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辽东。

营州城。

此时正值深秋,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铺满了城中的大街小巷。

风,裹挟着丝丝寒意,肆意穿梭在城垣的每一处缝隙,引得街边店铺的幌子呼呼作响。

晋王的行营里,李继义握着手中的情报,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脸上充满了愤怒之色。

“废物,李荣泽就是一个废物,十几万的精锐魏军,竟然数月之间就被唐军击溃了,连都城汴梁都被唐军攻克了。混蛋!”

李继义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魏国灭亡的速度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在他的预想中,李荣泽坐拥十几万精锐魏军,即便不能彻底击退唐军,至少也能与唐军周旋到明年。

那时,他早已平定了刘弘景,便可挥师南下。

这一次北征,为了让魏国能够全力对抗唐军,他下令两国边境上的晋军都后撤了十里,以示诚意。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唐军向北推进的速度太快了,刚刚入秋,就攻克了魏国的都城。

魏帝李荣泽自缢而死,大河以南的魏国城池纷纷归降唐军。

大河以北的领土,因为李荣孝的存在,才没有选择的投降。

不过,就李荣孝手里的那些兵力,恐怕抵挡不了多长时间。

李继义想到这里,心中不由有些烦躁。

他不禁想起了山东的平卢节度使徐玄志。

不知道此人是否已经归降了唐军。

就在这时,枢密使冯哲匆匆走了进来,脸色凝重的说道:“王上,南方传来最新消息,汴梁的唐军兵分三路出击了。”

李继义闻言,猛地站起身来,急切地问道:“唐军全部渡河北上了?”

冯哲赶忙摇了摇头,回答道:“这倒没有。唐国英国公张浩,率领八万多唐军向着洛阳而去;赵国公徐大牛率领八万多唐军渡河北上卫州;曹国公韩大海率领三万人向东而去。”

冯哲稍作停顿,走到地图旁分析道:“王上,微臣以为,张浩率领的这支唐军主要目的是攻打潼关,顺便拿下洛阳北部的魏国领土,他们不会动用过多兵力北上,所以,这一路对我朝的威胁相对较小。”

“韩大海率领的这支唐军,目标应该是平卢节度府。而真正对咱们有威胁的,是徐大牛率领的这支唐军,他的目标恐怕是李荣孝控制下的魏国领土。”

李继义听着冯哲的分析,目光紧紧盯着地图,沉思片刻后问道:“你觉得徐玄志会如何抉择?”

冯哲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微臣推测,徐玄志要么投降唐军,要么北逃来我朝。毕竟现在的平卢节度府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当年那个拥兵十几万的强大藩镇了,面对唐军的进攻,根本抵挡不住。”

李继义听后,神色愈发凝重,他再次问道:“那你认为咱们该如何应对?”

就在这时,康俊君、史敬思、霍霖秋等将领相继走进大堂。

“臣等参见王上!”众人齐声说道。

李继义微微颔首,示意他们不必多礼,“都坐吧!冯哲,把中原发生的事情跟他们详细说说。”

“是。”冯哲领命,将目前中原的局势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

待冯哲说完,李继义又将之前询问冯哲的问题抛了出来:“你们都说说,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史敬思率先发言,他说道:“王上,臣提议派出一部分兵力南下,主力则继续追击刘弘景。刘弘景虽然屡战屡败,但此人极为狡猾,又善于逃跑。若不彻底将他消灭,始终是我朝的一大隐患。而且,我军已经打到了营州,若此时放弃,实在太可惜了。”

冯哲听后,却摇了摇头,提出了反对意见:“王上,微臣以为不妥。如今唐军侵略如火,来势汹汹。若我军主力不南下,唐军必然不会停止进军的步伐。”

“一旦让唐军在大河以北站稳脚跟,再想将他们赶走就难上加难了。所以,臣建议主力南下,派出一支偏师继续追击刘弘景。如此一来,既能消除刘弘景这个隐患,又能抵御唐军的进攻,还能抢夺魏国大河以北的领土,可谓一石三鸟。”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康俊君和霍霖秋等人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时间,大堂内议论纷纷。

李继义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权衡着利弊。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继义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同意了冯哲的意见,下令大军南下。

此时,晋军已经击溃了辽州节度府的主力,正在全力追击刘弘景。

刘弘景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在真定府战败后,他逃到了幽州;幽州失守后,又逃到了榆关;如今,他已经跑到了辽东的襄平城。

再往东跑,就到高丽的地界了。

待众将离开后,冯哲上前说道:“王上,天下分为五分,唐国已占据其三,成为了神州最为强大的国度。咱们在出兵南下的时候,可能派人前往关中,劝说岐王宋文通一同出兵对抗唐国。”

李继义点点头,“这件事就由你来办。”

“是。”冯哲应道。

次日,李继义亲自率领晋军主力南下。

他派康俊君率领两万晋军和三万草原骑兵,继续追击刘弘景,并严令务必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康俊君接到命令后,立刻点齐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北上。

一路上,晋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辽州军纷纷望风而逃。

很快,康俊君就率领大军打到了襄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