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官场:救了神秘大佬,乘风破浪 > 第561章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1章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第561章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市委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还没开。汪浩已经在紧锣密鼓实施他的“地产兴市”计划了。

衡岳市政府一连出了三个文件。第一个文件是动员性文件,要求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打好扩城战役。

第二个文件,是扩城计划的规划文件。

文件明晰了扩城的方向,步骤和具体规划。

第三个文件,则是关于整顿民营企业规划操作的文件。

三个文件的连续出台,迅速在衡岳市掀起了一股飓风。

陆天明对前两个文件没在意。他知道这是汪浩志在必行的执政路线。在见到第三个文件之后,我的心里突然有些隐隐不安起来。

真正要想领会文件内容,就得搞清楚文件背后的目的和意义。

汪浩这次单独把民营企业拎出来发了一道文件,主题说是整顿民营企业的操作规范,但背后隐藏的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陆天明强烈地感觉到,汪浩这是要拿民营企业开刀!

市委书记梁同庆愤怒地将三份文件摔在办公桌上。他在办公室里转了几圈后,突然站住脚步,问坐在沙发上的陆天明,“天明同志,你怎么看这三份文件?”

作为市委一把手的梁同庆,他在衡岳市有着绝对的权威。但是,这三份文件直到出台后,他才知道文件内容。

市长汪浩居然在文件出台之前,没与书记有过任何的商议。

“他这是想自立山头,各自为政!”梁同庆愤怒道:“衡岳市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他把市委摆在了什么位置?”

陆天明小声道:“梁书记,汪市长这么做,可能有他的考虑吧?”

“他这是没把市委放在眼里。”梁同庆缓和了一下情绪道:“有些人,是不是太有恃无恐了?”

梁同庆当然知道汪浩的背景。

作为同从燕京下来的人,梁同庆焉能不清楚汪浩和他的家庭。

汪家在燕京,不是一般的家庭。汪浩父辈的影响力,至今仍然影响深远。

汪浩能从县委书记的任上直升地级市市长,这是一般人根本不敢想的。这种越过组织程序的升迁,只能说明汪浩背后的力量大得不敢想象。

汪浩是个性格张扬的人。但梁同庆没想到他会高调到如此地步。

这种完全不把书记放在眼里的行为,即便梁同庆的脾气再好,也会忍不住拍案而起。

“如有必要,我看啊,应该向省委汇报。”梁同庆沉吟着说道,似乎在征求陆天明的意见。

第一次常委会上,梁同庆就有很强烈的感觉。常委们似乎都有意靠近汪浩。更能接受汪浩的观念。唯有陆天明,表现出与自己是同一条战线的人。

“梁书记,我是这样认为的。领导班子是全市工作的核心。班子的团结很重要。”陆天明试探着说道:“现在向省委汇报,会让省委认为我们衡岳市的领导班子不团结。”

“难道就任由他胡来?”梁同庆道:“他这是要搞乱衡岳啊。”

“不至于。”陆天明道:“汪市长是个有雄心壮志抱负的人。再说,他的扩城计划,也不是一无是处。衡岳确实要提升城市形象,这样才会有更大的竞争力。”

“你支持?”

“我不反对。”陆天明嘿嘿笑道:“梁书记,我记得,小时候我爹常常教育我,人啊,一定要知道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鞋不合脚,路就很难走稳。”

梁同庆笑了,道:“你爹还是个哲学家嘛。”

陆天明讪讪道:“我爹就是个老农民。”

“对了,天明同志,你对振兴衡岳工业有什么看法?”梁同庆转移了话题。

“工业是立世之本。”陆天明笑笑说道:“一个社会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工业是发展之源。我认为,衡岳振兴工业是唯一的出路。”

“你赞同我的观点?”梁同庆高兴道:“衡岳也不是完全没有有识之士嘛。”

陆天明当然能听出来梁同庆话里的夸奖之意。

他清晰记得,当初山南县乌鸦坳滑坡事件发生后,他单独被叫去汇报情况,梁同庆在他汇报后同样拍案而起,怒斥山南救援不力,隐瞒灾情。

但不知为何,这件事慢慢就平息了下去。

到最后,他才得知,是时任市委书记的颜昌盛将此事压了下去。

历史上的衡岳,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不但是商业繁荣的重镇,也是工业发展的重镇。

衡岳的工业门类很齐全,以当时的实力,不但能生产所有民用的机械,还能生产军工类产品。

冶炼、轧钢、柴油机研发生产、船舶制造、汽车制造,以及纺织、印染,无不都在国内排在最前列。

然而,一场惊天动地,浩浩荡荡的企业改制,让衡岳所有的工业企业一夜之间偃旗息鼓。

企业改制后,一家接着一家倒闭。到最后,全市的工业系统陷入了全面瘫痪的状态。

这场改制,不知砸了多少人的饭碗。

当时的衡岳,全城都是下岗职工。

人们无所事事,只靠着微薄的买断工龄的钱维持生活。

眼看着难以为继,一些有本事有技术的人,便开始像农民工一样,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赚钱。

昔日繁荣令人羡慕的衡岳,很快便变得千疮百孔,衰败了下来。

梁同庆的目标,就是要重振衡岳昔日的工业雄风。

但是,这又岂是靠一腔热情能达到的目标啊!

“梁书记,我是这样认为的。衡岳走振兴工业之路,是绝对正确的。首先,我们有底子。这个底子,是别人想求,求不到的。既然底子在,我们无非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企业自己找出路。”

梁同庆试探着问他,“方向是对的。但是,你是支持走国有路线,还是走民营路线?”

“国有有国有的优势。民营有民营的灵活性。”陆天明小声道:“企业要走一条什么路,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意志。我们作为政府,最好就是起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让企业自主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梁同庆笑道:“天明同志,你的想法,与我是一样的。但是,我们需要一个领军人物,你看,谁比较合适?”

“我们可以公开招聘,聘请有能力的人来担纲。”

“我看啊,与其耗神费力去聘请他人,不如就在我们自己当中挑选出来一个领军人物。这人啊,远在天边,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