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适的叙述,记忆的画面再次打开。
身居三镇节度使的高适顺江而下,重走扬州路,高适回想起当年烟花三月的温柔乡。
再看着眼前硝烟弥漫的扬州城,恍如隔世。
他不知道是该庆幸这非常之危,成就了他的非常之功,
还是该痛恨这战火,让天下生灵涂炭。
手握重兵的高适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永王,完成平叛,在最后查看叛军名单时,高适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白。
他在永王起兵反叛的时候,为永王写下十一首诗,由于李白的影响力,这些诗广为流传。
永王兵败之后,他也犯了谋逆大罪,锒铛入狱,性命不保。
李白的夫人宗氏得知李白和高适的过往,前来为李白求情,高适秘密接见了,最后还放其归隐,却把李白搁在一墙之外。
高适派遣一个小书童前去询问,此时的李白身负枷锁,头发灰白,垂垂老矣。
书童问道:“李白,你本以皈依道门,有何又要入世?”
李白老眼浑浊,自知犯下弥天大祸,一屁股坐在地上,怯懦的回复:
“我修道总无进展,山海之间,何为仙人?
我与夫人隐居庐山,永王派人几顾茅庐,诚邀我下山相助。
我一生只求一个机会一展身手,虽然壮士暮年,怎能推脱?”
李白说着说着激动起来,最后言辞激烈的为自己开脱。
可是高适的书童一点都不惯着,自己回怼:“你不知道永王氏造反吗?”
“造反?永王不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吗?”李白茫然的念叨。
“哼~~兵马大元帅?你不知道如今这乱世天下,有多少人要称王称帝吗?”书童愤慨的点破那薄如蝉翼的谎言。】
“高适成功路上虽然艰苦,却是一路的历练,脚踏实地,从不轻言放弃,
宝剑越磨越锋利,虽有挫折,却当平常。
每每当为自己内功不足,返回再行内修,直到最终临危受命,诏命平乱。
非有非常之人不可用也,所以高适大才,大器晚成,适者,达夫,非高适莫属!
——易中天”
这一幕剧情出来之后评论区内冒出一长条评论,署名易中天。
没等观众们展开讨论,紧接着署名于丹的也发了一条长长的评论:
“李白,人性格豪放不羁,天生感性,可谓性情中人
,白又太白,亦天性夸张,天才艺术家,灵魂律动,最宜诗酒欢娱,实在不堪正事。
如此运筹,当然仕途坎坷,时运不济,理想不能实现。
——于丹”
两位文学大咖亲自下场,一下子气氛被点燃了。
“易中天老师说的真好,适者,达夫,封侯拜相非高适莫属。”
“是啊!做人做事还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大神出现了,于丹老师,我的女神,YYdS!”
“滚蛋,易中天才是YYdS,两条评论一对比,就知道易中天老师底蕴更深厚。”
“此刻的场景和胡姬酒肆异曲同工,只是角色互换了,高适成了上位者。”
“说什么呢,我高家可不会忘记约定,李白犯了谋逆这样的大罪,先祖还是派人细细询问,试图找寻营救的可能。”
“高适不管怎么样都把李白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高适真的脚踏实地,顾念旧情,如果他一心只为自己,根本不会接见李白夫人。”
“期待高适成功营救李白!”
【被捅破窗户纸的李白明白了自己是被骗了,永王利用了他渴望出仕之心,忽悠他助纣为虐。
“李白,你知道这是在哪里吗?”书童看李白没有反应郑重的提醒:“江夏,黄鹤楼!”
听到这两个熟悉的名字,李白猛然醒悟:“对了,高适,高节度使,我们年少相识就在此地。江夏,黄鹤楼,高三十五一定能救我~~”
书童听闻顿时又急又气,连忙斥责:“节度使与你旧情越深,徇私包庇的嫌疑越大,你说这样的话,你真不明白吗?”
书童说完气氛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不和你说了,看看这个。
使君让我告诉你,因为叛乱,处处都是江夏,处处都是这样的黄鹤楼。”
李白看着窗外硝烟四起满目疮痍,昔年灯火辉煌的黄鹤楼也付之一炬。
望着远处残破的山河,他落寞地低下头,心如死灰。
书童看着眼前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诗人,如今却如此落魄,心中不禁有些悲凉。
他叹了口气,转过身去,默默离开了房间。】
“这样就完了,说好的营救呢?”
“兄弟,谋逆,古代诛九族的存在,你说救就能救了?皇帝是你当的?”
“就是,高适有心营救,不也得慢慢来嘛!”
“李白也是的,好好的修道不行非得掺和这破事,这下把自己搭进去了吧。”
“郁郁不得志让李白作出了昏聩的决断,断送了他英明,给他的人生留下了污点。”
“于丹的老师的话真的不错,李白天才艺术家,最宜诗酒欢娱,实在不堪正事。”
演播室内,金和光细细品味剧本,看过易中天和于丹的评论后感叹:“写的真不错,
李白,高适,可谓一对最佳戏剧组合:
李白,字太白,理想不能实现,理想只能空想,理想最终空白,白字太白,夸张了的离谱。
高适,字达夫,崇高理想正合宜,崇高理想可实现,崇高理想能大成,适者达夫,现实中的实在。”
力巴博斯听着连连点头:“不错,他们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剧本中充分的展现了:文化的内质支撑,艺术的鲜活表现。就像李白和高适。”
伊宕启步也面露赞许的神色:“李白与高适这一对最佳戏剧组合,
通过分分合合,聚聚散散,旁敲侧击,对比衬托,
充分表现了君子和而不同,外露与内敛,动与静,
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哲学,审美哲学,甚至是社会人生哲学。
国学内敛其中,真的无懈可击。”
伊宕启步的点评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掌声响起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