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不甘心自家高价囤积的炭火砸在手里。
思来想去,郑老爷子决定向佟华琼求和。
所谓的求和不是拉下脸投降,而是希望联合佟华琼将炭火价格控制在合适的价格。
双方都能利用寒冷天气大赚一笔。
比如二两银子一担。
这个价格平川有一半的人能接受,做生意嘛,不可能做所有人的生意,一半人能买得起就够了。
至于另外一半人的死活,那不在郑老爷子的认知范围内。
他又不是他们的爹,他们的死活和他无关。
一直到棺材边了,郑老爷子都觉得佟华琼一担炭火定价在三十五文,是为了和郑家打擂台,毕竟当年郑家设计过谷惊蛰,大儿媳徐枣花在农药上差点摆了佟华琼一道。
他就觉得佟华琼是为了报复郑家才出此下策。
他不相信作为商家,佟华琼会放着大好的机会不赚钱,反倒让仇恨蒙蔽了双眼。
佟寡妇这样顾头不顾腚的风格,前期将价格定那么低,后面想抬价都抬不起来。
到底是乡下寡妇见识短,凭借一股蛮劲和几分运气将糕点铺子和百货铺子开起来,却不能握住发大财的机会。
郑老爷子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把市场利弊给佟寡妇分析透,只要他主动示好,想必佟寡妇不会拒绝。
郑老爷子从商业和恩怨上分析了一圈佟华琼,就是没有从社会责任感上去分析,因此他对说服佟华琼对炭火涨价极有信心。
......
几天过去,平川的炭火得到保障,佟华琼的注意力开始从炭火转到棉布上。
之前还想怎么做棉布的营销策略呢。
现在根本都不用费心思,此时寒冷的天气正适合推广棉布。
佟华琼命伙计将织坊出品的棉布摆放在聚福来显眼位置。
棉布绵密轻软,抗寒性比较强,更重要的经过技术改良成本低,因此定价比麻布便宜。
棉布一经推出就引起顾客抢购。
若不是自家织坊全力开火接边境的单子,佟华琼的棉布今年冬天就能推广到整个宁城了。
不过供应自家聚福来的棉布量虽然少,但也没有耽误打响名声。
佟华琼正将棉布推向市场时,郑家派了一个管家递了帖子。
得知是郑老爷子约佟华琼赴酒楼协商炭火价格,佟华琼直接拒绝了。
不用想也知道,郑家坐不住了,这是找她重新给炭火定价。
她和郑家没有什么好协商的。
陆昭昭在炭火上早都设好了圈套套住了郑家,佟华琼就不可能和郑家有可以协商的空间。
佟华琼也知道自己的炭火定价确实很低,但她这个人不贪心,相比较她囤炭火的价格,每一担炭火她赚五六文已经满足了。
极寒天气给了这世道带来多少灾难,她能从灾难中赚钱已经不错了,再多她觉得对不起上苍。
郑家走到这个地步不是她佟华琼造成的,是郑家的贪婪所致。
陆昭昭卖给郑家二十万斤炭火也没有多贵,一担炭火八十文,按照现在极寒天气一担炭火加十文郑家的炭也该卖空了,偏偏不知足,一担炭火从一两银子到十两银子。
挖的坑将整个郑家埋进去了,开始来找佟华琼协商了。
佟华琼又不傻,怎么可能用自己的名声陪郑家演戏。
郑家估计还不知道,佟华琼正等着郑家的炭火砸手里收购郑家的炭火呢。
佟华琼不介意让郑老爷子知道,也好做个心理准备。
佟华琼对郑家管家说道:“我不和郑家合作,郑家的炭火若是卖不动,不如转卖给我。”
郑家的管家是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的。
郑老爷子和郑二公子,焦急的坐在家里等消息。
“如何?”
看到管家回来,郑老爷子一脸期待的站了起来。
“回老爷,这帖子佟掌柜没有接。”管家说完垂手站在一旁。
“没有接什么意思?”
很快郑老爷子明白佟华琼这是拒绝了和郑家的合作。
郑老爷子勃然大怒。
“爹,既然佟寡妇敬酒不吃吃罚酒,咱们就......”郑二公子说道。
“你来说说怎么给她吃罚酒?”郑老爷子问道。
郑二公子苦着脸。
他压根就不知道,也就是口嗨。
郑老爷子重新坐回椅子上,说道:“柳县令已经查出高价炭火背后是咱们,已经派人来警告了。咱们若是从中作梗,只怕柳县令不会放过咱们。”
“倒是我低估了佟寡妇,据说陆家和姚知府也是她的靠山。”
郑二公子眼神晦暗不明。
小小一个县令都能威胁到郑家,若是他和五皇子的关系夯实了,何惧柳县令。
此时郑二公子满脑子想的是承诺给五皇子母家的十万两银子。
这几日五皇子母家已经派人来催了。
银子凑不齐,只怕这根关系也要断了。
“爹,咱们接下来怎么办?”郑二公子问道。
郑老爷子一咬牙说道:“炭火降价!”
很快,郑家各大铺子的炭火开始降价出售。
可是家家户户已经有了炭,郑家的炭火再降也没有降到三十五文一担,加上郑家铺子已经失去了口碑,哪怕降价也没有顾客光顾。
五皇子母家对郑二公子那十万两银子催的越来越急,郑二公子短期内凑不齐银子,最终撑不住告诉了郑老爷子。
本来郑老爷子听说小儿子需要十万两银子气的仰倒,待听完儿子的原委,脸色舒缓。
儿子攀上皇子,也是为了家族,郑老爷子就要从宁城的铺子里调银子,再加上他的家私,还剩三万两银子的缺口。
郑老爷子决定再动用一下郑夫人的首饰。
凑一凑能凑够十万两。
“爹,宁城三家铺子的银子被我挪用......用来囤积棉花和粮食了。”郑二公子吞吞吐吐。
郑老爷子抬高声音喝道:“你怎么敢的?”
郑二公子说道:“我想着极寒天气不光炭涨价,棉花和粮食也会涨价,所以我就......”
郑老爷子跌坐在椅子上,一脸颓然。
“你怎么那么大的胆子,你挪用银子之前怎么不给我商量商量。”郑老爷子恨不得打死小儿子,“炭火已经砸手里了,棉花和粮食咱们难不成也涨价不成?”
本来郑二公子就是这样想的。
先是抬高炭火的价格,买不起炭火的人自然会冻的熬不住,这时候需要棉衣,他囤积的棉花可以顺势出手。至于粮食,散播极寒天气会影响到春耕的谣言,老百姓在恐慌下会引发抢购粮食热潮,这时候郑家顺势抬高粮食价格趁机继续大赚。
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