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不约而同地来到长安县,在城东南发现一处不错的地方,并分别做了标记。与第一次不同的是,两个标记并没有重合,而是相距了几百米。
而就是这点距离却决定了两个墓穴未来截然不同的命运。唐朝灭亡之后,战乱四起,李淳风的墓随即被盗。袁天罡的墓却安然无恙。
原来朝廷在长安县设有军营,而袁天罡之墓就在军营的范围之内,李淳风之墓虽然相隔不远,却被划在了外边。
而更巧合的是,之后的历朝历代都选择在此地驻扎军营。由于军营乃禁地,盗墓贼无法进入,因而千百年来袁天罡之墓得以保全。
华国成立之后,袁天罡之墓周边依然驻有军队,盗墓贼始终是无机可乘。
随着国家对古代文物的重视,袁天罡之墓成了重点文物被保护起来。袁天罡的墓地能够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是袁天罡算得准还是机缘巧合呢?恐怕这只能是个无解之谜了。
【华夏第一丞相,就连孔子都给他打好评#管仲#历史#小知识】
在后世的史书上,他有三个称号,分别是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这三个称号每一个都称得上是惊天动地,但是放到他的头上,却几乎没有任何争议。
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都会披头散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诸葛亮是他的铁杆粉丝,常常以他自诩。
他是历代政治家的榜样和标高,他就是春秋时代齐国的贤相管仲。
管仲的祖先管叔曾跟随周武王打江山。后来周朝分封诸侯,管叔被封为管国国君,因此改姓管。管仲少年时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通诗书,懂礼仪,会驾车,善骑射。
成年之后,管仲开始外出做点小买卖,到过很多地方,也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对社会的现状以及大众心理很了解,这使得管仲在行为习惯上讲究实际,不屈服,有民间智慧和草根经验。
说管仲就不能不提他的好朋友鲍叔牙。鲍叔牙也是在颍水畔长大的,少年时与管仲是很好的朋友。后来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也很包容。
每次两人做生意赚了钱,鲍叔牙总是让管仲多拿一点,自己少拿一点。一些外人看不惯,说管仲贪图钱财不讲义气。
鲍叔牙总是一笑了之,解释说管仲家境相对较贫,需要钱。管仲还当过兵,先后好几次参加战争,但每次都从战场上逃跑。
人们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却为管仲辩护,说管仲不是怕死,而是家中有老母要赡养,不得不这样做。
管仲也曾好几次当过一些小官,但每次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解职。人们都议论管仲没有贤德,鲍叔牙却辩白说,管仲不是没有贤能,是没有遇到好机会。
大约是做生意没赚到什么钱,当兵也没获得什么功利,管仲和鲍叔牙来到了齐国。一番辗转之后,两人由于学问高深,很快受到重用,分别担任当时齐僖公两个儿子纠与小白的老师。
公元前674年,齐国政局陷入动荡之中,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欲杀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小白。
公子纠和管仲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逃往莒国。齐襄公执政后荒淫无道,一直跟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通奸。
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也不中断,齐襄公与鲁桓公因此发生了冲突。鲁桓公被齐襄公杀死。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
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仅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群龙无首的局面下,管仲带着公子纠,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日夜兼程赶往齐国。谁先赶到齐国,谁就可以成为国君。
聪明的管仲想阻止小白回齐国,便带着一小队人马阻截小白。当小白路过时,埋伏在那的管仲开弓射中小白的腰带玉钩。
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上装死。管仲见小白倒在车中,以为威胁解除,便和公子纠不紧不慢地回齐国。
谁知小白风雨兼程,先到了齐国当上了国王。公子小白在成为齐桓公之后想杀管仲报仇,鲍叔牙挺身而出力劝齐桓公,不仅不能杀管仲,而且还要重用他。
鲍叔牙说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可多得,只有他才能使齐国变得强大起来。在鲍叔牙的力荐之下,齐桓公没杀管仲,还任命管仲为齐国的相国。
管仲当上相国之后,整肃秩序,力促经济,三年间就使这个边陲国家民富国强,初见成效。此后齐国变得越来越强大,齐桓公也顺理成章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不仅成为春秋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还成为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思想最开放的国家。
这个国家呈现出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氛围。齐国专门设立了一个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招揽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发展学派,平等参与争鸣,形成了当时学术思想的一片繁荣景象。
稷下学宫不仅成为齐国的智力和人才仓库,甚至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地,也成为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
执政数十年后,管仲卧病垂危。齐桓公来到管仲病榻前询问管仲对几位大臣的评价,看谁更适合当相国。
齐桓公问鲍叔牙如何,管仲说鲍叔牙是个正人君子,善恶过于分明,如果仅仅是好善尚可,但他既记人一恶,终身不忘,没有人能容忍得了。
管仲虽然跟鲍叔牙私交深厚,但仍实事求是向齐桓公阐述了鲍叔牙思维直观的缺点。
齐桓公又问隰朋如何,管仲答隰朋不耻下问,过家门而不忘国事,是很好的人选,只可惜他与我形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这时候日益昏庸的齐桓公最宠幸的有三个人,一个是把自己儿子杀了,让齐桓公尝人肉滋味的易牙;一个是背弃自己祖国和父亲的开方;再一个是为了亲近讨好齐桓公,阉割自己的竖刁。
齐桓公很想三选一接替管仲的相位,他试探管仲对这件事的态度。管仲明确表示反对。齐桓公问:“你看易牙这个人怎么样?”
管仲说:“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齐桓公又问:“你看开方这个人如何?”管仲说:“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齐桓公再问:“那你看竖刁这个人行不行?”管仲说:“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不同意的理由都是“非人情”。
在管仲眼中,这三个人的行为违背了人之常情、常理,一个人连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都会背叛,肯定心术不正,图谋不轨,这样的行为当然得让人警惕才是。
由于管仲的强烈反对,齐桓公只得拜隰朋为相。隰朋当了一年相国后去世,齐桓公又任用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在当上相国的两年,眼见齐桓公日益昏聩,整日与易牙等人厮混在一起,不由愤愤不平。
鲍叔牙死后,易牙、开方、竖刁三人更是各树其党,争权夺利,根本不把年老体弱的齐桓公放在眼里。
最后一代霸主齐桓公孤零零地饿死在深宫,十数日无人收尸,齐国也陷入了动荡和战乱之中,国力一天天变得衰弱。由管仲创造的辉煌也走到了尽头。
纵观齐国的盛衰历史,可以说管仲是一个成功者。
这一点管仲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都不一样,他能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并且获得了成功。
一个人能亲眼看到自己的思想如种子一样生根开花,并且结出累累硕果,应该是一件殊为欣慰的事情。
【三加诸侯,成就汉朝顶配家族#历史#平阳公主#小知识】
他出身皇家,一生坎坷,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一生三次嫁人,三次守寡,最后一次还嫁给了自己早年间的仆人。
她抱紧亲弟弟的大腿,成为弟弟的专职月老,共同给弟弟介绍了一位贤明的皇后,还意外成就了一门武侯的汉朝顶配家族。她就是公主圈的一姐,汉朝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汉景帝刘启和皇后王娡的长女,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姐姐。在闺中待嫁时被封为阳信公主,出嫁后改封为平阳公主。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平阳公主早早地失去了父亲,幸好还有疼爱她的母亲和亲近的弟弟。
16岁的弟弟刘彻继承了皇位,他的老婆陈阿娇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后。
但是陈阿娇倚仗着自己的母亲有恩于刘彻,平时不仅骄纵跋扈,而且是个大醋坛子,刘彻宠幸其他女子,她就闹得死去活来,再加上结婚多年,两人一直没有孩子。
刘彻逐渐对陈阿娇失去了兴趣,这时平阳公主就开始琢磨着给弟弟排忧解难。她成为了弟弟的专属月老,物色临近大户的女子养在家中,准备让刘彻从中选妃。
公元前139年,正好汉武帝在坝上祭祖后顺路来侯府看望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就赶紧让这些女子梳妆打扮,迎接刘彻。
但没想到汉武帝一个都没看上,平阳公主无奈只能让这十几个美女都退下。
摆上酒菜,开席干饭,并让侯府的歌女上堂献唱,没想到歌女卫子夫处处都长在了刘彻的审美点上,让他顿时感觉dNA动了,他便把卫子夫带入了宫中。
平阳公主因此获赐了黄金千金,卫子夫上车入宫时,情商在线的平阳公主轻抚着她的背,说:“去吧,在宫里好好吃饭,自己保重,如果显贵了,不要忘了我。”
后来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卫子夫还是获得了刘彻的宠幸,并诞下了皇子,成为皇后。后来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还迎娶了两人的嫡女卫长公主。
平阳公主和曹寿结婚十几年后,曹寿于公元前131年因病去世。于是平阳公主又嫁给了西汉开国将领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
但是夏侯颇是个典型的渣男,公元前115年,夏侯颇竟然和他父亲曾经的通房侍女通奸。很快事情败露,知道平阳公主惹不起的夏侯颇就畏罪自杀了。
平阳公主又守寡了,但祸不单行,这次不仅是没了老公,连她唯一的儿子也去世了,平阳公主彻底扎心了。
于是大家都张罗着,让平阳公主在家身边的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卫青身世凄苦,是卫子夫的私生子,弟弟早年间在平阳公主府中打过工。
后来沾到了姐姐卫子夫的光,有机会建功立业逆袭,成为了大将军。
听到身边人的建议,平阳公主只是笑着说:“他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
身边的人只能苦口婆心地安利说:“卫青今非昔比,姐姐是皇后,外甥霍去病也战功赫赫,三个儿子也都封为侯爵,卫氏家族已经成为了一门武侯的顶配家族。
想要找更显赫的丈夫恐怕难了。”平阳公主前思后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跟卫子夫说想嫁给卫青,于是卫子夫告诉汉武帝赶紧就给姐姐安排上赐婚。
婚后卫青与平阳公主稳定地生活了9年。
不过这期间平阳公主还是不忘帮刘彻做媒,公元前111年,李延年因擅长音乐得到汉武帝的宠幸,一日李延年为汉武帝献歌,歌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后叹息说:“世上真有这样的人儿吗?”平阳公主一听,这可是专业对上口了,于是向刘彻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这就是后来受到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不久之后,平阳公主也郁郁而终。她与卫青合葬于茂陵。
——“她一生也不坎坷啊,换的丈夫多不是挺好的么,而且还都是顶级人家。”
——“恶补大汉天子。”
——“那时候也不怎么封建啊,女人嫁三次也没啥事啊。”
——“人家是公主,换其他人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