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 第480章 皇帝陛下又有新花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0章 皇帝陛下又有新花样

李世民心头一紧。

果然便见太子李承乾缓缓起身,在众目睽睽下忽而高声而起。

“剑门关外水衡钱,半入离宫半入川。”

“金马池开通海舶,石犀渠引灌桑田。”

“波斯奴凿三刀峡,吐蕃匠分九陇泉。”

“若使龙图归太府,未央钟鼓早惊天。”

百官:“.......不是,殿下您追着杀啊?”

李世民恨得不当场给自己几个耳光,你好端端的,你看那逆子干什么?!

你就让他在那里悄默声的喝酒吃菜不好吗?!

啊?!

李世民内心如同土拨鼠般狂叫起来。

下面百官,却是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在座的长孙无忌,后者面色涨红,想要起身谢恩,但又有些犹豫现在跳出来,会不会太伤皇帝妹夫的心?

可太子殿下这首诗,分明就是赠送给他长孙无忌的啊!

不同于刚才皇帝陛下在诗中的泛泛而谈,尽是些大家都会说的吉祥话堆叠,空洞乏味。

太子李承乾这首诗中,连用好几个如今大唐的重大水利工程名。

河北道的“金马池”,河东道的“石犀渠”,陇右道的“三刀峡”还有镇北道的“九陇泉”,皆是他长孙无忌这些年担任黄河水利总督建造成功的一座座标志性政绩。

李世民只觉得手脚发麻,有被这逆子气到。

太狠了,开篇就说什么“水衡钱”,这不还是在挖苦朕拿了你那八百万贯吗?!

要不要这么追着杀?

朕可是你的父皇!

那最后一句“若使龙图归太府,未央钟鼓早惊天”,不就是在说,那八百万贯要是交给长孙无忌,黄河水利工程还能修得更好吗?!

李世民目光幽幽的看向自家大舅哥。

却见后者根本不敢与他对视,然而,此刻却也一点没有站出来谦虚的意思。

很显然,太子这一首诗是真的写到了这位大舅哥的心趴上,这却是让李世民内心越发发堵。

这什么接风宴,朕真想干脆掀桌子走人......

李世民牙根恨得痒痒,目光看向文武百官,看到的却是一双双躲闪的眼神,又转头看自己两侧几个儿子。

魏王李泰眼观鼻鼻观心。

越王李贞挠挠头,摩挲起了酒杯。

晋王李治.....算了。

李治:“???”

不是父皇,虽说儿臣断然不会帮你,但你这眼神是什么意思?

你是在瞧不起儿臣吗?!

这饭李世民是再也吃不下去了,好在感觉备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他这个大董事长,陪同应酬的百官也是正襟危坐,早就已经生了逃之夭夭的心思。

在李世民沉默着歪歪头,一副腰酸背疼的模样,心思玲珑的杜如晦立刻会意。

“陛下,可是累了?不如今日便到此如何?陛下舟车劳顿,今日也好早些歇息......”

李世民赶忙借坡下驴。

百官们看着逃也似的,拉着皇后就离开的皇帝陛下,这才一个个长出了一口气,挺直的身子也终于纷纷放松了下来。

众人也是纷纷离席,来到李承乾这边行礼告辞。

“太子.......”长孙无忌凑过来,却是一副不好开口的尴尬模样,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家这个外甥。

李承乾淡淡一笑:“等到孤写好之后,让王德给舅舅送到府上去。”

顿时,长孙无忌眉开眼笑,连连作揖拜谢,稳稳的维持着君臣之礼,道谢告辞,走路的时候都是虎虎生威。

引得一路上的官员不由撇嘴。

也是让这老阴货捞上了......

贞观皇帝陛下火气很大,这一晚的杨妃、阴妃等几个妃子们全都遭了殃。

坏消息。

皇帝回来了,一回来就一如往常那般,和太子掐起来了。

好消息......文斗。

临近年关,在皇帝陛下归京没几天后,陆陆续续的梁王李愔、燕王李恽以及楚王李佑也是纷纷从地方回京。

然而,此刻长安皇帝和太子殿下之间的文斗,却已经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信了,朕就偏偏不信这个邪了......那逆子可是朕的种,朕这个父皇岂会比不上他?!”

“这一次那逆子,绝无可能将朕比下去!”

甘露殿。

皇帝回来,监国晋王李治也从这里搬了出来。

不过,此刻的甘露殿书房之中,却是一片狼藉,李世民的太监贺定战战兢兢的手中捧着笔墨,时刻跟随在这位皇帝的面前。

书房之中,除却两人外,还有十几名手中正展着一张张写好的诗词。

李世民踱着步子,在这些太监面前来回的逡巡着。

口中时而低骂,时而思索呢喃......

似是在给自己加油打气,又像是在从心底里给自己施加暗示

忽而间。

“报!!!太子作词一篇!”

李世民虎目瞬间一凝,颇有种当年和窦建德两军对垒时,排兵布阵的既视感。

“念来!”

那来报的百骑司赶忙将手中的纸条展开。

立政殿,长孙皇后以及一众妃子们,正聚在一起。

长孙皇后亲自提笔,娟秀但又不失大气的笔体在皇后的笔下被勾勒出来,很快,一首自皇帝陛下那边出来的,皇帝新作《鹧鸪天·劝农诏》,便是被她誊写了出来。

“鹧鸪天......这词牌倒是从未听过。”杨妃好奇呢喃。

一旁的阴妃可就要直接的多了,一边扶着自己有些劳损的纤腰,一边冷哼一声:“不过就是不能在文笔上胜过太子,才非要搞出这些个花样儿罢了。”

韦贵妃看着这篇出自大唐皇帝陛下的词,目光看向优雅的将毛笔放下的长孙皇后,略作沉吟:“陛下这诗作行文,似乎长进了不少啊......”

长孙皇后笑笑。

而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间,此刻长安各大勋贵家中,犹如传递军报一般,一名名家丁手里捧着一篇皇帝陛下的佳作,口中大喊着。

“家主,陛下新作!陛下新作带回来了!”

“快,快给老夫!”孔颖达府邸,孔颖达一把将东西从自家儿子手中夺过。

“是一篇词?鹧鸪天......陛下又玩新花样。”

“锄影摇星戴月归,仓廪未满莫停犁。”

“三春雨浸黄金穗,九夏汗融白玉墀。”

“惜粒米,补寒衣,莫将粟黍付童嬉。”

“若教四海无闲土,便是尧舜再生时.......嘶,陛下这作诗行文的本事倒是见长啊。”

孔颖达有些不敢置信的喃喃着,这是一篇符合华夏历代传统农本思想的劝农词。

孔颖达这边还在品读着,忽而府邸大门的方向便又传来家丁激动的大叫声。

“家主,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作词!”

孔志约还没有反应过来,却只觉得眼前闪过一道黑影,紧接着,自家那六旬老爹就已经跑到了外面,一把将家丁手中的纸卷夺过。

他走上前一看。

映入眼帘的题目让他瞳孔微微一缩。

太子殿下这是......正面胖揍皇帝陛下啊。

《水龙吟·农策驳》——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