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本丁伟带着三万前军希望回头支援洪承畴的中军,但是却被代善率领正红旗与部分汉人、高丽人士兵拦了下来。

而太监监军张若麒率领的四万后军,在宁远城得知洪承畴于松山被围后,根本不敢率军前去支援,而是在城中等待战报。

随着洪承畴中军大败的消息传开,丁伟认为自己这三万人去了也于事无补,不如趁着皇太极攻打松山之际。

锦州城解围,正好可以率领自己的三万人支援锦州。

如此一来,至少保住了锦州,只要锦州、宁远二城还在大明的手里,辽东战场就还有转机。

更何况洪承畴率领的中军乃是八万精锐,就算是一时败了,也能依靠松山城坚守一段时间。

等到了锦州之后,自己再派人联系朝廷或是洪承畴,不论到时候朝廷是命令自己支援松山,还是坚守锦州,自己都可以发挥作用。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保存实力,暂避建奴的兵锋。

就这样,经过丁伟的仔细考虑,丁伟最终放弃了回援松山,选择了带领前军支援锦州。

当洪承畴兵败的消息传到京师,大明朝堂上下大为震动。

此时的大明刚刚经历辽东松山战役的大败,大明前后数十年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的关—宁—锦防线危在旦夕。

如此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大明文官们关心的不是如何收拾局面,而是上书弹劾兵部尚书陈新甲、监军张若麒等人的失职。

当然其中也有就事论事的部分文官,例如御史郝晋发言:“六镇长官(指逃命的马科、李辅明、白广恩、吴三桂、王朴、唐通)怯战,皆宜死。”

崇祯帝虽然也恨不得杀了这几人,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私下建议崇祯帝,眼下辽东大败,朝廷指挥得动的明军精锐几乎全军覆灭。

战斗力强的部队就吴三桂所部保留得最完整,现如今要想守住辽东,只有依靠吴三桂他们这一群地头蛇。

希望崇祯帝看在,吴三桂守宁远有功的情况下,法外开恩,功过相抵。

而马科、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人就罢免他们的官职,让他们戴罪立功。

只将王朴押解回京就行。

崇祯帝考虑了许久,最终还是听从了陈新甲的建议。

……

大明风雨飘摇之际,赵安趁着此前傅宗龙带着陕西精锐北上平叛之际,陕西兵力空虚。

赵安命令赵火带着他的第三兵团出兵陕西,将陕西也纳入西南互保的范围。

此时赵火的第三兵团下辖两个军,第三军军长由赵火自己兼任,新组建的第14军军长为李定国,至于空余的第15军番号,赵安打算在陕西招募。

赵安此次出兵陕西,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防范西北的势力趁机入侵大明。

明代实行的是两京一十三省,现在的陕西省包括后世的陕西省全境、甘肃省大部、宁夏自治区大部以及青海省的部分区域。

陕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甘肃部分,这部分区域成功的将西北的几股主要少数民族势力(藏、维,蒙、回)分割了开来。

避免了这几股势力连成一块,使得大明在西北保持了一个有利的战略态势,也是战略缓冲区。

进,可作为西进的补给站。退,可作为西北的防线。

所以陕西在赵安看来绝不可失,此时陕西的数万精锐被傅宗龙带出去覆灭于河南,要是赵安此时不出兵进驻陕西。

很难保证西北的固始汗,不会趁机入侵陕西。

要知道固始汗也可谓是一代雄主,自崇祯9年(1636年)起,固始汗相继打败了青海的却图汗、康区的白利土司、后藏的藏巴汗,统一了西藏、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和硕特汗国。

而此时西北新疆天山区域的瓦剌准噶尔部也日渐强盛,加上西北原本的叶尔羌汗国与归顺满清的漠南蒙古部,陕西可谓是四战之地。

对于收服陕西,赵安并不担心,因为这些年来,从陕西逃难到四川的难民非常多,赵安手下有非常多的陕西人。

他们在此之前,就曾经多次的请求赵安将陕西也纳入西南互保的势力范围,只不过赵安一直以时机未到拖延着。

当赵安下达了出兵陕西的命令之后,大量的陕西籍农民、工人、商人,选择了随大军一起回到陕西。

赵安出兵陕西之后,暂时没有选择拆分陕西,由于陕西太过重要,赵安选择了将张镇从四川调到陕西当省长。

而空缺的四川省长,赵安任命了一位叫孟盛的降官当省长。

这位孟盛,是四川省原本的一位大明县令,出身贫寒,刚正不阿。

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支持赵安的新政,在执行土改政策上,孟盛当时所在的县是执行的最好的一个。

赵安当时进行政府改制的时候,大部分明朝的降官,赵安都是降级使用。

只有包括这位孟县令在内的寥寥数人,在当地官声极佳,赵安没有对他们进行降级使用。

在之后的新政中,孟盛又因为工作出色,以及赵安需要他们作为榜样,拉拢、激励那些降官的原因。

很快的就将他升为了市长,而他也属于夏山重点考察的人之一。

经过了夏山的思想考核,又得到了张镇的能力认同,赵安决定,此次将孟盛升为四川省长。

他也是继杨嗣昌之后,第二个降官出身的正省部级官员。

为了便于张镇在陕西开展工作,赵安给了陕北高氏一个副省长的职位,毕竟这些年高氏替自己出力不少。

同时,赵安此举还有深意,表面上赵安此举是给高一功面子,是看在高一功的面子上才看重高氏。

但是实际上却是削弱高一功在高家的地位,毕竟陕北高氏是一个大家族,高一功家不过是其中的一房。

以往赵安与高氏的联系只有高一功,要是高一功没了,肯定会影响到赵安与高氏的关系。

但是随着高家另外的一房得以出任陕西的副省长,就算是日后高一功真的没了,也不会丝毫的影响赵安与高氏的关系。

赵安此番除了拉拢高氏之外,还给了高氏一封密信,希望能通过高桂英的关系将密信送到李自成的手里。

而高家的族老们,在得了赵安的副省长安排之后,根本没有过问书信的内容,就答应了替赵安传信。

赵安对高家的识趣,也是十分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