神明亮,对孙元化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
孙元化则手舞足蹈地讲述着西洋战船的优势,以及如何将其改进运用到大明水师中。
他的眼神中透着兴奋,对这些新的想法充满了热情。
在讨论过程中,袁可立不时地看着孙元化,眼中的欣赏之意愈发浓厚。
他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下,能有这样一位志同道合、能力出众又淡泊名利的伙伴是多么难得。
孙元化也感受到了袁可立的目光,他更加努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为水师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余晖将整个督师府染成了金黄色。
袁可立和孙元化的身影在这金色的光芒中显得格外高大,他们的话语和笑声还在府中回荡。
那是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声音,一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奋斗的坚定誓言。
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或许充满艰辛,但他们彼此信任、彼此支持,就一定能为大明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