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南明崛起 > 第414章 地龙惊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龙惊破

郑大胜抬手用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浆,手指在洛阳铲的刃口上蹭过,擦出几点火星。

他掌心紧攥着的《舆地纪胜》残页,已然被血汗浸透,其上徐霞客手绘的汉阳地脉图,线条正渐渐模糊、褪色。

而此刻,他们脚下仅仅三尺之处,便是朝鲜太祖李成桂亲自册封的“龙吐水”地穴所在。

“偏了三丈!”老矿工出身的把总王驼子,猛地一把扔掉手中罗盘,神色焦急地喊道。

他将耳朵紧紧贴在洞壁之上,凭借多年经验,敏锐地捕捉到了地下暗河传来的隐隐轰鸣声,“再往前挖,汉江水就要倒灌进来了!”

地道之中,桐油灯的火苗陡然剧烈摇晃起来。郑大胜腰间悬挂的司南佩,也发出低沉的嗡鸣声。这司南佩是由江西磁铁矿所产的高磁铁打造而成,此刻,它的指针坚定不移地指向东南方景福宫的方位。

郑大胜见状,迅速抓起一把夯土,放在鼻尖细细嗅了嗅,而后毫不犹豫地抽出短刀,狠狠划破自己的掌心。

“用我的血和泥!”话音刚落,他的鲜血一滴滴落入糯米灰浆之中。

刹那间,原本松散的土层,竟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凝结得坚硬如铁。

这法子,是当年戚继光在蓟州修筑长城时流传下来的实用秘术——赤壤镇龙法。周围的矿工们见状,无不目瞪口呆。

紧接着,洛阳铲再次挥动,奋力凿穿岩层。这一次,从凿开的洞口涌出的,不再是黑色的污水,而是散发着硫磺气味的赤色沙土。

子时三刻,郑大胜手中的铲头,终于触碰到了包裹着铜皮的城墙基座。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摸出李奇赐予的怀表。表盖内侧,嵌着半片来自广东顺德高炉的顶级骨瓷制成的景泰蓝龙鳞。他抬眼望去,距离总攻发起,仅剩下六个时辰。

“装药!”郑大胜压低声音,发出一声低沉有力的怒吼。

瞬间,三十口柏木棺材被众人齐心协力推进地道。这些特制的棺材,被称为“震天棺”,内部衬着铁皮,每一口都装填着八百斤佛山火药。

引线则是用闽南产的三股苎麻绳,经过桐油充分浸透制成,连接处全部采用象牙榫头精密咬合,确保稳固。

就在最后一根引线穿过铜钱孔之际,王驼子突然伸手,按住了郑大胜的手,神色凝重地说道:“上头有动静!”

紧接着,地面传来沉闷如雷的震动,细碎的沙土簌簌地从洞顶落下。

郑大胜赶忙将耳朵紧紧贴在洞顶,仔细倾听,很快便捕捉到了马蹄铁撞击城砖发出的清脆声响——原来是朝鲜负责夜间巡逻的“虎贲军”,正在使用地听瓮探测地道的动静!

“快!放出活鹅!”紧急关头,二十只被灌了烧酒的鹅群,被迅速赶进支道。

这些鹅扑扇着翅膀,发出嘈杂的声响,将最后三十步的挖掘声音巧妙地掩盖,使之听起来如同地泉翻涌的自然动静。

朝鲜虎贲军的校尉将耳朵贴在陶瓮之上,只能听见“咕噜咕噜”的水声,丝毫没有察觉地下暗藏的危机。

卯时初,李奇屹立在南山观星台上,手中紧紧攥着一支泉州产的长筒望远镜。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利剑般刺破厚重云层之时,他猛地挥动令旗。

刹那间,景福宫方向传来一声清脆的凤鸣——那是潜伏在王宫地道中的死士,成功点燃了烟花信号。

“地龙翻身了!”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汉阳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托起,瞬间腾空而起。

原本十八丈宽的城墙,轰然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城墙上裹着金箔的《训民正音》石碑,被炸得粉碎,化作齑粉四处飞溅。

郑大胜从废墟中艰难爬出,目光扫过,发现半截烧焦的雉堞上,牢牢嵌着王驼子的烟袋锅——这位老矿工,在生死关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至关重要的主引线。

“玄字营!突阵!”李四喜手持长刀,高声呼喊,率领着陌刀队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踏着硝烟迅猛冲锋。

他们脚上穿着特制的铁网战靴,能够有效抵御地火的灼烧;面甲上镶嵌的云母片,成功隔绝了弥漫的浓烟。

当第一个朝鲜盾牌手,被陌刀带着凌厉的气势,连人带盾劈成两半之时,朝鲜军士兵们的心中,绝望如潮水般涌起。

他们望着如狼似虎冲来的明军,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

原本紧握武器的手,此刻微微颤抖起来,心中不断涌起疑问:“我们怎么抵挡得住这样的攻势?国家的未来难道就要在此刻终结?”那道城墙缺口,就像一道无法弥补的伤口,在他们心中不断扩大,吞噬着最后的希望。

城头上,朝鲜军鼓手的敲击愈发凌乱,《保太平》的哀乐声也因慌乱而走调,仿佛是他们绝望心境的真实写照。

士兵们望着身边战友倒下,却感到无力回天,一种深深的挫败与绝望笼罩着他们,许多人甚至开始怀疑这场抵抗是否还有意义。

李奇举着望远镜,清晰地看到,朝鲜王李淏骑着一匹白马,正沿着御道的青砖,朝着北岳山方向疯狂逃窜。

那匹来自大宛的良驹,鎏金马鞍上,赫然绑着一个用黄绫包裹的婴孩——正是刚刚满月的王世子!

“发穿云箭!”李奇果断下令。三支鸣镝带着烈烈赤焰,如流星般划过天际。

潜伏在典医监的明军细作,瞬间发动突袭,数十个装满《东医宝鉴》的药柜,被迅速推上街头。燃烧的当归与艾草,腾起滚滚紫烟,将追兵的视线搅得一片混沌。

而在崩塌的彰义门前,三百名朝鲜“赴难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肉墙。

他们事先吞服了“金刚丸”,此刻瞳孔充血,状若野兽。即便被火铳打穿肚腹,依旧紧紧咬住明军的胫甲,不肯松口。

然而,在内心深处,他们也充满了绝望。望着明军喷火队逼近,他们明白自己即将面临死亡,却依旧怀着对国家的忠诚,选择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做最后的抗争,哪怕这份抗争在强大的明军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与绝望。

直到胡有财率领喷火队赶到,熊熊的硫磺烈焰,才将这群悍不畏死的人,化作一堆堆焦炭。

当玄字营的日月旗,终于高高飘扬在昌德宫门楼之上时,一只侥幸存活的太平鸟,扑扇着翅膀,掠过依旧燃烧着的屋脊。

它爪子间抓着的,是李淏王冠上崩落的东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而后滴溜溜地坠向下方汹涌奔腾的汉江激流之中。

朝鲜军士兵们望着那面旗帜,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也随之破灭,他们瘫倒在地,眼神空洞,脑海中只剩下无尽的绝望与悲凉,见证着国家的这场巨变与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