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多言,这是朕的旨意!” 太上皇打断他,声音提高了几分:“难道你刚坐上皇位没几天,就不想再听朕的教诲了吗?”
两人目光对视,气氛剑拔弩张。胤禛紧咬下唇,沉默良久,最终缓缓开口:“皇阿玛,儿臣不能应允亲王之位,最多只能给个郡王位份。”
胤禛出了大殿,只觉得自己脚步踉跄,心思飘忽。
他自认为自从登基以来,他兢兢业业,一心扑在朝政上。
如今国库已经比他登基的时候充盈了许多,百姓也算是安居乐业,他并没有哪里做的不好,为何太上皇心里却只有允礽。
他做了那么多,难道都比不上允礽赫舍里皇后亲子的身份吗?
他走路甚至都有一点点踉跄了。
苏培盛知道胤禛好强,不愿意让人扶,他在后头看得十分紧张,生怕胤禛一个走不稳就摔倒了。
不过苏培正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胤禛很快就振作起来了。
如今玄烨已经退位了。
就算他想要让允礽登基,也不是写一个圣旨就可以办到的。
只要他有成绩,太上皇便是想要让允礽当皇上,也要看看朝臣们是不是同意。
--------------------
圆明园景致如画,可胤禛却无心欣赏。
勤政殿内的桌上堆满各地呈来的奏折。
胤禛看着便觉得烦躁。
“走,陪朕出去走走。”
胤禛只带着苏培盛去圆明园中瞎逛。
胤禛心里想的始终是如何立下不世之功。
究竟是什么样的功绩,才能让太上皇彻底打消这个念头?
这时候他远远看到了一个亭子中坐着三个人。
“那边是谁?”
苏培盛快走了几步去查看了一下。
“回皇上的话是大阿哥和大福晋,还有侧福晋。”
侧福晋?
胤禛心思一动。
他记得那侧福晋是准噶尔的大公主。
胤禛迅速带着苏培盛到了凉亭那里。
弘晖看到胤禛连忙请安。“儿臣给皇阿玛请安,愿皇阿玛龙体安康。”
胤禛的目光落在弘晖身后的博洛托克身上。
博洛托克感受到注视,恭敬低头。
胤禛脑海中浮现出准噶尔那片局势动荡的草原。
准噶尔多年来如扎在大清心头的刺,此次和亲换来的短暂和平,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最多维持数年安宁。
大清和准噶尔最终还是要有一战的。
年世兰几乎是在雍亲王府长大的,自然知道胤禛此时看着弘晖意味着什么。
她带着博洛托克,冲着胤禛行礼:“皇阿玛,儿媳先行告退了。”
等到她们二人离开以后,胤禛开口,声音低沉威严。
“你近来对朝局之事颇为用心,想必对准噶尔之事也有自己的见解,不妨说来与朕听听。”
弘晖有点疑惑,胤禛为何突然问起来了这件事,难道是因为看到了博洛托克所以想起来了吗?
他斟酌了一下,说:“回皇阿玛,准噶尔势力渐大,对边疆威胁极大。此次和亲,虽能在短期内换来一时的太平,然而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绝非长久之道。若要永绝后患,需恩威并施。”
弘晖想的倒是和胤禛想到一起去了。
胤禛对弘晖很是满意,不过他还是要继续问弘晖。
“恩威并施,具体如何做?”
弘晖答:“选派官员传播文化礼仪,此为‘恩’;准噶尔有不轨,果断出兵示威,此为‘威’。”
胤禛微微皱眉。
这些还不够。
接着他就听弘晖接着说:“不过,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并非根本之计。”
弘晖想到葛登丹衷那边传来的消息。
“我们要扶持准噶尔亲清势力,里应外合,才能加快准噶尔的崩塌。”
“哦?”这一点是胤禛都还没有想到的。
“那依你之见,我们扶持谁最好?”
弘晖想了想,说:“拉藏汗与咱们交好,大妃是他的亲姐姐,想必我们若是派人去与大妃接触,还有机会说动她。”
“上次你与噶尔丹策零接触,你觉得他对大清抱着什么态度?”
弘晖微微皱眉,“不亲近也不疏远,比起博洛托克这个亲妹妹,他更在乎与我们和亲为他争夺王位带来的好处。”
胤禛没想到弘晖看问题竟是这样的一针见血。
这个儿子的确长得很好,他被宜修教的很好。
“既然你提出了这个办法,这件事就交给你办。”
弘晖心中一惊,皇阿玛竟然将这件事交给了自己去办。
-----------------
弘晖一回去,就将自己的亲信派去准噶尔送信。
此次他不光跟葛登丹衷表明了自己的打算,很快,葛登丹衷就给了回信。
信中说他已经跟拉藏汗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还说自己观察到了大策凌敦多布和小策凌敦多布率军绕过天山往和硕特部而去了。
和硕特部那边派人去侦查,果然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他们便知道这是准噶尔要攻打和硕特部了。
拉藏汗已经派人去设伏了,另外,通过这件事,他还有了一点意外的发现。
青海王罗卜藏丹津打算背叛和硕特部,转而去支持准噶尔侧妃的儿子罗卜藏索诺了。
青海位于和硕特部和准噶尔汗国之间,若是罗卜藏丹津投靠了准噶尔,那就算挡住了大小策凌敦多布,他们也可以直接从青海过来攻打和硕特部。
准噶尔的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拉藏汗因为葛登丹衷提前预警了这件事,应该是已经开始属意这个儿子了。
因为葛登丹衷在来信里说,拉藏汗说他会派人去接葛登丹衷回来。
不过,葛登丹衷跟弘晖说自己打算先拒绝。
毕竟还要先说服姑姑和堂哥。
弘晖给了回信,还额外附赠了另一封专门给大妃的信。
他劝大妃归顺大清的,信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还分析了准噶尔如今的局势。
准噶尔国力不如大清,但是兵强马壮,地处回疆那等水草丰沛之处。
不过就如同康熙朝一样,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也并非兄友弟恭,铁板一块。
毕竟,汗位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