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红楼:李纨,余乃谦谦君子 > 第73章 和长公主讨论过的策论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3章 和长公主讨论过的策论题

恩科进行到第七日。

贡院的审卷楼上,楼内一众官吏屏息敛声,面色庄重,李佑与卫臣二人身着官服,正了正衣冠,率领着大小官吏齐齐跪地。

太监总管戴权稳步而入,今日身着一袭绣着繁复云纹的华美宫服,手中稳稳地持着一道明黄圣旨。

身后跟着几位身着锃亮铠甲、全副武装的禁军。

戴权环视一周,见众人皆已整齐跪地,这才清了清嗓子,郑重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时值我太祖建朝百余年之盛世,为社稷之兴,江山之固,特开设恩科,以选拔贤良之才。

望诸位爱卿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为朝廷甄选良才,以报皇恩。钦此!”

众人齐声高呼:“臣等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重托!”声

戴权将圣旨轻轻卷起,收入怀中,而后目光扫过众人,缓声道:“李侍郎和卫侍郎,此乃陛下于宫中深思熟虑后,特地拟定的策论题目。”

说罢,身旁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手中接过卷轴,轻轻扬了扬,接着道:“此前所定策论考题作废,如今这才是本次恩科真正的策论题目。诸位需速速将试题派发给诸位学子,不得有误。”

“诺!”众人齐声应道。

戴权身为掌宫内监,权势倾天,地位显赫,在宫外素有“内相”之称。

在宫中多年的浸淫,养成了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卫臣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拱手道:“大人一路奔波,辛劳万分。不如在此稍作歇息,喝口热茶,润润喉,也好解解乏。下官已命人备好了上好的雨前龙井,还望大人赏光。”

戴权何等精明之人,在宫中伴君多年,见惯了权谋争斗、人心算计。

卫臣那点小心思,又怎能逃过他的眼睛。

不过是想从他这里旁敲侧击,探探皇帝对于此次恩科的真实想法罢了。

戴权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摆了摆手,拒绝道:“宫中事务繁多,繁忙不堪,实在不敢在此耽搁。告辞!”

丝毫不给卫臣再多言语的机会,转身带着小太监与禁军,迈着大步朝贡院方向走去。

李佑见此情景,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嘲讽之意。

待戴权等人走远,才笑着对卫臣说道:“卫侍郎,公公已然走远,莫再张望了。你这热脸贴了冷屁股,滋味如何呀?”

卫臣闻言,面色瞬间变得阴沉如墨,狠狠地甩了一下衣袖,咬牙切齿道:“哼,李佑,你莫要得意!此刻在此逞口舌之快,有何意义?”

李佑双手抱胸,嗤笑道:“哟,卫侍郎恼羞成怒了?我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卫臣冷哼一声,不再理会李佑,拂袖而去。

在考房内的王睿正坐在桌前,手中握着笔。

盘算着,只要再坚持三日,这场考试便能暂告一段落了。

第三场考试,重点考查经、史、策。

对于经与史,王睿平日里下足了功夫,基本功极为扎实,只要正常发挥,过关应是无虞。

难就难在这五道策论题目之上。

策论五篇,每篇要求字数约在千字左右。

所谓“论”,乃是对已发生之事进行评判,阐述自身见解。

而“策”,则是针对各种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方。

策论,向来是科举考试的关键所在。

王睿先将目光投向策论的第五题,也就是关键之题。

题目正如此前所料:《边疆防御与外族作战之对策》。

遥想朝廷十几年前痛失辽东之地,先皇为此悲愤交加,口吐鲜血,,朝廷多次组织军队反攻,奈何屡战屡败,未有胜绩。

就连一向对朝廷恭顺有加的高丽国都见风使舵,停止了朝贡,近日更是传来边境战事失利的噩耗。

元熙帝胸怀大志,志在恢复失地,重振国威,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故而,此次恩科以此为题,也是在情理之中。

左边的考房内传出一声低低的惊呼。

显然,那位仁兄也料到了此题。

题目能够猜到,但若要答得出彩,却绝非易事。

王睿此前与齐国长公主有过深入探讨,对于此事,心中已有定见。

与外族作战,以逸待劳方为上策。中原大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金国多数地域乃贫寒之地,物资匮乏。打起消耗战,乃是最为稳妥的策略。

金国民风剽悍,军队作战勇猛,若此时贸然正面交锋,胜算实在渺茫。

当务之急,应改革内部积弊,大力整顿军力。裁汰老弱,选拔精锐,加强训练,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的精兵强将。

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出关平乱,收复失地。再者,需封锁边关,严禁中原特产向外输送,切断金国的物资供应,以此打起经济战,拖垮金国的经济。

此外,还可从金国内部着手,对其周边部落施以厚礼,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其内部产生矛盾,自行瓦解。

王睿心中暗忖:既然元熙帝敢出这些题目,便是希望广纳贤言。自己便大胆去写,将心中所思所想如实呈于卷上。

至于其他的策论题,如田税改革。王睿将此前与长公主讨论的以田地数量代替人头税的观点详细写了进去,以此抑制土地兼并,避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还有关于海禁制度,王睿大力提倡在合适的地方进行试点,设立市舶司,适当开放海禁。将中原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特产对外输出,换取大量白银,既可以繁荣经济,又能够填补国家财政空缺。

王睿越看越觉得蹊跷,这大多数的策论题目竟都与自己和长公主讨论过的内容如出一辙。

看来,这位长公主绝非表面上那般简单。身为皇族子女,又岂能是任人摆布的柔弱绵羊。她定是对朝廷局势、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

王睿又翻了翻那议论题,题目是《人命至重,是以圣贤重之》,实则是探讨司法恤刑慎杀制度。

王睿略作沉吟,而后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地书写起来。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交卷的鼓声轰然敲响,为期九天的恩科科举考试终于落下帷幕。

众多士子们纷纷交上试卷。

有的士子面色轻松,自信满满;有的士子则垂头丧气,满脸沮丧;还有的士子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

王睿将几份卷好的试卷小心放入匣内,插上封口木板,而后交给了前来收卷的考官。

做完这一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后面还有殿试,但那至少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只想好好地休息一下,放松一下紧绷了多日的神经。

王睿走出那间呆了九天的考房,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有些刺眼。

恰在此时,隔壁考房的士子也推门而出。

程景行脸上带着笑意,拱手向王睿说道:“老弟,此次考试,依我看,你定是发挥极佳!

从你进考场那刻起,我便觉得你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如今考试结束,想必你的答卷定是精彩绝伦。”

王睿微笑着回礼道:“兄台过奖,彼此彼此!考试之时,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至于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不过,想来兄台也定是押到了不少题目,此次应是胜券在握。”

程景行点了点头,应道:“不错,此次考试确有几题在我的预料之中。不过,这科举考试竞争激烈,人才济济,不到放榜之日,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王睿笑道:“兄台太过谦虚了。以兄台的才学,金榜题名应是不在话下。”

程景行哈哈一笑,说道:“借你吉言!老弟你才思敏捷,学富五车,此次定能蟾宫折桂,一举高中。日后若能同朝为官,还望多多关照。”

王睿拱手道:“兄台言重了。若真有那一日,还需相互扶持,共同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程景行亦拱手道:“所言极是。那提前祝老弟你前程似锦,飞黄腾达。”

王睿道:“也愿兄台功成名就,名垂青史。日后有缘,咱们再相聚。”

程景行应道:“好,咱们就此别过,期待金榜题名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