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武侠修真 >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 第64章 飒吟血脉有来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时,老妪止住了涕泣,哽咽道:“谁曾想,那邪僧窥见侄女隐秘之处的胎印,竟唤来数名弟子盘问。他的徒弟说出我侄女来自柳家,那邪僧闻此,不禁放声狂笑,说真是天意,是什么血脉之话。

“其后,邪僧行径更是令人发指,竟与众弟子对我侄女施以连番暴行,娇弱侄女,哪能受得了?”

老妪拭去泪水,眸肿带泪,继续对旎啸说道:“恰是在那绝望之际,我才知晓柳家女子身负的胎记非比寻常,从那些和尚的窃语中,我首次听闻‘飒吟血脉’之说。”

“飒吟血脉?!”

旎啸闻言,霍然起立,目光炯炯,望向老妪,满脸惊疑。

“公子,难道你对这飒吟血脉有所了解?”老妪惊讶,凝视少年。

旎啸沉吟半晌,答道:“这,这确实……”

稍作停顿,他接着道:“我偶然于一卷古老竹简上窥得此血脉之名,初时以为不过是坊间流传的神话罢了。”

老妪目光闪烁,满是探询之意。

旎啸陷入回忆,缓缓道道:“相传大唐盛世,神机妙算袁天罡与太史李淳风,在一次闲暇之余,推演华夏未来,将那洞察古今的预言绘制成《推背图》,传之后世。世人皆知《推背图》,却不知二人另有一秘卷,详释图中之奥秘。”

旎啸踱步室内,记忆如潮涌,“《推背图》中的图文预示着华夏数千年的兴衰更迭,帝王更替,然其深奥难解,即便后世诸多智者卜士,也难以洞悉真谛。

“试想,若有人得此秘卷,辅以《推背图》,便能握天下之柄。二人深知此卷若现,必掀惊天骇浪,但又不舍销毁。

“经深思熟虑,终将其藏匿于秘境,以待有缘之人。秘卷藏于人迹罕至之地,为防其永埋幽谷,二人绘成藏宝图。

“为防此图轻易落入凡夫俗子之手,他们运用绝世秘法,将图隐于一幅丹青之内,更借助飒吟血脉者的特殊能力,以及某种秘术……”

说到这里,旎啸言语迟疑,面色微赧。

老妪似有所悟,问道:“是否需借助飒吟血脉者行特定仪式,比如男女之事?”

旎啸轻轻点头:“正是如此,至于确切秘术,我也不得而知。”

他沉思片刻,复又坐下,续道:“据传,唯有通过飒吟血脉者,方能解锁藏图之丹青,循图觅得那旷世奇书,从而揭开《推背图》的深层含义,洞察未来之谜。”

老妪点头,随之落座,面上显露出豁然开朗之态。

此刻,旎啸眉头紧锁,身形一侧,再度挺身而起。

他在屋内缓步徘徊,忽地驻足转身,目光炯炯望向老妇,说道:“是了,是了,我想起来了!那飒吟血脉之女,必于与男子阴阳交融、情至巅峰之际,会,会……”

言至此处,他一时语塞,羞涩难掩。

少顷,他继而低声道:“料想是在那男女欢愉之时,身躯某处生异,看来正是柳家女子身上那神秘的胎记。”

他言语虽略显支离,老妇却恍然大悟,心下清明。

念及侄女与女儿之遭遇,老妇不禁再次泪雨涟涟:“原来,是我柳家的飒吟血脉给她们带来了灾祸,唉,我那苦命的女儿与侄女啊。”

旎啸闻此,心中亦是一片哀凉。

忽然,他向老妇追问:“夫人,你女儿亦遭掳掠,难道……”

不待老妇回应,他踱步几许,沉吟道:“恐怕柳家的飒吟血脉,并非人人都能催动那胎记之变,或许需特定之人,或在某种特定情境之下。”

老妇急切去问:“公子,此话怎讲?”

旎啸徐徐解释道:“飒吟血脉的传承,并非每一代均相同。正如夫人先前所述,柳家女子中仅六成有此胎记,可见并非所有后代承袭,或是血脉之力有强有弱。”

沉吟片刻,旎啸又道:“按近日之事推断,对方先是误捕你侄女,发现胎记之秘,却因你侄女无法使其变化,遂寻至府上,掳走你女儿,意图……”

他望了老妇一眼,未尽之言,尽在不言中,随后默默回座。

老妇泪如泉涌,半晌方抽泣问道:“可他们为何要屠戮柳家男丁,独留老弱妇孺不足十人?”

旎啸同样疑惑重重,凝视木壁,陷入了沉思。

俄顷,他移步窗前,夜已深沉,乌云蔽月,星辉黯淡。

就在这时,那北天星斗忽闪,灵感如电光石火般闪过心头。

他侧目瞥向老妇,心中虽有猜测,却不曾言明,只问道:“夫人,请告知你女儿被囚何处?是否在少林寺中?”

老妇止住哭泣,却未直接回答:“公子,你当真愿出手搭救我那苦命的女儿与侄女吗?”

旎啸神色凝重,坚定颔首。

老妇顿时面露喜色,深深一礼:“公子,那地处于洛阳城深处,虽非福王府邸,却戒备森严,传言更有福王府的私兵驻守。”

旎啸见说,面色微变:“私兵?”

“没错,因那是福王李妃远亲杨达所管辖,据说藏有不少福王珍宝,故而日常守卫极为严密,不仅有武林高手,更有王府上千私兵日夜巡逻。”

旎啸闻此,心神微震,思绪纷飞,暗自揣摩福王究竟有何图谋。

这时老妇续言,其声如杜鹃啼血:“公子若肯出手相救,我柳家感恩不尽,只此一行,犹如入龙潭搏虎,若救不得,还望公子慈悲,一剑超度,免我女侄再受那恶徒凌辱了。”

说完,老妇狠心一横,泪眼婆娑,转身不复视之。

旎啸瞠目结舌,半晌无语,只感一股沉重压于心间。

俄而,老妇悲声再起:“唉,只叹我女侄命途多舛。”言罢,竟跪倒在地,向旎啸恳求:“望公子救我柳家于水火,延续我族一线生机。”

旎啸连忙上前,以内力轻扶,急说道:“我既已允诺相救,夫人无需如此了。”

老妇拭泪,坚毅而言:“不,公子此行洛阳,凶险难测。我女侄之劫,或是天意使然,她们已遭不幸,身为娘亲,我心如刀绞,但柳家尚有一丝血脉,我不能让其断绝。”

旎啸惑而不解,问道:“夫人之意,是指……”

老妇整饰情绪,缓缓说道:“公子,实言相告,我尚有一幼子,年少无知。那日杨达率众犯我柳家,幸亏我儿贪玩,随仆婢游于后山雪景,未遭毒手。

“一忠心仆人见家中生变,急将幼儿藏于山洞,那是我柳家平日储粮避难之所,以防万一。”

老妇目光一转,续道:“其中一仆人夜半潜回,我将家中变故告知于他,命他速回山洞,保护我儿,切勿下山,更不可泄露行踪。

“今晨,匪人虽已离开,我却仍忧心那杨达卷土重来,故遣人送衣物粮食至山洞,令其坚守,无论何事,不得轻举妄动。”

说到这里,老妇长叹一声,又说道:“如今村人助纣为虐,我柳家在此难以立足。我想好了,只等事情稍有转机,便令忠仆护幼子远遁他乡,从此隐姓埋名,我柳家血脉,无论如何,也要留存下来。”

老妇边哭边说:“山洞虽能暂保平安,然寒冬难熬,食物终究有限,我那孩子恐难逃饥寒之苦。一旦行踪泄露,幼儿恐遭不测啊。”

说罢,老妇泣不成声,悲痛难忍。

旎啸心生怜悯,了然其意,未加思索,毅然允诺。

但他心中亦有打算,欲亲赴洛阳,一探究竟,解开心中谜团,查明为何柳家遭此厄运,又与福王李妃的远亲杨达及少林恶僧有何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