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这就是印度 > 第106章 印度“诗圣”泰戈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章 印度“诗圣”泰戈尔

泰戈尔,全名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是印度着名的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被誉为“东方诗圣”和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一、基本信息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视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他的父亲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昵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

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泰戈尔的民族是印度的孟加拉族,孟加拉语才是他的母语,泰戈尔的作品绝大多数是用孟加拉语写就的。

泰戈尔自幼聪明伶俐,但不喜欢学校刻板的生活。他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虽然他对这些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板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

二、主要经历

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15岁发表了第一首散文诗《野花》,17岁出版了处女作《诗人的故事》。

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于是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1884年,他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的佃户。他在这里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观察祖国故土和自然。1901年,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有名的国际大学。

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

1905年以后,印度民族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孟加拉人民和全印度的人民都起来反对孟加拉分裂的决定,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毅然投身于这个运动,充满激情的爱国诗人义愤填膺,写出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但是,没有多久,泰戈尔就同运动的其他领袖们发生了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所谓“直接行动”。他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比如到农村去发展自己的工业,消灭贫困与愚昧等等,但部分群众不接受他的意见,由于失望,他便退出运动。从此以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他过着远离现实斗争的迟隐生活,埋头于文学创作。

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渡船》中有真实记录。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

1910年,发表长篇小说《戈拉》发表,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同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出版《吉檀迦利》英译本。

1915年,他结识了甘地。他同印度国大党早就有联系,还出席过国大党的代表大会。但是,他同国大党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的。他同甘地有很真挚的私人友谊。但是,他对甘地的一些做法并不赞同。这两个非凡的人物并不试图掩盖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同时从道义上和在社会活动中,他们总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1916年,泰戈尔来到日本,他对日本这样充满生机的一个新兴国家,颇多感慨。后来他从日本又到了美国,以“国家主义”为题,作了许多报告,他谴责东方和西方的“国家主义”。

1919年,印度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1000多名印度平民。泰戈尔非常气愤,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给印度总督,提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

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

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富饶的东方大国,并且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写文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这次访问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同年5月18日,64岁寿辰。胡适、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协和大礼堂为他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祝寿大会。梁启超祝寿时,为泰戈尔起中文名——竺震旦。

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极为振奋,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一书。

1934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泰戈尔立即严厉谴责。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叛乱,他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明确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写信给在那儿的朋友,表示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关怀和声援。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邀,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

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三、文学成就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影响的作家,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着,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还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可以说是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1、诗歌。泰戈尔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等。他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富含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其中,《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包含了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描写了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思考。这些诗歌简短而富有哲理,充满了清新和亮丽的韵味,耐人寻味。

《吉檀迦利》则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和哲学思想,通过对神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宇宙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

《生如夏花》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对生命的热爱而闻名,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表达了生命应该像夏花一样绚烂,即使面对死亡也要保持平静和美丽的态度,鼓励人们珍惜生命,活出自己的价值。

《新月集》是诗人历经人世沧桑之后,从睿智洁净心灵唱出的天真的儿歌,诗人熔铸儿时的经验,借助儿童的目光,营造了一个晶莹的童话世界。而深刻的哲理,则时时从童稚的话语和天真的画面中流露出来。可以说,智者的心灵与纯真的童心在《新月集》里达到了最好的融合。

2、小说与戏剧。除了诗歌外,泰戈尔还创作了12部中、长篇小说和20多个剧本。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孟加拉河流域,以抨击殖民主义统治、斥责封建道德习俗为主题。代表作如《戈拉》、《沉船》等,都深刻反映了印度社会的现实矛盾。

其中,长篇小说《戈拉》围绕主人公戈拉展开,通过描写戈拉由一个激进的爱国主义青年到发现自己不是印度种族的人而做出的自我改变,反映了作者对维护种姓制度、遵守印度教各种腐朽传统的错误做法的激进主义人士的批判,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四、文学特点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创作多取材于印度现实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义、封建制度、愚昧落后思想的重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描绘出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变化及新一代的觉醒,同时也记载着他个人的精神探索历程。

在创作技巧上,他既吸收民族文学的营养,又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点,艺术成就颇高。特别是他的诗歌格调清新、诗句秀丽、想象奇特、韵律优美、抒情气息浓郁,同时又饱含深邃的哲学与宗教思想、社会与人生理想,扣动着读者的心弦。某些诗作,因受到《吠陀》与《奥义书》中宗教思想的影响而显得神秘,但仍具独特的艺术神韵。

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泰戈尔善于学习和运用人民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使诗歌的语言清新活泼;在创作方法上,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在抒情诗中,浪漫主义成分较重,在叙事性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较多。

五 、国际影响

1、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2年,泰戈尔自己把《吉檀迦利》译成英文,次年便以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人。评奖委员高度评价了泰戈尔的创作,特别是他通过文学创作“调和人类文明两极化”的努力。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印度文学的巨大贡献。

2、国际文学交流。泰戈尔曾多次访问国外,与各国文化名人交流思想。他的诗歌和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戈尔的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泰戈尔的作品便由着名作家谢婉莹(冰心)、郑振铎等译成中文,受到我国众多读者的喜爱,至今仍传诵不息。特别是冰心,不仅翻译,还受泰戈尔启发而创作的诗集《繁星》、《春水》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启迪和滋润了数代读者的心。

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评,“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因此可以说,泰戈尔是一位多才多艺、思想深邃的文学巨匠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印度文学宝库,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