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古代之败家儿子 > 第313章 波澜壮阔的传说时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3章 波澜壮阔的传说时代

当徐经的话语如雷鸣般在林蒙耳边炸响,他的心中瞬间洞若观火。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早已没有了文皇帝时代的原始文献存世,那些流传下来的资料,不过是历经沧桑的赝品,一次次辗转誊抄,留下的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无数笔误的累积。

徐经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继续激昂地说:“而今翰林院所藏,应是成化六年的复刻之作。我想,那些如同牛毛般密布的错误,并非三宝太监时代遗留的祸患,而是这些沉寂已久的文书,在无人问津中,由那些敷衍了事的抄写书吏一手造成的。于是,诸多细节被删减,错误层出不穷……”

“至于其他琐事,我徐经岂敢随意变动?然而,这一次西洋之行,关乎的却是数千名勇士的船队命运。他们承载着朝廷的重托,承载着无数家人的期盼,踏上征途,生死未卜。海图与天文,便是他们唯一的指引。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将这数万人的生命推向深渊,我怎能不忧心忡忡,怎能不一一指出错误,奔波于兵部之间?然而,兵部却断然否认了誊写的失误,我前去向文史馆的侍学禀报,他却认为我多此一举,甚至……甚至……”

“多事?”林蒙轻笑,眼中却满是同情。他深知,翰林院文史馆不过是资料的整理者,而真正的责任归属兵部。即便出了问题,他们也无需承担丝毫干系。因此,那侍学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

兵部对徐经这个小小庶吉士的话自然不屑一顾,甚至认为他的行为是在挑衅权威。在他们眼中,兵部的存档资料岂会有错?誊写文牍虽由书吏完成,但核实之责却在官员之手。即便岁月流转,官员更迭,兵部也不可能轻易承认错误。

然而,徐经的坚持,却是出于对数千人生命的深切关怀。他不愿因自己的疏忽,让这些英勇的战士葬身大海。

“那个侍学,你可曾教训他一顿?”林蒙话音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

徐经一愣,脸上掠过一丝犹豫之色:“学生……”

“有没有?”林蒙的声音变得严厉,如同雷霆一般。

在这波澜壮阔的传说时代,即使是最平凡的角落,也隐藏着不平凡的坚持与勇气。林蒙看着自己这位看似傻气却内心坚定的门生,心中不禁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坚持的土壤,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人,也有自己不可动摇的信念。

徐经本想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但最终还是像战败的公鸡般老实交代:“哎哟,一拳就将那小子击倒在地,还想再给他来几下,幸好有人及时赶到,才没让这学生再酿成大祸,否则……这学生可是给老师丢尽了脸面啊……”

徐经愧疚的神情,让林蒙长舒了一口气,他轻松地调侃道:“说吧,既然揍了不就得了?你把他打趴下,还用得着找借口?丢人?我在这世上,除了不怕死,就最不怕丢人现眼了!现在我问你,你确定兵部誊写的海图有误?”

“这可是家传之学,我祖辈历代都对宋元及明初的古籍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几乎每一本古籍都能佐证,甚至还有随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船工留下的宝贵记录。我祖辈曾专门搜集这些资料,徐家世代研究天文地理,挖掘那些世人忽视的古籍,不敢说绝对正确,但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坚实的证据之上。”

林蒙听后心中释然。

虽然他对世界地图有个大概的了解,但对海洋的航道、洋流、季节、气候,以及众多岛屿的详细信息,却是一窍不通。

徐家世代研究这些,可以说是闲得无聊,但也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下西洋之前,大汉的先民们就在四海留下了无数足迹,将丝绸和瓷器运往世界各地,又将各国特产运回泉州等地。上一世,人们在南海打捞出的一艘宋朝沉船,就出土了超过一万三千套瓷器,可见当时私人出海经商已是普遍现象,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一万三千套瓷器,加上其他货物,这只是单艘商船的装载量。若非商人们早已熟悉航线,又怎敢一次性携带如此庞大的货物出海?要知道,出海经商若只是小规模,倒也罢了,但大规模出海,就说明当时的人们早已掌握专门的航路,并对目的地了如指掌,否则,他们怎会如此大胆?

林蒙突然问道:“那个被揍的学生叫什么名字?”

“姓王,名叫不仕。”

王不仕……

真是个个性十足的名字啊。

林蒙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端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轻松地说道:“知道了,你走吧。”

…………

此时,弘治皇帝正紧握着一封弹劾奏疏,兵部尚书马文升和翰林院学士沈文分立两侧。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一名宦官前来宣召林蒙进宫面见皇帝。

在这古老的皇宫深院中,弘治皇帝的目光如一池深潭,平静地落在马文升的身上:“朕召你们来,非是追责,而是平息风波。你们这群人,真是让朕头疼。朕刚对林蒙言明支持,他门下的兵部给事中,竟敢上奏弹劾,这算什么意思?”

这分明是明显的偏袒!

马文升心中暗自嘀咕,林蒙的人脉深不可测,如今连他的门生也成了禁忌,这可如何是好?

林蒙的门生跑到兵部大放厥词,说什么兵部存在致命错误,闹得兵部不得安宁,兵科给事中忍无可忍,弹劾一纸奏疏,难道这不合情理?

但……难道就不能抗议了?

沈文则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身为韩林院大学士,徐经那个狂妄小子敢揍侍学王不仕,真是目中无人,一个小小的庶吉士,敢这么嚣张,下次会不会连他这个大学士也敢动手?

然而……沈文还是选择了息事宁人。

不这么做又能如何?那庶吉士的恩师是林蒙,整天以病为由四处游荡,谁敢触他霉头?官面上,沈文并不惧他。

哼,我身为翰林大学士,清流中的翘楚,一声令下,天下读书人都能用唾沫把你淹没。

但私底下……沈文心中却是忧虑重重,毕竟他上有老母,下有儿孙,若是一不小心出了事,那真是悔不当初。

所以,他除了让徐经赔礼道歉,安抚了王侍学,还暗中许诺下次一定举荐他为侍读学士,王不仕起初还犹豫,想要追究到底,最终情绪平复,没有再闹下去。

然而,对于今日兵部给事中的弹劾,沈文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拍手叫好,他娘的,干得漂亮!你林蒙跟猪似的,门生个个都是翰林院的精英,个个都是我的心头大患,那个唐寅,让他抄书就得了,偏要添油加醋,你一个编修,添什么乱?

换做别人,沈文早就把这害群之马踢出翰林院了,可偏偏,他只能忍气吞声。

若不是为了家中八旬老母,我这个翰林大学士,清流中的楷模,岂能容忍你们这些欺软怕硬之徒?

马文升苦笑着对皇帝说:“陛下,臣非为兵部辩护,只是兵部上下,都是忠心耿耿,可徐经的行为确实过分,他一个庶吉士,竟敢对兵部指手画脚。再者,此次西洋之行,乃国家大计,岂能因他一人之私而马虎?兵部自然不会与他争执,徐经批评过激,以至于兵部上下都感不忿。”

身为尚书,维护部下,义不容辞。

尽管上次在林蒙的严厉鞭打下,马文升的脸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他心中底气全无,但难道仅仅因为他是林蒙的弟子,就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嚣张吗?

正当这气氛略显尴尬之际,一名宦官急匆匆地闯入,禀报道:“陛下,新建伯已经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