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如张居正所想一般。

门外确实有着太监在旁听两人的对话。

在当夜,冯保就得知了两个人的对话,他握紧了拳头,得知自己报复高拱的时机来到了。

原本,陛下驾崩的时候,冯保是守在宫外的,他看到陈洪单独将高拱召入殿中,嘱托身后之事,极为恩宠,心中还在犹豫,自己很难扳倒高拱。

没想到,这才过去几个时辰,高拱便自己将刀递到了他的手上。

十岁的天子如何治理天下。

这么大逆不道的话,他也敢说,狂妄之极……

高拱与张居正两人在内阁的对话,是关起门说话,高拱因为悲痛,乱了阵脚,也没想到自己的这番言语,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麻烦。

冯保在得知之后,便想着早一点去禀告贵妃,出了门,却又想着,这个时机不太好,为了一击必中,他还是忍耐了下来。

第二日,一大早。

百官入宫。

皇极殿前,金门桥下,一众大臣身着缟素,面色凝重,齐齐跪地。那洁白的丧衣在风中微微飘动,宛如一片寂静的雪海。

宣读遗诏的陈红,亦是一身丧服,神色肃穆,他双眼通红,眼睛肿大,一夜未睡。

他双手捧着明黄的诏书,仿佛捧着千斤重担。

而在跪着的大臣两边,一列列穿戴盔甲的士兵静立,他们身上的盔甲此刻也被白布缠绕,透出几分庄严肃穆的悲意。

天空中,乌云沉沉,似乎也在为大行皇帝的离去而悲恸,风悄然吹过,扬起大臣们的衣角,却吹不散这凝重的氛围。

“朕以菲德,缵承祖宗洪业,君临天下,于兹六载。夙夜兢兢,图臻至治,奈禀赋孱弱,积劳成疾,今大限将至,回顾往昔,不胜愧怍……”

“朕这六年,力图革除弊政,推行新政,以安邦定国。虽稍有成效,然仍有诸多不足。兴水利以利农桑,整吏治以肃朝纲,然未能尽善尽美,心有憾焉……”

前面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而后才是身后之事。

“朕之太子,乃天纵奇才,自幼聪慧绝伦,敏而好学,心地纯善,品行端方,其仁心之慈,犹若春阳之煦,泽被臣民,其睿智之明,恰似璨星之耀,辉照前程。假以时日,赖诸卿匡辅之助,必可成一代圣睿之主,振国安邦,铸就盛世之煌…………”

夸奖太子的词语,即便是作为当事人的朱翊钧听着,也感觉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边防之事,关乎社稷安危,朕心忧之。望诸卿整饬边备,操练兵马,防虏寇之侵,保边境之宁……国家大政,托付诸卿。高拱、张居正等皆朕之股肱之臣,望尔等同心协力,辅佐幼主,务以祖宗基业为重,励精图治,广纳贤言,保我大明江山永固,社稷安宁。”

“朕念民生多艰,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整饬吏治,严察贪腐,使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之福,内外文武群臣,宜各尽厥职,忠君爱国,勿负朕望……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听着大行皇帝陛下的遗诏,下面大臣们哭作一团。

而在下面跪着的海瑞,同样极为悲痛,朱载坖刚刚登基的时候,选秀,躲在后宫沉迷女色,海瑞为其上书劝谏,所奏陈之言语,苛责难听,就要把朱载坖形容成了商纣王一般的君主,可皇帝陛下看着奏疏,一点都不生气,也不追究海瑞的责任,还过着自己莺莺燕燕的日子……

直到隆庆三年之后,海瑞便也没有因皇帝陛下消极怠政,沉迷女色的事情上书,因为这个时候的海瑞,发现了大明朝的一些变化……

新帝登基,即便是个孩子登基,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新的开始,是走向繁华,还是坠入深渊,全是未知数。

太子聪慧,满朝皆知。

可在他前面,世宗皇帝陛下也聪慧之极,可聪明劲头不放在正事上,比慵懒之人更加可怕……

遗诏全部完后,百官离开皇宫,

而乾清宫中的朱载坖,在朱翊钧的注视下,行大殓之礼,将朱载坖放入了棺中,移宫,棺前设“几筵”、安神帛、立铭旌上书“大行皇帝梓宫”……

从移宫完成之后,朝廷的制度也开始下达。

这一天开始,京师所有的寺庙道观,需击钟三万杵,代驾崩的皇帝陛下“造福冥中”,告知苍天,真龙归天,让天上的仙人们也知道……

京师每时每刻都能听到钟声。

并且京城内会禁屠宰十九日……

而后,朝廷派遣人员前往分封在外地的亲王、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以及各地的文武官员,要求均于本地面向宫阙哭临致丧……拥有官身的,不允饮酒作乐,不允操办喜事,宗室藩王不准着锦衣绸缎,不准外出属地……

在京的文武官员及文武三品以上命妇,要连续三天,早晚两次,身着丧衣,由西华门入宫到思善门外哭临……而文武官员服素服,冠乌纱、腰系黑色犀角带……

而在梓宫设置三日之后。

大明新帝登基。

一大早,朱翊钧更衣,身穿十二章纹服天子礼服,头配十二疏冠,在皇极殿外举行了登基仪式,而后在陈洪,冯保的陪同下,坐上了皇极殿的龙椅,百官入殿朝拜,山呼万岁……

坐在龙椅上的朱翊钧,看着下面的跪倒的大臣们,片刻之后,开口说道:“平身。”

陈洪听到朱翊钧的话后,高呼平身。

官员们纷纷站起身来,看向了那高高在上的小小身躯……

登基仪式结束后,朱翊钧又再度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大行皇帝梓宫叩拜……

仪式结束后,内阁礼部的官员也开始筹备为先帝上尊谥,由群臣集议,草拟“上尊议文”,按照流程,作为新皇帝的朱翊钧要亲自审定后,由翰林院官写出正式的谥册文。然后,由新帝亲行,将册宝安放于大行皇帝梓宫之前……

朱载坖驾崩,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昭陵……

同年,朱翊钧登基为帝……

大明迎来了新的帝王,少年天子……

朱翊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