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武侠修真 > 行御九州 > 第165章 谶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交流后,杨培风方才得知村子名叫滢水,约有七百户,地处偏远却并不与世隔绝。

老人即是前任村长,年近七旬,在当地颇有威望。

今天是对方小孙儿的成婚日,中午刚摆过正宴,送走远处的客人后,入夜时还有一席,都是自家人以及左邻右舍。

天色渐晚,四面围了砖墙的小院内,座无虚席。

沾周旭的光,他落了个正中的座,静等上菜。

然后周旭就实在忍不了他,嘀嘀咕咕道:“人家大喜事,你摆着个臭脸?笑一笑呗。”

“有吗?”

杨培风反问一句后,挤出一个略显僵硬的笑容,要多难受有多难受,“我在想剑术。”

周旭一怔,无可奈何。等主家前来敬酒时,他陪了一杯后,只得对老人小声解释道:“我这朋友生性孤僻,人却是极好的。勿怪。”

老人恍然大悟,又转身与杨培风虚举一杯。

仿佛在小舟上,杨培风已经说完了好几天的话,这就愁眉不展起来。众人倒也没多想,只觉得他喝酒忒爽快,就跟灌水似的。

杨培风动了几筷子后就呆坐不言,肉眼可见的拘束,以至于新郎、新娘露面时,他都没有察觉。

周旭又碰了碰他胳膊,“你不会……触景生情了吧?”

这一下,杨培风直接回神了,“鬼扯什么!”

周旭只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私底下,这位回龙观主,其实是有那么点爱听些闲言碎语的。

杨培风争辩道:“我六七岁就没爹没娘的。老太爷在木奴丰很少说话,搭个小板凳,一坐就是一下午。”

周旭挑眉道:“那你呢?”

杨培风理所当然道:“搭个小板凳,一坐一整天啊。”

这才是真的,人未老,心先衰。

他要上学,也与弟弟妹妹玩。但不乏独处的时候。在此之前的整整五年,他深居简出,十天半个月都不见人,除了自言自语外更不说一句话。后面口吃过很长一段时间,包括现在同陌生人讲话时,也偶尔犯这毛病。

就这情形,距离所谓的“郁郁而终”,不远了。

周旭悚惧。

那个困扰他许久的疑问,终于在此时恍然大悟。

周旭及时掐断这个话题,眼神示意道:“新娘子,怎样?”

杨培风抬头一瞧,便看见一名十六七岁,穿着大红袄的少女,模样甜美。

“不好说。”

周旭道:“贫道硬要你说呢?”

杨培风轻哼道:“那我也不说。人家家事,与我何干?”

“所以你看出来了,对吧?”周旭压低了嗓音。

杨培风点点头。

这名女子,是妖!

他已见怪不怪。大妖都直面过一头,何况小妖精一只。

“妖”这个物种不难理解,畜牲得了道行。

鸟生双翅翱翔九天,人有双腿疾步如风,此乃大道自然。

而妖物百年苦修化形的道果,就是拥有与人无异的肉体凡胎、三魂七魄。

多少古籍记载的所谓“神仙”,未必都是“人”修行而来。

杨培风私以为,人妖结合于正道不容,但天道却是默许的。否则他们怎能繁衍后代?而人与畜结合,却决计生不出孩子。

两人谈话声极小,刻意避开了众人。

杨培风试探性问道:“周兄有何见解?”

周旭摇头,“我事先就知道的,这老丈他们一家亦知。”

杨培风顿感吃惊,想来这家人以后,婆媳矛盾应是没有。

周旭缓缓道出原委,“二十年前贫道与先师路过,从某个恶道手中救下她。也算有一段因果,特此来看一眼。”

他就怕对方生了异心,好在是自己多虑。

杨培风再细细打量,新郎官红衣白面、举止文雅,二十出头的模样。仅凭两人容貌,任谁瞧了都会唾骂一句其“畜牲”,实在祸害小姑娘。但实际吧……却是这女子比她夫君,不知长了几百岁。

望着这对神仙眷侣,他又莫名感到心烦,闷闷道:“不喝了!回吧。”

很不讲道理的。

更深一点了解杨培风的人,往往都会贴给他一个“喜怒无常”。

周旭却纹丝不动,呵呵笑道:“不急,我有几句话送她。”

“好。”杨培风复坐下,“等你。”

这对新人过来了。

他都等好了听听周旭的狠话,譬如对方敢如何如何,贫道就如何如何。

结果却是自己,心胸狭窄了一些。

只见周旭举杯祝福道:“祝二位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直达天听。

新娘子双眼若含精光。

只因她修行尚未圆满却执意与爱人长相厮守,被天道不喜。但就在此刻,一切都烟消云散。

她立即就要下跪,被周旭以剑柄及时拦住。

她再道:“敬谢道长垂怜!”

新郎官亦作揖道:“多谢道长。”

周旭轻踢了一下杨培风,后者赶紧起身,举杯贺道:“嗯,祝二位早生贵子。”

“多谢。”新娘子脸蛋微红,小口饮下满杯。

小两口转身离去。

杨培风见有人离席,便悄声催促道:“回么?”

周旭望了一眼道:“太晚了,山路水路都不好走。村子偏僻,纸醉金迷的酒楼不好找,留人招待的客栈还是有一家的。”

杨培风点头道:“可以。”

周旭又拍了拍手,起身道:“我这就去熬药,你先喝着。”

杨培风一愣,也没见对方带药来啊。两手空空的,熬个啥?

他再次点点头,“好。”

昨夜没睡好,今天又喝下几斤酒,几乎没坐过船的他,还在水面漂了几十里。这时,他已倦怠非常。

杨培风和衣假寐,模糊间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画面。像极了传说中的走马灯。

第一次坐船是他七八岁,或者更小的时候。总之,是丧母后。

扶风临海,有一条河穿城而过。

他已忘记了那天因为什么,自己竟鬼使神差地去到城外,而且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座石桥。只是等黄昏回家时,发大水,桥被淹了。

最后陆景与杨老太爷,邀书楼守阁人一起赶到。

杨老太爷撑船,陆景抱着他。守阁人脸色阴沉。

回去后,他就迎来一场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