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主母和离后,侯爷勾她上位 > 第156章 迫不及待想娶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本期望这桩婚事能够光耀门楣,却不料新妇不仅不受管束,反而反唇相讥。

魏母与魏忆雪预感到,往后的日子,安宁或许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与此同时,在忠义伯府中,苏雅坐在花厅之中,看着身旁忙碌的男子,内心涌动着无奈的波澜。

“侯爷,为何要搬这么多东西进来?这般大费周章,所为何来?”

望着仆人们来来回回地搬运着一个个沉重的箱子,苏雅满是疑惑。

那些箱子里装的,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即便是财力雄厚如忠义伯府,一次性拿出如此丰厚的财物,也难免会让家底受损。

而萧延徽却仿佛搬动这些重物如无物一般,来来回回,不辞辛劳。

面对苏雅询问的眼神,他一脸平静,悠悠开口,吐出两个字:“聘礼。”

昔日,陛下亲赐婚约,不仅将命运的红线系在了魏崇楼与高贵的平乐郡主之间,还巧妙地将萧延徽与苏雅郡主的命运紧紧相连。

时光流转,魏崇楼与平乐郡主已沐浴在幸福的婚姻之光下,而萧延徽与苏雅的结合却仿佛被命运开了个玩笑,迟迟不见婚期的曙光。

这份等待让萧延徽心中如火烧般焦急,于是他携带重礼,踏上了前往苏府的路,意图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这份爱的坚定与决心。

玲珑与范悦芸,两位聪慧的女子,在这一幕上演时,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彼此间交换了一个充满深意的眼神。

在她们的认知中,武安侯萧延徽总是以一副不可侵犯、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他的英勇事迹传遍四方,似乎永远与尘世的烦恼保持着距离。

然而,在苏雅郡主面前,这个被万人景仰的英雄却卸下了盔甲,展现出鲜为人知的一面。

他会因婚姻的迟滞而内心煎熬,那份不善表达的情感,只能通过武安侯府中的稀世珍宝来传递,无声却深情。

苏雅轻轻咬着红唇,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这样会不会过于草率?也许,我们应该再等等。”

这两年来,她的双亲失踪如同乌云笼罩心头,她私下许下心愿,要等满两年后再考虑终身大事。

况且,魏崇楼的新婚生活才刚开始,无论出于何种考量,她都不愿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与之有所牵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流言蜚语。

萧延徽脸上的表情变得沉重,他对苏雅的顾虑心知肚明。

魏崇楼的问题已经足够复杂,如果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决定婚期,无疑会引来四面八方的闲言碎语,他们都不愿成为他人闲聊时的谈资。

“那么,你希望等到什么时候?”

萧延徽调整坐姿,腰板挺直,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

在外人眼里,这或许只是寻常的姿态,但苏雅却清楚记得在西凉边疆的军帐里,这正是他听取军情汇报、沉着应变时的模样。

大虞的战神,一位备受尊崇、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男子,如今却以策划战争般的严肃态度谈论婚事,这让苏雅不禁哑然失笑,虽然内心感到一丝暖意。

即便心中暗自发笑,苏雅对待婚事的态度却依然审慎:“明年吧。”

萧延徽沉默片刻,最终还是叹了口气,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

苏雅注意到他的变化,关切地询问:“有什么不妥吗?”

萧延徽的回答出乎她的预料:“太久了,能不能再提前一些?”

玲珑与范悦芸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武安侯的婚事一直是晋国上下的一块心病,他内心的焦急不言而喻。

想象着武安侯府中的老夫人一定也是日夜催促。

正当苏雅为如何回答而陷入沉思时,门外传来胡荣急促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宁静:“郡主,掌秋使已抵达京城。”

苏雅闻言,眼神骤然收紧,预感有重大事件即将发生。

与此同时,在勤政殿内,皇帝正仔细翻阅着掌秋使进京带来的奏折,内容描绘了江南今年的收成情况,与去年相比,下滑趋势明显,产量大幅减少,连去年丰年景象的零头都及不上。

即使去年的丰收足以弥补往常年份的不足,但面对几乎腰斩的损失,今年的国库却空空如也,这与没有天灾、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皇帝的脸色如同六月的天气般变幻莫测,从欣喜转为忧虑。

回想起去年那场战役,粮食补给充足,支撑了与西凉的激烈对抗。

本以为能趁着今年的好天气充实国库,却不料收获竟是如此惨淡,好比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魏爱卿,作为江南督秋使,你理应深知今年气候之适宜,为何收成会如此歉薄?”

皇帝的声音洪亮如雷,魏大人听后连忙跪倒在地。

“陛下英明,此事并非微臣监管懈怠,实则是有隐情在内,臣此次来京,正是为了禀告此事。”

督秋使的语气诚恳,没有丝毫的慌乱,似乎心中早有定论。

皇帝眼神微眯,追问:“说来听听,这隐情究竟是什么?”

督秋使跪地但脊背挺直,声音坚定:“去年江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内涝,稻田悉数被淹没,幸亏有魏大人南下治水,才有了后来的丰收。”

见到皇帝全神贯注的聆听,督秋使接着说道:“魏大人去年治水如有神助,江南因此迎来丰收;而今,那‘神助’似乎出现了变故。不管上天赐予多少甘霖,江南的田地却似无法吸收分毫,水分仿佛被无形的力量蒸发了。”

皇帝听罢,心中警铃大作,眉头紧锁:“蒸发?水分怎能无缘无故消失?”

这句话透露出了他心中的极度困惑与担忧。

“臣等确实陷入不解之谜。”

督秋使缓缓展开话头,眉宇间透露着深沉的思索,“自发现情况有异,臣便立即率领手下深入细查,历经多日探析,才洞悉原来去年魏大人匠心独运,构筑巍峨堤防,巧妙引导滔滔水流汇入浩渺江河,以此良策缓减了肆虐的水患。此法确实在雨量丰沛之际显现出奇效。”

“然则,今年天公作美,雨水适中,却因那堤坝的引导之力,水分仍旧沿袭旧路,源源不断地涌入旧渠,继而汇流大江,使得肥沃稻田无辜受累,干旱蔓延,终致歉收之凄凉境地。”

督秋使的话语清晰有力,即便是对水利知识知之甚少的帝王,亦能洞察其中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