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夺宋:水浒也称王 > 第626章 全面推动的改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元宵节过后,李纲接到了东京城六百里加急送来的诏令,顿时更加有底气了,因为王伦与尚书省同意了他的要求,允许他截留一部分四川行省的赋税,以做民用。

同时王伦从山东、河北两行省抽调了一批小吏,许可他们前往蜀地任职两年后,便可以提级为佐官,负责协助李纲继续推动均田事宜。

新朝制度,天下山林水泽与土地一样,皆归国有,但允许先前有地契的富户、百姓之家,继续同官府签订租约,并且享受最高的续约优先权。

而李纲要截留赋税,却是因为他盯上了都江堰。

大宋时期就有《蜀江修堰禁约》,延续了自秦朝以来的制度,每年都会组织民夫进行“岁修”,但李纲发现,赵佶在位时,上一次都江堰“岁修”,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六年前,大概是蔡京又一次罢相的时候,蔡京虽然被称为权奸,但至少还是肯办事的,继任的王黼、李邦彦、白时中等宰相,都是只肯用心捞钱贪污、不肯为百姓做事的,少了宰相的劝谏,赵佶也乐得偷懒。

李纲提到都江堰,王伦也无比重视,当即下令复设堰官,设都水司,隶属于虞衡寺,并辖都水卒一千人,专门负责都江堰的日常维护工作。

李纲要钱就是打算延续都江堰的“岁修”,顺便修缮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并将成都平原的诸多河渠也一并修缮了。

他的上疏王伦很是支持,王伦觉得李纲当真是个人才,去了蜀地就抓住了治蜀的重点。

于是李纲在均田打击豪强的同时,开始兴修水利,并梳理四川行省各府、县的产出,维持并鼓励地方特色的种植和经济产业。

郭盛回报,说资州以南,可以种植甘蔗,叙、泸等州百姓,多有种植此物的,并雇佣黔中行省的僚、俚、蛮人等,在收割时节砍伐甘蔗。

他就是嘉州犍为府人士,对四川行省的南部很是熟悉,李纲便命人专门去资州资阳府、叙州宜宾府等地考察,收集相关情报。

要知道经由梁山时期就大力推行的制糖业,已经在登州蓬莱府出现了几家大型的压制方糖的作坊,专供与金国、王氏高丽、日本倭国的海上贸易,蓬莱府不产糖,多从岭南运输蔗糖,从河北、河东、河南诸行省收购麦芽饴糖,进行再加工。

若川南也能够发展制糖业,走牦牛道、唐蕃道、身毒古道等,售往吐蕃、大理、东南的大越、暹罗、高棉诸国,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王伦数次在大朝会上谈论富民之策,凡知府就任前,入京受召见,他都要求知府官员们,首先安定农业,推行教化,并因地制宜,鼓励引导当地百姓发展特色的经济作物,从而发展出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业。

东京城的《民报》每个月发行一次,并通过不断完善的驿站系统送向天下,也不断刊登文章,介绍山东行省许多特色产业府县的情况。

李纲也受此影响,《民报》一旦送到,他就要反复阅读,学习山东行省的许多做法。毕竟王伦是从山东起家的,山东行省均田最彻底,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矿业等诸多行业发展得最好。

在新一期的《民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山东孔家被朝廷正式分家,拆分为十余家,其中有三家被依次迁往岭南、江西、湖南,改称南宗,由朝廷指定为各处担任教谕等官职,负责百姓教化的工作。

其余诸家则被各自迁往淮河以北诸行省,可以说孔氏宗族彻底被拆散了。

李纲随意看了,也不放在心上,他大概摸清楚了王伦对世家、豪强的态度,只要犯一点儿小错,先杀一批人再说。

在杀人这件事上,王伦至少还留有余地,许多大家族中民间口碑还算不错的子弟,基本都留了性命,同样被拆分迁徙各处。

只要孔圣后人不曾被彻底屠杀,李纲也懒得上疏反对。他在四川行省发现的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前宋遗留的吏治贪污十分严重。

都是读圣贤书长大的,李纲觉得,前朝的许多读书人做了官,便忘记了圣贤的教诲,不干人事,便联合监察院派来的一批御史,整顿吏治。

李纲搞民政,成都都督府都督、兼四川行省巡察指挥使袁朗,则开始整顿原本四路州兵,按照朝廷对野战、守城军的不同选拔条件,很是沙汰了一批官兵,这些官兵多被发回家乡,成为本地驿站的驿吏、驿卒等。

事实上王伦分派到各行省的官员,大多似李纲一样,比如吕颐浩、刘韐等人,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改革。

江南、江西、湖北、湖南、淮南、淮西六个行省,经岳飞、韩世忠梳理了一番,地方上的反对派基本被物理意义上消灭,尚书省不断派出官员就任地方,枢密院也不断调出将领坐镇。

眼下唯独岭南的广西行省以及新成立的黔中行省没有完全推动均田改革,这两处多山地,多土司,且土司最早能追溯到唐玄宗时期,可耕地少,人口分散,又多少数民族。

故而王伦与政事堂商议后,仍旧认可前宋时期的土司地位,暂不设流官。“改土归流”是必然的,但这件事不是说一句话就能够顺利推动下去的。

王伦打算先与金国分出胜负,再对两行省以及大理国缓缓图之,他的设想中,如果能够用二十年的时间,对南方一些熟地完成“改土归流”,那就是自己的成功。

至于完全的“改土归流”,使得南方接受汉化,完成与中原的融合,王伦不觉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够完成,这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

在这件事上,他也只能够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民报》代替了相当一部分原本朝廷邸报的功能,故而成都府的李纲很羡慕在长安的秦桧。

新朝推行军功授爵制,陕西行省的百姓们几乎要疯狂了,这可是我们老秦人的祖传制度,谁敢阻拦,关中的汉子们不用官府出面,自发就要来围堵!

秦桧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丈量好土地,预留好军功田亩,组织百姓修缮水渠、官道,这业绩功劳不就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