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暮春收到那一大堆植物,有芋头、葛根、山药、萝卜等植物根茎,以及各种瓜瓜豆豆,唯独那堆小山一般的木薯他不认识。

听说此物有毒,他测试了一番,便赶紧来寻谢长安二人。

给做试验的狗子吃了之后,未几便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死得不能再死了。

沈暮春倒抽一口冷气,这玩意儿不光有毒,毒性还挺强!

他俩挖这么多回来干嘛?

“木薯的确有毒,如何能食用?”

谢长安道:“不可生食,去皮煮熟之后,毒性自去。”

江璃也道:“对,我俩都吃过了。”

沈暮春无语,你俩是普通人么?

“我们还进村子里看了,那边家家户户都吃木薯。”

江璃吃吃笑着,把他们如何潜入蒲甘国偷木薯,被发现后干脆跑进村子里,偷看人家如何处理木薯的经过,细细说了一遍。

沈暮春听得嘴角直抽搐。

堂堂大楚征南军大元帅,还有尊贵的靖安郡王,竟然背着自家刚满三个月的孩儿,跑到邻国村子里偷木薯,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不过这俩新婚之时,也没闲着,不是去翻魏王府的墙头,就是去乱葬岗挖尸体,还有什么是他们干不出来的?

“沈兄,你也尝尝这木薯?”谢长安提议。

“好。”

于是,谢长安亲自动手,去皮,下锅,煮熟之后,捞出来,递给沈暮春一个,他自己也吃了一个。

沈暮春盯了他半晌,见他并无异状,又用银针试毒之后,这才将木薯放入口中,咬了一口,缓缓吞下。

煮熟后的木薯,外观和山药差不多,就是口感比山药粗糙。

过了一会儿,他给自己把脉,发现并无中毒的脉象,这才确信,去皮煮熟之后的木薯,的确无毒,能够食用!

沈暮春也很喜悦,此物如此高产,饱腹感极强,若是大量种植,这个荒年便可无忧了!

但是,总不能老去蒲甘国偷木薯苗吧?

江璃笑道:“自然不能啊,我打算上书圣上,请求与蒲甘国议和,缔结友好盟约。”

沈暮春纳闷,圣上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打蒲甘国吧?

蒲甘国与南疆六诏不同,南疆六诏本是一体,各自立国之后,百姓仍然来往密切,互相通婚,六国王室贵族之间,也大多有亲戚关系。

因而需要一统南疆,方能永绝后患。

蒲甘国与南疆六诏虽是近邻,但它历来都是一个独立国家,与南疆六诏并无瓜葛,与大楚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南宫清和无意对它再动兵戈。

既然不打算动它,还需要议和吗?

江璃狡黠地:“话虽如此,可蒲甘国不知道啊!”

蒲甘国阿奴律陀王正吓得半死,生怕大楚乘胜追击,顺手将自己也灭了,此时大楚若提出议和,怕是什么条件都会答应。

沈暮春不由佩服,别人再聪明,也就是个“七窍玲珑心”,十六妹子何止七窍,她这心眼儿,怕是比渔网都多!

谢长安也松了一口气,两国能交好便好,千万别再指使他去偷木薯了!

江璃的密折很快便送到南宫清和手中。

他拆阅之后,喜得一个晚上都没睡着。

次日一早,南宫清和召集群臣议事。

“靖安郡王在蒲甘国寻得一种作物,名曰‘木薯’,此物产量极高,亩产能达几千斤!”

他满怀喜悦地向群臣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与那还未到手的“朱薯”不同,木薯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靖安郡王建议与蒲甘国缔结友好盟约,互不侵犯,以此换取蒲甘国的木薯。”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群臣自然不会反对,但梁首辅等老臣仍是心存疑惑。

“这木薯如此高产,为何没有流传出来?”

亩产能达几千斤的作物,不可能只蒲甘国有吧?老百姓又不是傻子,有这种好东西,早就抢着种了。

“其中有个缘故。”南宫清和缓缓说道,“此物若处理不当,毒性极大。”

“啊?”群臣大惊,蒲甘国穷到这个地步,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去吃这种东西?

梁首辅眉头更是皱得能夹死蚊子。

“毒性极大,亩产再高也无用啊!”

南宫清和脸上露出笑意:“靖安郡王与定国公悄悄潜入蒲甘国,已然弄清楚如何处理木薯了。端安伯也试验过,经过处理之后的木薯,能够食用。”

他想到阿璃信中所说的经过,也不由忍俊不禁。

堂堂靖安郡王、征南军统帅,竟然潜入邻国偷木薯,真是怎么想怎么好笑。

“如何处理?”众臣也很好奇。

“很简单,去皮煮熟之后,即可食用。”

蒲甘国与南疆六诏素有龃龉,边境多有摩擦,老百姓之间也是语言不通,南疆又从来不缺食物,偶尔见过木薯,听说有毒,自然弃之如敝履。

当下群臣再无异议,齐声称颂:“圣上英明!”

“圣上洪福齐天,所以才天降此物,拯救大楚子民!”

南宫清和大悦,当即命中书舍人拟旨,派冯五湖为使者,向蒲甘国送去国书。

大楚愿与其缔结友好盟约,互不侵犯,百姓通商通婚,以此换取蒲甘国的木薯及培植方法。

旱灾此事仍未波及南方,如在云贵、四川、两广等地,大力推广木薯栽培,等到冬日来临,这些亩产几千斤的木薯,便是救命粮!

蒲甘国的阿奴律陀王正终日提心吊胆,日日去寺庙祈祷。

没想到竟然天降惊喜,大楚送来国书,愿意和谈,并缔结友好盟约,条件也很简单,只要蒲甘国的木薯及培植方法。

阿奴律陀王感激零涕,果然是佛祖保佑啊!

在这种双向奔赴的友好氛围中,两国很快便缔结了和约,双方开放边境,鼓励老百姓通商通婚。

木薯苗也大批大批地从蒲甘国运过来,在越正杰、李应南的大力配合下,云贵、四川等地,很快便开始大批种植。

人们惊喜地发现,这种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山地、沙地均可种植,耐旱高产,缺点就是不耐寒,故此无法在北方地区推广。

整个大理府都开始全民总动员,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征南军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尤其是原平西军、镇北军的将士们,他们的家眷大多在北方,正是干旱严重的地区。

他们现在种植的东西,日后可是家人赖以活命的“救命粮”!

想到这点,将士们的干劲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