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将敬妃之前封妃的吉服用来改制?”

听到皇后的话,太后目光便是一闪。

她在先帝还在的时候,便于后宫中浮浮沉沉,可谓见惯了后宫嫔妃们的争宠手段。

因为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当过皇后,因此,当自己不看好的儿子继承大统,成为了皇帝,她在最初的抗拒之后,还是接受了雍正册封,变为皇太后。

紧接着,雍正将已经逝去的嫡福晋追封为“纯元皇后”,太后又一力主张将自己的另一个表侄女——乌拉那拉氏·宜修立为皇后。

之所以要这么做,太后就是为了确保自身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的满门荣耀!

对于皇后心里的那些算计,太后一清二楚,此时看着皇后的目光就充满了审视。

“皇后,你大病初愈,就要用心去料理这些,也是难为你了。”

太后放下了手里的念珠,一脸正色地道:“哀家知道,你也厌恶莞嫔至深,而今只有你我,哀家便要告诉你,你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哀家都知道。”

“皇额娘——”

皇后本意除了想要试探太后之外,一方面也是想要获得来自于太后的“认可”,以便让自己接下来的行动能够更加方便。

谁知道,自己不过是才将心里的想法给说了出来,但太后的反应会是这个样子……

明明太后也没有怪罪的意思,甚至脸色都没有什么不好的变化,可在其淡漠的目光注视下,皇后只觉得心里涌现出了一股很强烈的不安。

这种感觉,很不好受!

“哀家就问你,当初皇帝立你为后的时候,哀家对你说过的话,你现在还记得多少?”

太后看着皇后,淡淡地问了一句:“或者说,哀家给你定下的两个‘底线’,你又记得在何处?”

皇后闻言,却是低头不语,也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早已经想不起来了。

亦或者,对于皇后来说,这两者都有!

太后也想到了这一层,才会故意对着皇后这么一问。

面对这番质问,皇后一语不发。

其实,对于太后当年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皇后记得一清二楚。

太后所定下的底线,一个不外乎就是不能够残害皇帝的子嗣,要确保皇家血脉流传,至于第二个,那就是得保住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的荣耀!

对于后者,即便太后不说,皇后自己也会全心操持。

毕竟只有家族繁盛,自己这位中宫皇后的地位才能够更加稳固。

奈何乌拉那拉家族的人本身入仕就不多,如今在朝廷上也不能够给自己与太后提供更多的助力,不然,皇后也无需通过他们去联络别的大臣。

而至于残害皇室子嗣……

呵呵,关于这件事情,皇后和太后的态度则截然不同。

不管是哪个嫔妃所生的子女,都是皇帝血脉,也是太后嫡亲的皇孙!

但是,皇后却完全不是这么认为的。

纵使在宗法上自己身为嫡母,那又如何呢?

她所需要的并不是在未来皇帝驾崩后,新帝登基,自己被尊奉为母后皇太后。

身为嫡母,她只能接受未来仅有自己这一位独一无二的皇太后!

正因如此,皇后当初选定齐妃母子,就是看准了齐妃非常蠢笨,同时又好拿捏。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未来三阿哥继承大统,皇后都有的是办法能够让齐妃突然暴毙!

当然了,齐妃如果安分守己,皇后看在这些年的情分上,也可以容忍对方作为一个太妃,在宫中颐养天年。

可如果想以圣母之尊,同自己打擂台?

那完全是痴心妄想!

所以,为了确保自己的计划不会有纰漏,在这些年里,皇后便在暗中以各种手段排除异己。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非常隐秘,至少雍正这些年都未曾察觉。

可是如今听着太后这番语气,皇后猛然惊觉——也许太后并非一无所知!

但即便太后知道了,事情也都已经发生,太后不可能为了既成事实,来对自己出手。

一旦自己没有了中宫皇后之位,太后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扶持新的女子成为皇后。

到时候,大家便是两败俱伤了……

这可能就是太后选择缄默的原因?

“怎么不说话?难道哑巴了不成?”

就在皇后于心下思索的同时,太后的声音亦是在一旁传了过来。

皇后闻言,目光微微一闪,还是默不作声。

这个时候,不管她是要说什么,在太后看来,那都是自己的托词。

与其被其借题发挥,皇后便选择将沉默保持到底。

“好啊,既然哀家问你的话,你都一直避而不答,那你的问题便也不必来找哀家了!”

太后似乎是对于皇后很是失望,此时便对着她冷冷地扔下了这句话。

说完,太后就闭上了眼睛,一副不愿意再去看皇后的架势。

对此,皇后倒是没什么意外,只是对着太后规规矩矩地行礼。

等到跪安之后,皇后说道:“皇额娘想要清静,臣妾明白了,便不会再拿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来烦扰皇额娘!还请皇额娘保重凤体,臣妾告退!”

说完,皇后便也不管太后究竟是何反应,自己便自顾自地往外走去。

对此,太后一直紧闭双眼,不搭理皇后。

直到皇后推门离开之后,太后这才睁开了眼睛。

与此同时,那孙竹息亦是回到了太后的身边,对着自己的主子投以担忧的目光。

“怎么了?”

对于孙竹息向自己投来担忧的目光,太后神色淡淡。

“回禀太后,皇后娘娘已经走了……”

孙竹息将太后的反应看在眼里,心里却是感觉唏嘘不已。

像她这样的宫中老人,打从太后还是嫔妃的时候,便已经在其身边服侍了。

这么多年来,孙竹息一路陪伴着太后走来,可谓历经了数之不尽的风风雨雨。

太后对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的一片良苦用心,孙竹息同样也是看在心里的。

因此,像皇后这样只管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将太后的安排全都打乱,孙竹息看在眼里,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只是她不过就是一个老嬷嬷,是下人,哪怕心里想法再多,都不能去置喙主子。

对无动于衷的太后,孙竹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