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清看了一眼刘豹,没想到他观察的这么仔细。“山上的树砍好了,用不了这么多人了,他们都在家里忙着收拾,准备过年了。”
“还有一个月呢,这么早就准备。”刘豹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往年过年都是提前一天买点做好的菜,和几个兄弟喝酒过年。
“这不是最近都在山上忙吗,家里都没空收拾。”两人说着话就到了炭棚,称炭的人就在附近整理木柴呢,等了一会就过来了。
叶清带着扫帚回家了,山上只留了年纪大的老师傅。还有王春带的几个人,处理砍好的木柴。
回到村里,看到好多婶子带着闺女媳妇,在家洗洗刷刷。家里的用品都是新的,过年前也要洗刷一遍。
“娘我爹呢,去城里送炭了吗。”叶清在家里没有找到叶老大,开口询问着。
“你爹去城里了,说是去院子里看看,好几天没过去了,给你几个哥哥送点吃的。”
“我哥快休沐了吗,家里的排骨还等他回来一起吃呢。”
“应该这两天就休息,你二哥是明天,今天估计跟着你爹回来。”
“等爹回来,让爹帮我去问问,季村的兔子是不是要还了。”
周氏都忘了这回事了,心情都欢快了起来。等兔子还回来,又是一笔收入。
叶清说完就去后院打扫兔笼了,现在兔笼还没有装满,等他们还回来就差不多了。
叶清忙活完又去了舅舅家,“舅舅,你这两天有空吗,我准备这两天收兔子了,再晚点商队也要回家过年了。”
周大舅舅这两天也在想这个事情,只是村里一直很忙,这两天才抽出空来,
“清丫,大冬天的,我没什么事情。你看哪天开始收,我带着你表哥他们先去季村帮你家收。”
两人聊了会,又去屋子里陪着外婆聊了会天,才回家去了。
忙活了一个冬天,突然闲了下来,还有点不适应。
叶清看着李氏在做衣服,拿着自己针线筐坐了过去,拿着一件衣服慢慢的缝着。
哞~
门外熟悉的牛叫声响起,叶清扔下手里的衣服,往外迎了过去。
叶清高兴的声音从门外传了进来,“二哥五哥你们都回来了,娘在炖排骨,晚上有好吃的。”
李氏和周氏走了出来,两人半个月没见到两个孩子了,实在想的慌。
“奶娘我们回来了,好饿啊,有吃的吗。”叶辰景还没坐下就开始喊饿。
周氏顾不上问两人的情况,回到灶房继续做饭。
叶二郎跟着进了灶房,“娘我帮你做饭。”
周氏仔细的打量着儿子,高了壮了才放心下来 。“二郎,不用你,你去屋里和你爷说话吧。在外边这么累,在家就不要干了。”
叶二郎没同意,陪着周氏在灶房里忙活着。两人聊着学厨时候的趣事,不知不觉中就做好了晚饭。
叶大郎过来帮着把炖好的排骨端到堂屋里,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着晚饭,互相关心着近况。
这天晚上叶家平时不舍得点的灯也点了起来,叶清啃着大骨头,看着灯光下家人脸上的笑容,突然觉得圆满了。
一早,叶清还没起来,叶老大已经带着三个儿子在外边张罗起来。叶大郎往车上搬笼子,叶二郎去二叔家借牛车,五郎再看记得账本。
叶老大昨天回来的时候,就去给季村过来拉炭的人说了,今天要去收兔子。
几人等舅舅和表哥赶着牛车过来,又去接了里正,一起去了季村。
徐里正一大早就在家里等着他们过来,先把几人迎进屋子,又让小孙子去喊村里人带着兔子过来。
没一会,外面由远及近的传来说话声。“徐里正咱去门外收兔子吧,外边空地大,能站的开。”
徐里正的儿子帮着把家里的桌子搬了出去,季村里的人自觉的排起长队。
叶二郎和叶辰景拿着账本核对名字和数量,叶大郎在旁边称份量。合格的几个舅舅抓过去,装到车上。
叶清家的兔子清点完了,二舅舅和三舅舅家的账本拿了过来,继续清点兔子。
季村的兔子养的都挺用心的,皮毛光滑,份量都有五斤多。也有的人家不舍得养了这么久的兔子,直接给钱买了,手里正好有卖炭挣得钱。
叶清好奇的询问了季村村里人,“你们养的兔子生了几个崽。”
“最少六个,我们养的用心,粮食自己不舍得吃,先喂兔子。”
叶清佩服得看着季村的人,她是做不到这一点,肯定是自己先吃饱再去想别的。
叶清家和两个舅舅家总得租出去将近五百只小兔子,收回来了四百多只,其他的都是用钱抵了账。
徐里正看着村里交出的兔子,满意的直点头,季村的信誉保住了。
等春天到了,再去靠山村买点小鸡仔回来养着,这日子算是慢慢的过起来了。
叶老大先把里正送回家,又带着儿子和大舅哥去了青云斋,最后一家卖了十几两银子。
几人也不敢耽搁,快过年,城里比较乱,偷东西的很多。叶老大顾不得买熬腊八粥的食材,先把怀里的银子送回去。
叶清觉得天太冷了,就没跟着去城里,在灶台前美美的吃着刚出炉的饼。
叶老大把钱交给周氏,这才倒点热水喝了,暖暖身子。
晚上快睡觉的时候,周氏把叶清的那一部分送了过来。
叶清拿开墙上的一块砖,把钱放到里面的钱罐里,这是盖房子的时候,她自己偷偷留得地方。
第二天几人还是这个组合,在村里收周大舅舅的兔子。这次休沐,两人休两天。
靠山村的兔子养的比季村的差点,但还是有五斤多重。村里人烧炭占的时间比较多,喂兔子就没这么及时。
这次去卖兔子,叶老大没跟着一起去。周大舅舅带着几个儿子去送的,也带回来十几两银子。
孙家养的兔子,姑父去城里卖豆腐的时候,就带过去了。老两口养的少点,也快卖了十两银子,够两个表哥明年读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