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凤路,凤翔府。

史文恭领兵自河东路出发,经永兴军路,抵达了秦凤路,他要在凤翔府等马灵前来。

史文恭也已经升了官,官居秦凤路行军总管,王伦正在与众臣紧锣密鼓地商议着改州为府,于是史文恭就得了这么个唐宋风格混杂的官号。

这意味着他有权指挥秦凤路驻扎并投降的前宋西军、本地州兵、民兵人等,可以说是王伦部下兵权最盛的将军。

由于西夏已经与金国议和,西夏国主李乾顺便毫不客气地派兵占据了原本属于辽国的天德军、云内州等河套平原附近的土地。

当时王伦领兵南下,大宋自顾不暇,李乾顺又派兵将宋朝原本在西夏境内的军寨堡垒全部拔除,并趁机攻打到了永兴军路绥州的震武城,攻占了麟州的建宁砦。

但广惠大师与折可存合兵来攻时,西夏兵抢掠一番便退走。然后就换了个方向,攻占了秦凤路的西安州以及怀德军。

这意味着宋哲宗在位期间,大宋对西夏取得的军事战果,一朝尽丧。

若要说是因为王伦领兵包围东京城导致大宋毫无动作,这个锅王伦肯定是不背的。

按照宋哲宗的政策,假设赵佶能够继续延续,步步为营,步步蚕食,西夏现在怕是早就逃向西北去了。可惜赵佶任用童贯,童贯逼迫刘法出战,收获了一场惨败后,大宋再也无力对西夏大规模拥兵,西夏又喘了一口气。

此后赵佶两次北伐燕云,抽调西军精锐,然后全部葬送在雄州,西夏立刻再次支棱了起来。

现如今永兴军路有种师道协调诸军,有秦桧帮忙出主意,有鲁智深领兵抵在前,与广惠大师互成掎角之势,这个方向王伦还是信得过的。

所以史文恭就来到了秦凤路。

史文恭在凤翔府打了一场小仗,原永兴军路宣抚使、知京兆府事的范致虚,文人胆气发作,拒绝受赵桓诏令,不认他这个皇帝,依旧遥尊赵佶为官家,就要据长安死守。

驻守的西军却不干了,从平方腊、平王庆,再到两次北伐,西军战死的官兵太多了,说一句家家出丧都不为过。

尤其是种师中、姚古先后投降的消息传来之后,强烈不满的西军也开始闹腾起来,范致虚为官还不太差,西军们不愿为难他,干脆将他驱逐了出去。

范致虚就此一路西逃到了凤翔府,再逃就得奔巴蜀了,他自是不情愿,干脆留在凤翔府,想要继续抵抗。

范致虚曾作过兵部侍郎,可惜他仍旧不知兵,若叫他教育学生、研习国史、研究朝廷法律,这是他的专长。

于是史文恭先在武功县小胜一场,又在岐山县再小胜一场,范致虚就彻底败了。

史文恭本打算将范致虚一刀砍杀了,但苏定出了个主意,说新朝总该是要修大宋的史书的,不如送去京师,叫他修史,何必杀了浪费人才?

史文恭一想也对,便将范致虚连同跟随他出逃的官员们打包送到了京兆府,先让秦桧给他们做一下心理辅导。

这却是吴用给王伦的建议,王伦便给史文恭下了一道命令,但有拒绝归顺的前宋官员,被俘后一发交给秦桧。

王伦能够给史文恭调派的兵力并不多,由于赵佶、赵桓父子投降得过于丝滑,大宋在各路、各州的驻军都要安抚招降,还要分兵派驻地方安抚百姓,所以他只能给史文恭增权。

又派了鸿胪寺少卿、兼领礼部侍郎的马灵,前来史文恭帐下为向导,毕竟整个梁山,只有马灵往河西走廊那边走过一遭。

这个任命简直太合马灵的心意了,便押着一批钱粮,紧急向凤翔府而来。

史文恭在凤翔府坐镇,便传檄四方,与西安州、怀德军临近的州县纷纷派人前来归顺,毕竟这些州县的官员们都十分清楚,若不归顺,就要同时面对西夏和新汉朝的进攻,总归是不能让西夏得了便宜。

凤翔府大致安定后,史文恭便一州一州地巡视而去,不住地感叹,秦凤路的官兵实在太难了。

大宋上一次对西面、西南用兵,还是宋神宗时由王安石支持、王韶主持的“熙河开边”,重新打到了青海湖附近。

赵佶在即位后不久发动的“崇宁河湟之役”,听起来感觉赵佶似乎也非常重视武功,致力于开拓边疆,甚至还设立了陇右都护府,但史文恭与许多老兵亲切交谈后,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宋哲宗元符二年,宋军收复湟州、鄯州,设陇右都护,结果赵佶上台后,先将官兵陆续撤回,让青唐吐蕃占据了二州。

但为了获得足够的皇权,赵佶又以童贯领兵,再度杀了回去,将原本亲手放弃的二州再次收回,偏又在西夏的逼迫下,不敢展开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原来和乐公赵佶的武功拓边,是这么回事啊!不过是仰仗哲宗皇帝的余威罢了!

赵佶此后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享乐上面,童贯则转道去了永兴军路,至于大宋的秦凤路、陇右都护府的西北州县,便再也没有人在意了。

史文恭巡视了一圈,接到了匆匆赶来的马灵,两人与众将一商议,眼下秦凤路的问题,一是大宋朝廷不重视留下太多遗患,二是精兵多被抽调,士卒缺乏训练,缺少兵甲。

秦凤路百姓很有保家的决心,于是史文恭就在秦州陇城树起将旗,传文诸州,号召百姓入募为兵。

很快就有人响应,巩州三千百姓青壮,皆自备马匹,携弓刀前来拜见。

史文恭看这群百姓,心生欢喜,看向了领头的那条大汉,只觉此人豪侠之气,颇类武松,心中更喜:“李彦仙,某任你为校尉,领巩州好男儿,先操练着,待一应兵甲送至,便随我去打党项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