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384章 龙归沧海碧云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鼎卦六爻讲述了建文帝强制削藩失败,京师被攻陷后下落不明的历史故事。

公元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继位称帝。他起用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卿,共参军国大事,下诏改变朱元璋的一些苛政,推行有利于民生的宽仁之政。又以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问之以国家大事。

这三位文臣是建文帝的核心班底。

建文帝登基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藩王拥兵自重的问题。

明太祖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其中尤以秦王、晋王、燕王这九大塞王领兵驻守边塞,帐下将士少者千人,多者至数万人。地方上的军政大事,都要向当地藩王禀告后才能施行。

朱允炆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开始担心各位王叔拥兵自重,多行不法,并向朱元璋提出一个无可无不可的解决方案:“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简而言之四个字:先礼后兵。

他其实巴不得一举撤销藩镇,但无奈老爷子朱元璋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忍心啊!

建文帝登基以后,想起西汉七王之乱,如芒在背,决定立即开始着手削藩。不过,他显然缺少耐心,采取的削藩方式不是细水长流的推恩,而是大刀阔斧的强削。

不过,从谁削起,两位肱股重臣有不同意见。齐泰认为应当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而黄子澄则认为要先削周王。周王早有不法行为,“鼎颠趾,利出否,”拿他开刀师出有名。朱允炆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

削藩第一仗打得很漂亮,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建文帝初战告捷,胆子大了很多,一边下诏令诸藩王不得节制王府的文武官吏,一边在北平周围部署兵力,防止燕王朱棣造反。

接下来,建文帝的削藩步子迈大,湘王朱柏被逼自焚而死,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先后坐罪废为庶人。

眼见亲侄子施展无差别攻击,老朱家的儿子们纷纷坐不住了。

但是,坐不住也只能忍着。建文帝在应天府掌握着一支至少三十万的常备军,而且坐拥全国数大粮仓,控制着明朝经济命脉,无论哪位藩王,起兵造反看起来都毫无胜算。就连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也假装有病,整日深居简出。“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建文帝的削藩大计似乎很快就能完成。

朱棣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暗中扩编护卫军,悄悄赶制兵器。公元1399年8月,他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十万南下靖难。

他兵少,钱少,而且是造反,从客观条件上分析,毫无优势。而建文帝有兵,有钱,有粮,而且是王朝正统,民间舆论也站在他这一边,占尽优势。

但两人之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

朱棣和他的军队坐镇北平,抵御边患,长期和北元骑兵作战。他的军事能力,其部队的作战水平,在当时全是拔头子的。

而建文帝久居深宫,毫无实战经验。而自从朱标死后,朱元璋一口气杀了一公、十三侯、二伯,除耿炳文、郭英等寥寥几人,当年的开国名将几乎全被他杀光了。“鼎耳革,其行塞,”他手中已无领军出征的可用之将。

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来拔苗助长式地训练出一批新生代将领。他们也许有不错的军事素养,只可惜资历尚浅不能服众。建文帝无奈,只能起用六十五岁的耿炳文,任命为大将军,率三十万讨伐朱棣。

这个任命没有任何毛病,只可惜建文帝没有坚持到底。

耿炳文的军事履历足够辉煌。他参与过征讨张士诚之战,曾随常遇春攻取晋、冀两地区,又随徐达先后征讨陕西、出塞打击北元,曾从傅友德征讨云南,又从蓝玉北征,镇守辽东。明太祖排列功臣时,将他与大将军徐达并列为一等。

但耿炳文已经老了。先锋九千人遭遇朱棣军突袭,被全歼。

耿炳文闻讯后准备率军渡河,全力抗敌。谁知朱棣军再度发动奇袭,耿炳文溃败,部队拥挤在城门口,自相践踏,被踩死的不计其数。

建文帝闻讯后立马临阵换将,以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试图“方雨亏悔,终吉。”像及时雨一样领兵扭转败势,取得北伐胜利。

这是另一个廉颇和赵括的故事。

李景隆的爹很厉害,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开国名将李文忠。他袭爵曹国公后,到多地参与练兵,素以知兵着称。

但他不过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大饭桶。

当时,江阴侯吴高正率辽东兵马围困永平(今河北秦皇岛卢龙县)。

朱棣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听说李景隆成为主将后大喜,笑道李景隆有什么才能,能够统率五十万兵马?于是果断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则率精兵驰援永平,随后突袭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抓住宁王朱权的妃妾世子,逼迫他出精锐骑兵朵颜三卫助阵。

朵颜三卫是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骑兵,这使朱棣如虎添翼。

李景隆大军进攻北平,果然毫无建树。朱高炽只是派人往城墙上浇浇水,坚冰冻墙,滑不留手,李景隆便束手无策。

朱棣得到朵颜三卫后,抽空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这才回师北平,在郑村坝(今北京大兴东)大破李景隆军。李景隆大败,“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连夜狼狈南奔。

建文帝对李景隆寄予厚望,认为他屡战屡败是因为权柄太轻,于是“鼎黄耳金铉”,赐于他黄钺弓矢,授以“专征伐”之权。意思是李景隆将在外,可以不受君命,便宜行事。

但李景隆分明是扶不起的阿斗,对燕军一败再败,最终导致济南被围困。所幸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令燕军久攻不下。

铁铉守城的计策堪称绝妙。当时,朱棣用大炮轰击,眼见城门将破,铁铉把朱元璋的画像挂在城头,又制作大量朱元璋的灵牌分置城墙垛口。朱棣气得七窍生烟,却无计可施,只能乖乖退兵。朱棣对铁铉恨之入骨,夺位以后对他施以极为残酷的磔刑。

建文帝当即擢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同时再次临阵换将,改用盛庸代李景隆。这一次他用对人了“鼎玉铉,大吉,无不利。”当年底,盛庸率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大败燕军。朱棣只以百名骑兵侥幸突围。

作战四年,盛庸多次击退燕军。只可惜朱棣探知应天府防备空虚后,改变战略,挥军渡江直逼京师。

李景隆大开金川门投降,应天府陷落。皇宫内院突发大火,建文帝从此不知所踪。

有人说他葬身于皇宫大火,有人说他隐姓埋名落发为僧,也有人说他避居海外,不再问中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