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执川根本就不是在和盛挽辞商量,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宋清烟和沈栀也早知道了这件事情,二人都看着盛挽辞,等着盛挽辞点头。
沈栀有些忐忑,宋清烟却是泰然自若,仿佛早就知道结果会是如何。
“多谢王爷肯让王妃帮衬一二,只是沈小姐此去只怕不合规矩,毕竟沈小姐是闺中女子,婚事这等事情并没经手过,带入宫中去操办此事,不妥。”
盛挽辞想也不想,直接将沈栀从这件事情里面给剃了出去。
这等事情若是再让沈栀牵扯进来,鬼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自己本就不想引人注意,若是带上沈栀,筹备婚礼这等事情,还不知道要被多少人盯着,明明只是一个礼数周全的事情,却要引得众人侧目,对于盛挽辞来说可是一个大大的坏处。
“哥哥,我想去,况且哥哥与嫂嫂的婚礼我也是出了力的,也不是全然没有经验,莫非是盛大人嫌弃我手脚粗笨,脑袋不灵光不成?”
沈栀气鼓鼓的看着盛挽辞,她本事想着在这等事情上帮帮盛挽辞,皇上的婚事岂是那么容易操持的。
她虽然身无官职,却是沈执川亲妹,这等身份摆在这里,自然可以给盛挽辞撑腰。
“沈小姐多虑了,微臣只是害怕这等事情会连累了沈小姐的名声。”
盛挽辞一听这话就知道,这小丫头是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掺和进来,自己说什么根本没用。
“盛大人不必忧愁,沈栀是代替本王前去的,规矩上的事情,盛大人提点一二便是了。”
沈执川发了话,盛挽辞也不好再推辞,只能应承下来。
这两日的时间里,盛挽辞可是不得闲,专门将具体的事情都誊写了一遍,专门送到了沈栀的手里,让沈栀能提前知道入了皇宫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至于丢了世家小姐的体面。
皇宫之中,盛挽辞按照当朝的礼制,将一切事情都分配打理好,只等一切筹备好。
婚房和宴席的事情全都交给了沈栀来处置,反正盛挽辞都给出了具体的操办之法,沈栀只要按照册子上写的去操办便可。
至于其他的礼数,排场,都由盛挽辞来操办。
等盛挽辞拟定好章程去礼部的时候,可是吃了一个好大的闭门羹。
礼部的官员一个个的都有要事,全都在为难盛挽辞。
差事办不好可和他们礼部毫无干系,全是盛挽辞的过错。
偌大的礼部,硬生生是找不出一个能做主的人来,只有一些做不得主的小官在,一个个对着盛挽辞说的全都是推脱之词。
盛挽辞无奈的厉害,看着一屋子人,却没有一个理会自己的,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劳烦诸位给各位主事传个话,这等事情并非是我抢夺而来,我已经拒绝过,可皇上仍旧下旨,总不能指望着我抗旨不尊,两个时辰之后我再来,倘若还是见不到礼部能做主的人,此等事情便不再知会礼部,我直接拿出圣旨调配,也没人看违抗。”
盛挽辞静静看着一屋子人,只见这小官员都若有所思,她冷笑一声转身便走。
这个时候自己还愿意来找礼部一同操办此事,得了好结果必然是和礼部有关,也算是立了功的。
倘若是自己一个人拿着圣旨操持了这等大事,礼部才是真的一点脸面都没有了。
出了礼部,盛挽辞直接去了皇家寺庙那边去安排一应事宜。
希和公主嫁给当朝皇上,名字必然是要入玉蝶的,这等事情自然是需要提前安排一番。
不等盛挽辞在皇家寺庙将事情安排好,礼部尚书已经带着四位主事找了过来。
“盛大人这边忙着呢!”
礼部的人都是一张笑脸,仿佛从未难为过盛挽辞一样。
“尚书大人。”
盛挽辞见人家都来了,也很给面子的行了一礼。
“盛大人放心,我等都已经将手上的事情处理完毕,接下来全力帮衬盛大人操持皇上的大婚。”
礼部尚书可不傻,听到下头的人带话过去,立刻就明白了盛挽辞的意思。
倘若盛挽辞真的拿着圣旨去调配器具,准备所有的事宜,礼部却一个人都没出,那礼部才是大大的丢人,更显得他们在朝堂之中可有可无。
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帮衬盛挽辞把事情办好,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不会没了他们的那一份。
这就眼巴巴的上赶着找来了。
“如此,便多谢尚书大人。”
盛挽辞笑着应了下来。
有了礼部的帮衬,许多事情都变得简单起来。
就在筹备大婚当日迎亲的礼数规程的时候,靖安太子亲自前来过问,先前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直接将盛挽辞给堵在的办差的屋子里。
“孤来瞧瞧这大婚筹备的如何了!”
靖安太子一脸逾越,看着皇宫之中都为了这场大婚在忙碌,没有半分慢待的意思,他心里安稳了许多。
“物件儿都已经筹备好了,只等下头的人手去安排得当,如今正在筹备规程和人手,还要同皇上那边回了话,才能定下来。”
盛挽辞见了靖安太子,把心一横,只当是第一次见,行礼后规规矩矩的说起大婚的事情。
靖安太子的目光只在盛挽辞的脸上停留了一瞬,便立刻去看筹备大婚之礼的各项事宜。
盛挽辞心里稍稍的安稳了一些,靖安太子对这样的安排很是满意,这等规制,与册封皇后所差无几,只不过是没将那风印握在手里而已。
“瞧着你们准备的这般用心,孤也就放心了,这位大人还请一旁说话。”
靖安太子朝着盛挽辞一抬手,他自己率先走到一旁去。
盛挽辞只能硬着头皮跟上,心里不停的祈祷靖安太子和那希和公主一样,是个记忆力短缺的,忍不住自己这般模样。
“太子可是有话要说。”
盛挽辞稳定了心思,只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静静的看着靖安太子。
“孤只是觉得你有些面熟,似乎有过一面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