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高拱说出的话,在场的众朝臣们,没有一个敢出声,他们这会是纠结的,海瑞这个一个大杀器,在不在京师朝廷,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可谓是息息相关。

他们不知道这刘申民出言来举荐海瑞,是授了谁的意,若真的是洪治帝授意,让刘申民这个礼部侍郎出来挑个头,让他们这些个大臣进行讨论。

万一讨论讨论着,洪治帝直接顺势而为,来一句,既然各位爱卿皆有不同,朕独断乾纲一回,就让海爱卿入阁参与政务吧。

那可真就中了洪治皇帝的计了,自从洪治帝登基至今三载,可是很多次在朝会上,因为各大臣之间的扯皮吵闹,最后洪治帝‘无奈’出来收尾,一言以蔽之的。

洪治帝朱翊釴可是很喜欢玩这种卿等辩驳不清,朕一力主张的戏码的,玩得多了,大臣们自然也是被弄得醒目了,有时一人开个头,大臣们就会警觉,是不是洪治帝又来这套欲纵故擒的把戏了。

但大臣们虽警觉,但次次上当皆不相同,洪治帝将自己想要的结果,就这么埋在深处,知道这些个大臣凡事喜欢先争辩一番。

就是拿捏你们大臣这个习性,但这次,刘申民举荐海瑞之事,大臣们除了高拱出面,一个都没有再出来接高拱的话茬。

吃得亏多了,这次绝对不能再上当了。

刘申民也是侧头看着在场的这些个大臣们,怎么你们不是平日里喜欢争辩来争辩去的吗,这次海瑞之入阁提案,你们怎么就全都哑巴了。

那些年轻第一次参与大朝会的官员们,看着这寂静的朝会现场,个个互相对望,海瑞海总督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都吓得这些个大臣们不敢出来多说一句。

见实在是无人出来讨论,洪治帝便笑着对底下的官员们道,“既然高元辅认为,南直隶之地政务重要,且海卿之治理,朕也是认可的,便暂时不将海卿调任入阁。”

“依旧让海卿留任南直隶总督一职,”说到这,洪治帝朱翊釴看向众朝臣,“还有何人,可为朕举荐贤才入阁!”

听到洪治帝将海瑞入阁之事揭过,众大臣们这才将内心的担忧放下,便见内阁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左侍郎赵贞吉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举荐山东巡抚张居正入阁参与政务!”

赵贞吉可是心心念念的想着将张居正这个曾经的礼部同僚,给抬入内阁的,自从当时的徐阶被病居家,赵贞吉就一直想要将徐阶留存下来的人脉彻底的‘继承’到自己麾下。

如今的朝堂上,虽徐阶之旧党,已经十去七八,剩下的那些个,也是改换门庭,不再以徐党自居,但内陆十三省以及南直隶处的徐党旧人们,可还依旧在职,这一股力量,可是不小的。

赵贞吉的野心可是很大的,在见识了朝廷新法之改革措施成果后,也是认同了新法的各种举措,对于新法,想要改变,首先洪治帝这里,就没人可以过关。

新法全大明推广,已经是势在必行之大势了,谁来都阻挡不了,因为所产生的巨额税赋,是整个朝廷大臣们,都亲眼所能见到的。

如今大明之户部,之所以能这般的富足,新法当居首功,此次才是四港市舶司的开设,对此,赵贞吉看在眼里,他只是眼红高拱这个老匹夫,能得了这么大份功绩,青史留名。

自古新法,成与不成,皆会有人出来背锅让‘受害者’发泄,主张之人,首当其冲。

秦国商鞅变法,商鞅被车裂,新法虽继续推行,但那些被新法荼毒的‘受害者’,内心至少好受了许多。

汉朝削藩,七国乱起,第一个死的就是提出削藩的御史大夫晁错,虽后来周亚夫三月平定,但最起码,提出削藩之人,是死了的。

历朝历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谏言者多是死于非命,大明隆庆洪治两朝,最大‘奸佞’就是他高拱了。

当首先将高拱这个奸臣,给驱逐出内阁,才是赵贞吉及其同党们,所认为的首要之事。

就像当初徐阶斗倒严嵩般,将高拱彻底的踩入泥潭,后世史书将其‘恶名’公诸于众,让全大明的士绅,都知道,害你们的是奸臣高拱这个老匹夫。

此次就是陈志这个帮凶,也需一并将其赶出朝堂,把守户部这十几年来,想必贪污挪用银钱,必定不少,与高拱定是吃得肚满肥肠不可。

“臣附议!”

“陛下,张巡抚主政山东九年,政绩斐然,确实当得入内阁之人选也!”

赵贞吉的一通话,原本因为海瑞而沉寂下来的朝堂,再次热闹了起来,高拱的门生们,自然是反对的。

对于这个徐阶曾经的学生,高拱的门人是很反感的,张居正你就老老实实的委任地方就好了,朝堂之事,你就不要随便上来插手了。

你老师徐阶之作为,你作为他的得意门生,就别想着入阁之后,掌权为他翻案了。

“陛下,就因为张巡抚主政山东之政绩斐然,臣以为,当继续由张巡抚主政地方,统筹新法,如今我大明河南,江西,陕西等地,皆施行新法之时,各地主官巡抚,能力各有长短。”

“既然张巡抚能力非常,不如就让其前往河南等地,继续推行新法落实,”说话之人,乃是高拱的得意门生韩楫,如今乃是吏部右侍郎。

自从华亭驿馆纵火一案后,韩楫被救活后,入京述职,在高拱的极力扶持之下,隆庆帝对其也是青睐有加,认为韩楫乃是个忠臣,仕途上更是平步青云。

洪治帝登基之后,韩楫被正式的调任吏部右侍郎,成为了当年一同入翰林的那一批进士之中,第一个迈入正三品的高官。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韩楫,已经四十九岁了,这个年纪能够担任朝廷吏部右侍郎一职,可以说,若没有高拱等人的扶持,韩楫是没有丝毫机会的。

“陛下,臣举荐山西巡抚陈于陛,其自山西之后,对新法施行地方之举措,了解颇深,正是入阁之后,提善改正之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