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482章 叶赫那拉氏的诅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为我们发明了一个成语:过犹不及。无论过分还是不足,都是不恰当的。

这句爻辞大约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翻版,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份:不要凌驾于君王之上,要谨守臣子位份,没有灾难。

有人听了有意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要理想有抱负,如果一味安分守己,我们怎么进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据说是拿破仑的名言。这句名言据说还有下半句:但是当不好士兵的士兵绝对当不好将军。

士兵可以有当将军的理想和抱负,但前提是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士兵们如果不脚踏实地好好当士兵,却都像将军们一样对着作战地图摆军旗、发电报。迟早被敌人攻进指挥部,一窝全部端了。

所以,我们当士兵的时候要努力当好士兵,当将军的时候要用心当好将军。在什么位置上做好什么位置的事,尽职尽责,这叫守份。

守份与当将军的远大理想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

1852年,叶赫那拉氏(1835年-1908年)被选入宫,赐号兰贵人。

叶赫那拉氏原本是满清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段时间似乎成了慈禧太后的专用名词。

兰贵人的大名或许是叶赫那拉·杏贞,小名杏儿。很多小说和影视剧误以为她的小名是兰儿或玉兰,这是颠倒了因果关系。

咸丰帝非常喜欢玉兰花,因此封她为兰贵人以表达喜爱之情。这才逐渐有了兰儿这个昵称,而不是相反。

关于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流传着一个着名的诅咒。

十六世纪末,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日渐强大,他们一步步征服强敌以统一女真族。起源于吉林省叶赫河的叶赫那拉部落是其最强大的敌人之一。

结果是努尔哈赤打败了叶赫那拉部。

部落首领金台石不屈战死在沙场,并且发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誓言:“就算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颠覆爱新觉罗氏的统治。”

从此,这个诅咒就像幽灵一样悬在清王朝统治者心头,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

据说就是因为这个诅咒,咸丰帝即使极为宠爱兰贵人,却迟迟不敢给她更高的名份。

那么,这个诅咒是否确有其事呢?

事实上,努尔哈赤没有杀光叶赫那拉部的男人,两族之间也一直保持着友好的通婚。

努尔哈赤本人先后迎娶了叶赫部的公主孟古姐妹。孟古为他生下了皇太极,皇太极后来继承了他的权位,建立了清朝。

孟古的妹妹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叶赫部的贵族。

康熙帝的惠妃是叶赫那拉氏,他的宠臣、大学士纳兰明珠也是叶赫那拉氏。明珠的儿子、清朝着名词人纳兰性德毫无意外也是叶赫那拉氏。

他写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样的名句,与几乎同时代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成为清朝诗坛的两抹异彩奇光。

乾隆帝心爱的舒妃,同样出身叶赫那拉氏。

如此看起来,清朝历任皇帝都没有把这个诅咒当真。而且这个诅咒并非出自正史,而是野史和演义。

晚清史官恽毓鼎写过一本《崇陵传信录》,里面首次提到“祖制宫闱不选叶赫氏”。慈禧的宫女德龄在回忆录《瀛台泣血记》中煞有其事的说“叶赫那拉的子孙一定要向努尔哈赤的子孙算账的。”

后来,清末作家蔡东藩在《清史演义》中也有“灭建州者叶赫”一说。

这三本书,其内容的真实性无可考证。

这个诅咒虚构的成分居多。但巧合的是,清朝近三百年统治期间,叶赫那拉氏的后代几乎无人真正掌握大权,直到慈禧太后,也就是兰贵人出现。而兰贵人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源于种种机缘巧合。

无论诅咒是否存在,兰贵人入宫后第二年便被晋封为懿嫔。

懿,意为美好、温和、安懿,这说明刚入宫的兰贵人非常乖巧听话,谨守位份。

三年后,她为咸丰帝生下唯一的皇子载淳,母凭子贵晋封为懿妃。第二年被封为懿贵妃,从此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

钮钴禄皇后比懿贵妃更加安娴守份,而且从一开始就是东宫正选。

她与兰贵人同一年进宫,入宫即被封为贞嫔,起步就比兰贵人高。

所谓贞,意为恭敬、贞节。恭敬,是尽到了为人臣的本份;贞节,则是尽到了为人妻的本份。

不到一个月,贞嫔被晋封为贞贵妃,又不到一个月被册立为皇后。只用了区区不到四十天,她就实现了由嫔、贵妃到皇后的三级跳。

她是一位性格温和的皇后,咸丰帝称其“质秉柔嘉,行符律度。”太监宫女们也盛赞她性情温和,善让不争。只可惜她的身体虚弱,一直没能生育子女。

从进宫开始一直瞠乎其后的懿贵妃,总算在子嗣问题上领先钮钴禄皇后一步。

咸丰帝也是一个病秧子。

即使后宫佳丽如云,身怀为皇族传宗接代大任的他拼了命也只生下两儿一女。其中长女十九岁即病死,次子未满月就夭折,只留下爱新觉罗·载淳这一根独苗苗。

这样的局面下,懿贵妃不得宠谁能得宠?

体弱多病的咸丰帝,身处内忧外患的时代,被雪片一样从各处飞来的奏章搞得心力交瘁。偏偏钮钴禄皇后同样身弱不堪重负,于是健康美丽且乖巧听话的懿贵妃变成了君王身边的工具人,在咸丰帝的口述下帮助他代笔批阅奏章。

懿贵妃对权力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喜好,她乐此不疲,有时还会针对奏章发表意见,咸丰帝乐得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并未阻止。一来二去,她渐渐开始干预起朝廷政事来。

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她随咸丰帝逃到热河避祸后,开始不注意后宫不得干政的本份,热衷于披览各地奏章,妄议朝政得失,渐渐引起了咸丰帝及朝臣们的不满。满清宗室、权臣肃顺甚至劝谏咸丰帝趁早杀死懿贵妃,一如当年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幸好咸丰帝以仁厚着称,于心不忍,懿贵妃这才保住了一条小命。

她重新变得老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