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谁规定海盗不能当大明首辅 > 第273章 土地是怎么来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堪常年和各色官员打交道,深知大明官场的潜规则,只要大明的官员肯收礼,就代表这件事情可以谈。

当下吕堪更是得寸进尺,道:“孙专员,要不我们去松鹤楼边吃边聊?”

“多谢吕老爷美意,我公务繁忙,饭就不吃了。”

对于吕堪的邀请,孙专员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挥挥手,道:“来人,送客!”

被礼送出县衙的吕堪心中又开始忐忑起来,因为孙专员太不按套路出牌了,按理说他收了礼,应该马上赴宴,双方联络一下感情,然后大家有商有量地把朝廷压下来的公务解决了。

搞不清楚孙专员的套路,吕堪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打道回府。

吕家这种传承了几百年的家族,行事有自己的章法,他们和官方硬碰硬的时候非常少,一般都靠各种腐蚀拉拢的手段,把朝廷派驻到地方的官员发展成共同利益体。

虽然孙专员一点面子都不给吕家,但是吕堪也不打算和孙专员起正面冲突。

吕堪不知道的是,没有及时用强硬的手段按住孙专员,这将会成为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继吴良被税务司请去喝茶,接下来的几天,汲县又有几个士绅被请进县衙。

这些被请进县衙的士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再也没有出来。

有吕堪提供的名单,汲县税务清查队的工作效率瞬间涨了十几个百分点。

五天之后,汲县税务清查队完成对吴家的税务清查工作,吴家自从吴良的高祖父中举后,吴家名下的土地是越来越多,税赋却是越交越少。

自从吴家祖坟冒青烟,吴良的曾祖父高中进士后,情况更加恶化,不仅整个吴家庄的土地归到吴家名下,就连周围庄子的老百姓,为了逃避税赋,也纷纷把家中的土地投献到吴家名下。

众所周知,大明出一个进士不容易,能把土地投献到进士的名下,非常不容易。

当然,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不会白白把土地送给吴家。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通过吴良的进士曾祖父,逃避本应缴纳的税款。

就算有不贪占小便宜的自耕农不愿意把土地投献到吴家,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来劝他们,给他们讲述将土地投献给吴家的种种好处。

普通小老百姓总是禁不起诱惑的,一听把土地挂到吴家名下,不仅随时可以取回土地,还可以少缴很多税赋。

因为地方官员和当地士绅勾结在一起,自耕农辛辛苦苦一年,却要缴纳一半的产出作为税赋。

这就让自耕农非常不满,所以没有几个自耕农能抵挡住不交税的诱惑。

老百姓把土地投献给吴家,耕种权依旧保留在老百姓手中,然后老百姓每年给吴家缴纳一定的佃租。

吴家定的佃租,自然是比朝廷的税赋低的。

经过这样一番操作,原本应该是大明朝廷的财政收入,全被吴家中饱私囊。

这样一来,老百姓少缴税赋,吴家又能正大光明地贪墨大明朝廷的财政收入,形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唯一不高兴的,可能只有大明朝廷。

但是自嘉靖朝之后,大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越来越弱,再加上隆庆朝,大明的文官势力到达巅峰。

所以朝廷对于这种事情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可惜功败垂成,人亡政息。

吴家虽然用各种手段划拉了很多土地在自己手上,但是朝廷减免士绅的税赋是有条件的。

吴良的进士曾祖父亡故后,吴良的祖父只有举人功名,吴家就应该失去不纳税的特权。

但是尝过士绅不纳税的特权的滋味,吴家怎么可能放弃这个特权?

好在吴家此时已经完成原始积累,他们的骚操作也开始了。

一开始,吴家还只是收买朝廷地方官员,通过隐匿田产的手段,逃避朝廷的税赋。

可是随着家中的田地越来越多,隐匿田产的风险太大,这个时候,吴家就只能硬着头皮缴税。

当然,吴家不会自己缴税,而是提高佃租,把本应吴家缴纳的赋税转嫁到投献土地给吴家的老百姓头上。

当然,吴家所谓的缴纳赋税,不过是逼迫老百姓的手段而已。

他们收到的赋税,一分钱也不会交给大明朝廷,一部分用来维持和地方官员的关系,另一部分则用来维护当地士绅的关系。

投献土地的老百姓眼看把土地挂在吴家不仅占不到便宜,还要多缴赋税,于是他们提出把土地收回来。

之前贪便宜的老百姓这样做,正中吴家的下怀。

土地在吴家名下,那可就不是老百姓说了算了,吴家提出的条件是,老百姓可以拿回挂在吴家名下的田产,但是老百姓必须承担很多他们不应该承担的赋税。

老百姓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赋税怎么办?

地契在吴家手里,吴家又和各级官员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老百姓休想从官方讨到公道。

再说大明朝廷从来不承认投献土地,不但不承认,老百姓把土地投献给有功名的人避税,还是非常严重的罪行,轻则苦役,重则全家流放。

遇到这种情况,老百姓不敢惊官动府,只能任凭吴家摆布。

在把土地投献给吴家的老百姓中,有的已经躺平,乖乖地给吴家当佃农。

毕竟地方官员和地方士绅给自耕农定的赋税,已经搞到了一个离谱的比例,老百姓还不如乖乖当吴家的佃农。

毕竟吴家的佃租总是比所谓的赋税低那么一点点。

也有头铁的老百姓,花费巨额代价从吴家收回土地,那等待他们的将会是高额的赋税和各种压迫,他们花费巨额代价收回的土地,反而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遇上灾荒之年,老百姓为了保住土地,不得不向吴家借贷。

只要借了吴家的阎王债,想保住土地的老百姓,最终什么都保不住,他们的土地不但要回到吴家的手里,一家老小也会成为吴家的奴仆。

通过这种手段,吴家庄方圆五百里的人家全部沦为吴家的佃农,吴家也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大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