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26章 君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雨霏霏中,王松抹了一把脸上的细雨,施施然走进了皇城。

自此靖康元年带兵进入这东京城以来,他进入皇城的次数数不胜数,但在朝后去睿思殿,却还是第一次。

一般这样小范围的私下朝议,都是在皇帝和最亲近的大臣之间进行。虽然王松解救遍京城,算是立下了大功,个人也是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是,这样的谈话,赵桓和他从未有过。

也许在这位大宋官家的眼里,他的老师耿南仲,或身边的宦官高问等,都比王松这位曾经挽救东京城的武臣,所要亲近的多。

那一次回乡省亲,赵多福来家做客,他第二日送走了这位大宋的帝姬,他二人的流言蜚语又是满天飞了起来,就连翟二也调侃他要成为宋室的驸马。

他的母亲王徐氏倒是颇为喜欢赵多福,大概是因为赵多福心底善良,人也温婉,并没有皇亲国戚的骄纵跋扈之气。

临走时,他并没有让兄长王青和翟二随自己一起,也没有让母亲随自己去东京城居住。朝堂上暗流涌动,许多文臣武将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住在乡下,处于权力漩涡之外,反而要安全的多。

宦官高问在前面带路,一路上持戈值守的禁军络绎不绝,人人看到王松,都是停下来行礼。在这东京城的军士心中,恐怕王松的声望,要比皇帝大得多。

就连那经过的宫女们,看到经过的人是王松时,都是上前问好,个个都是娇脸发红,春心荡漾。

这位朝堂上新涌起来的权贵,年少多金,相貌堂堂,位高权重,乃是妥妥的钻石王老五一枚。再加上他文采之盛,文武双全,大宋无人可分庭抗礼,自然成了这些春心萌动少女心中的黑马王子。

“高兄弟,官家近日可是心情不好?”

看着身前的高问亦步亦趋,恭恭敬敬,王松轻声问道。

王松这位当朝重臣的问话,高问也是不敢怠慢,赶紧回到。

“回王相公,近日两河、陕西的战事颇为不利,官军节节败退,官家心烦意乱。还有,有些大臣趁机提出南迁。相公你得小心应对。”

王松点了点头,抬头一看,睿思殿就在前边。

睿思殿是大宋官家赵桓看书的偏殿,他的父亲道君皇帝赵佶就曾昼日不居寝殿,以睿思殿为讲礼进膳之所,而在睿思殿后的宣和殿中就寝燕息。

王松跟着高问来到睿思殿门外,却是停了下来。高问指了指里面,王松轻轻点了点头。

殿里发出赵佶的厉喝声,还有杯盏摔地的声音,看来赵桓是动了真气。

王松暗暗叹息。不用问,肯定是金兵南下,朝廷在各地的战事不利,而且是节节败退了。

大宋朝廷的积弊,以文制武,无识兵之人。靠着一群自以为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读书人,焉有不败之理!

王松不由得响起宋朝历史上的几位名将来,岳飞,刘锜,还有王彦等人,却不知这些人现在何方。

尤其是岳飞,自一年前他和自己在河东分别后,就一直没有此君的消息。

至于刘锜,一门都是高官,他这样的世家子弟,肯定要比岳飞上位的早。

“官家,王相公在门外候旨。”

听到房间里面暂时没有了声音,高问上前,轻声在门外说道。

“叫他在门外待着!”

赵桓威严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他练出来的好军! 河东战败、河北战败、陕西战败、山东战败,没有一路是好消息! ”

没有一路是好消息!

看来大宋朝廷的败绩,是既成事实了。

王松进去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他在外面呆了差不多半个时辰。

这使得他心里莫名地有些腻歪。来自后世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他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了。

问题是他并没有做错什么。赵桓这样做,无非是一种明摆着的暗示,你王松只是我赵宋的臣子,叫你怎样就怎样。

他讨厌这样的一种心术。

在后世,他就是顾影自怜的一颗屎坑里的臭石头,活的一直很自我。现在,他已经谦让了许多,却还是会遇到这些身不由己的事情。

罢了,罢了,这就是帝王的专利了,哪有什么道理可讲。

调整了一下心态,王松上前,向御桌后的赵桓肃拜道:“臣王松,拜见陛下。”

赵桓旁边三五步之外,一张镂空花纹的椅子上,坐着一个五旬左右的老者,这便是帝王之师,耿南仲了。

自己出生入死,几万大军兄弟命丧黄泉,挽狂澜于既倒,却依然抵不过几年的读书师生情。就像现在这样,同为朝廷重臣,这位耿相公就有椅子,而自己只能站着。

而且这位耿相,对自己只是稍微点了点头,屁股都未曾挪动一下。

尽管自己“做”了几首“惊世骇俗”好词,尽管自己战功累累,但在皇帝和这些士大夫的眼里,自己仍然是一介武夫。

以文制武,已经存在于这些人的宿命之论,刻骨铭心,谁也不敢移除!

为这样的君王孝忠,和这样的大臣们共事,能改变这个积弱不振的王朝吗?

王松脸上露出来的迷惘和若有所思,让赵桓不由得一愣。原以为王松会是惴惴不安、诚惶诚恐的他,心里倒是泛起了嘀咕。

近来,朝廷诸位大臣把前方战事不利的怨气,全都推到了王松身上,说王松是罪魁祸首,若不是他强启战端,这场宋金之间的战事,已经消遁无形了。

更有甚者,让为王松不应该呆在中枢,而应该去宣抚地方,同时应该限制他的兵力和权力。

要问其此般原因,便是“唐之藩镇,五代之武夫”,若非收藩镇之权,大宋何来一百七十年代的安宁!

王松此刻表现出来的不满和不屑,让赵桓微微心惊,自己对这位肱骨之臣,是不是太苛刻了?

赵桓心乱如麻,摆摆手道:“王松,免礼吧,朕今日有事要说。”

王松抬起头来站到一边。他大概也知道今日要谈些什么事情,一是建州军乱的事情,另外一个就是南迁。

建州军乱,金人包围东京城,朝廷调建州兵往守滑州,结果不堪一击,为金所败。金人退去,建州兵回福建,由于福建路转运使未按时发给卸甲钱,于是建州军校张员等倡乱,福建转运副使毛奎,判官曾伃均被杀。

另外一个就是宋军各路在与金人的战事中节节败退,值此情形下,赵桓又起了南迁的念头。

王松也是无奈。编练出来的新军,在自己部下时都是龙精虎猛,一派出去,便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胜少败多。而自己部下的将领,一旦到了其它军中,不是被压制就是掣肘,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

看来自己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尤其是那些士大夫之流,更是视自己为王公敌。

“陛下要问的是建州兵乱吧?”

王松肃拜道:“枢密院已经奏明陛下,签枢密院事曹辅,御营司都统制范琼等人已经领兵出征,相信很快就有捷报传来,陛下无需担忧。”

以朝廷编练之新军,对待地方上一伙乌合之众,战败的风险几乎没有。赵桓如此暴躁,一定还有其它的事情。

果然,赵桓脸色缓和了一下,对王松道:“王松,坐下吧,朕还有些事情,要与你相商。”

旁边的耿南仲,听到赵桓让王松坐下,眉宇间隐露不悦之色。

王松心里冷哼了一声。尸位素餐之辈,于国于家无望,只知道嫉贤妒能,争权夺势,排除异己,心眼如此之小,何以称得上煌煌士大夫。

“士”为蹈死不顾,轻名利,重社稷,爱百姓,护苍生。而不是如此手无缚鸡之力,只顾党同伐异,谈诗赋词,酒色年华下的寡廉鲜耻之徒。

“士”乃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他们知荣辱、健体魄、知军政之事,志趣高洁,以黎民苍生、国家兴亡为己任,那里顾得上求田问舍,争权夺利。

可惜,宋之士大夫,那里还有一丝“士”的风采!“士”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已经消亡,他们充其量,也只是官僚而已。

“陛下有何要事,只管吩咐下来,微臣照做就是。”

王松坐下,轻轻向耿南仲点了点头。

耿南仲颔首示意,眉宇间的不满之色荡然无存,看起来养气的功夫不错。

“王松,人人都说你练兵独步天下,如何派出去的军士依然是节节败退,不堪一击?”

赵桓皱眉道:“难道说,这大宋的军士离了你王松就水土不服? 如此一来,这每次出征,莫非都要你亲自坐镇,这些家伙才能俯首帖耳,甘愿效命?”

旁边的耿南仲嘴角微微一动,眼神中微露讥讽之色。

“金人之所以强者,兵强将勇也。又兼其之骑兵精锐,冲击孱弱不堪之我军,焉有不胜乎!”

王松淡然地看了一眼耿南仲,继续道:“我军要战胜金人,一在将士训练有素,严守军令;二在士卒轻生赴死,捐躯国难。但要做到这轻生赴死四个字,则在于上下一心,将领身先士卒。”

他沉声道:“金人大军南下,每遇大战,其元帅监军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指挥若定,上下一心矣。其亲冒锋镝,进不避难,将士视之,孰敢爱死乎。我军诸帅,才能不及中人。每当出兵,必身居数百里外,谓之持重。或督召军旅,易置将校,仅以一介之士持虚文谕之,谓之调发。制敌决胜委之偏裨,是以智者解体,愚者丧师。幸一小捷,则露布飞驰,增加俘级以为己功,敛怨将士。纵或亲临,亦必先遁。不即覆亡,已为天幸,何能振起耶?”

王松掷地有声,就连赵桓都沉默不语,低头沉思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