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清没有听到后边的话,抬头看向孟萱。
“嫂子,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清丫,我裤子湿了。”孟萱的声音有些抖。
叶清慌忙跑过去,扶着她,“湿的厉害吗。”
孟萱不敢动,头点的飞快。
叶清扯开嗓子喊沈氏,“二婶,三嫂要生了,你快来啊。”
沈氏从灶房里出来,刚才孟萱说想吃花卷,她刚把面和上。
“萱儿,肚子疼不疼。”
孟萱害怕极了,“好疼,一阵一阵的疼。”
“二婶,你先洗手。”叶清拦住她要来扶孟萱的手。
沈氏看了一眼手上的面,“清丫,你扶住了,我马上回来。”
“三嫂,三哥人呢。”叶清有些生气,三嫂都要生了,三哥还不在家陪着。
“你三哥让别人喊走,一会就回来。”孟萱脸全是疼出来的汗。
孟萱被两人扶回了屋,叶清腿脚快,她出去叫人。
刚出门就碰见拿着一束野花的林文轩,她焦急的抓住林文轩的手。
“文轩哥,快去请接生婆,我三嫂要生了。”
林文轩刚起了一丝波澜的心冷静下来,不舍得放开她的手,转身往接生婆家去。
叶清往自家跑,她去喊她娘。
周氏听了着急忙慌的往叶老二家去,还不忘让王婆子一起跟着去。
王婆子可以帮着烧水做饭,她们肯定没心思做这些。
接生婆早上才来过,看着孩子已经入了盆,一直在家等着,没敢出门。
孟萱这胎生的快,三个时辰就生出来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李氏亲自过来看了孩子,叶家男孩子多,女孩子少,家里人都很稀罕女孩。
孟萱这胎养的好,小姑娘胖乎乎的,等过几天长开了,也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孟萱生完孩子还担心家里人嫌弃,偷偷掉了几滴眼泪。
后来根本抱不到孩子,只有孩子饿了,才会给她送回来。
洗三的时候孟家也来了,孟萱她娘担心闺女在叶家被嫌弃,带了一个金手镯给外孙女。
到了叶家,看着胖了一圈的闺女,没有把安慰的话说出来。
孟萱看见她娘,拉着她抱怨。
“娘,家里人太喜欢团子了,我都抱不到她。”
“团子,我外孙女叫团子。”
“对啊,家里里觉得她长的白白胖胖的,像个胖团子。”孟萱也觉得这个名字很符合她的形象。
孟母回想了一下,刚才在亲家母怀里看到的小姑娘,真的很像。
“你婆婆没嫌弃你生了个闺女吧。”孟母还是想听闺女亲口说。
“娘,你说我怎么没生个小子,团子把家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我再也不是家里最受宠的。”孟萱真心这样觉得。
叶家对姑娘很疼爱,没想到比小子都受欢迎。
孟母放心了,“好了,哪有当娘的和闺女吃醋的,你好好养身体,等出了月子在抱孩子。”
孟萱撇嘴,“娘,我怀疑一年内,除了喂孩子,我都抱不到。叶家没有抱孙不抱子的规矩,三郎回到家抱着团子不撒手。”
孟母听了放心了,叶家真的是好人家。
沈氏在外面喊孟母去参加洗三,孟母原来只是想添一块碎银,看着叶家对闺女好的份上,添了一两银子。
接生婆和沈氏都很高兴,沈氏高兴孟母给他家做面子,村里还没有谁家外婆添一两银子。
三宝现在会跑了,每天跟着二宝来家里看妹妹,两个孩子很喜欢这个妹妹。
二宝已经读书,每天跟着大宝去读书,卫欣买了庄子,忙着建养殖场。
林文轩几人沉下心来读书,两家担心影响他考试,把他和叶清的成亲日子定在举人考试后。
林文轩想凑个双喜临门,比其他人读书更加用功一点。
叶辰景和叶辰宇读书也很努力,他们的岳家都比自家显赫,他们要尽快考上举人,才配得上未婚妻的身份。
叶清最近绣坊去的比较勤,里面的绣娘经过张婶子她们的教学,现在绣出来的东西越来越有灵气。
绣坊已经开始接单,都是一些小东西,等传出名气,再接大件。
马婶子现在身体好了,又恢复了大方的性子,对绣坊的绣娘很严厉。
这天马婶子把叶清拉到一边,面上有些羞窘。
“马婶子,你有什么事,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叶清很看好马家,她们三人赚钱,已经把钱还给了她。
“没有没有,绣坊很照顾我们,没有什么困难。”马婶子现在对绣坊死心塌地,她在绣坊很受人尊重,靠山村里的人对她们也很照顾。
“马婶子有事你直说,我能做到的肯定尽力。”
马婶子看了一眼周围,没有人盯着她们。
“东家,我想请你帮个忙,我知道这事不该找你,只是我在靠山村和其他人不熟,不好意思开口。”
叶清来了兴致,等着马婶子继续说。
“我很喜欢莲叶那个姑娘,不知道那个姑娘有没有定亲。”
叶清很意外,没想到马婶子看上了莲叶,莲叶这个姑娘拿了好几次创新奖,叶清对她很关注。
“婶子,你们以后打算在靠山村定居吗,我婶子放出来过话,家里心疼闺女,不舍得闺女远嫁。”
马婶子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时愣在那里。
叶清没有让她立马给出答案,“婶子你再考虑考虑,考虑好了,我去帮你问问。”
马婶子准备回去和两个孩子商量一下,苏城毕竟比这里繁华,他们要慎重考虑一下。
叶清很看好马有道,他一看就是吃过苦的,很珍惜学习机会。
他在私塾教学,私塾里的孩子和夫子都很喜欢他,为人处世很有一套。
靠山村的姑娘都在附近几个村子生活,她们有娘家照拂,过的都很幸福。
莲叶会织布,平时和绣坊接触的多,和马婶子也很投缘。
叶清也在着重培养莲叶,以后织布坊在增加一个组,就让她去当小管事。
莲叶也知道叶清对她的安排,更不愿意远嫁。她是个很有见识的姑娘,经常去女子书院听课,算账比村里一些当家的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