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 第244章 老朱对朱标的教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隋。

开皇二十一年位面。

大兴城皇宫,东宫太子府内。

且说此时正春风得意的隋太子杨勇,在看到天幕上显现出来的朱标所受到的待遇之后,他承认他也慕了。

尤其是听到秦明介绍朱标时说的那句:同时也是中华两千年历史上,唯一一个地位最稳,权力最大的太子时。

更是让他的原本就脆弱无比的心里,霎时间仿若遭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特么的。

他不禁在想,为什么同样是太子,朱标这厮的命就这么好!

他甚至敢断言,就秦明介绍的话语一说出口,就没有一个太子不羡慕朱标的!

只因朱标这家伙也太幸福了!

不仅拥有老爹老妈极致的宠爱和信任。

还拥有不逊色于皇帝的权力。

就连朱标的一众弟弟们,也没有一个敢不服他的。

可以说,朱标的待遇,几乎成了历代王朝的太子,最为羡慕的对象。

杨勇忽然想起自己的遭遇:“和朱标一样,孤虽然也是父皇和母后所生的嫡长子,大隋唯一的正宫太子。”

“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孤的父皇却对孤百般打压。至于母后,更是偏宠二弟晋王杨广,对孤极为不喜。”

“若不是得益于天幕的曝光,孤现在只怕还是废太子一个,至于所谓的皇家亲情与兄弟之情,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孤,比起这明太子朱标,待遇实在是不值一提。”

不怪他心里不平衡。

怪只怪他爹不是朱元璋,而是一代雄猜之主杨坚。

杨坚对待他的态度,和朱元璋对待朱标的态度。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他,就是被老爹杨坚按在地下摩擦的那一个。

另一边,大兴皇宫内。

正在观看天幕的隋文帝杨坚,当看到朱元璋就这么轻易的将手中所有权力都交给朱标之后,和杨勇一样,他也震惊了。

杨坚无不震惊的说道:“这明太祖朱元璋,该说不说,他对太子的宠爱也太离谱,心也是忒大了些。”

“想他纵然是一代开国皇帝之君不假,可自古以来皇帝与储君之间的明争暗斗,他难道就不知道吗?”

“太子虽是储君,可终究也是臣。”

“再者,那可是皇帝手中所有的权力,以及文武班底,就这么一个不留的,全都轻易的打包给了太子?”

他不理解:“这要是有朝一日太子一旦心怀异志,想要谋反的话,那岂不是振臂一呼,顷刻间就能将他这个皇帝赶下台?”

想想太子振臂一呼,就能号令文武百官逼宫的画面,这要是发生在他所统治下的大隋,那得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他杨坚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似这般把小命交在儿子手上的操作,他可不敢轻易尝试。

贞观三年。

长安,东宫太子府内。

此时少年的李承乾虽然年纪还小,但自幼的早熟的个性,还是让他看清楚了天幕上朱标所受到的待遇,那是令多少太子可望而不可求之事。

李承乾羡慕的说道:“所以这就是仙人口中,实力最强,地位最稳的太子朱标么!比起他,我这个太子当得,啥也不是!”

…………

秦明:“朱标之所以地位稳固,除了他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受宠的儿子之外,还因为朱标兼具了嫡长贤三个优点。”

“朱标是嫡长子,在古代宗法社会,他本来就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这个自不用说。”

“此外,朱标的能力之优秀,也是历代太子中的佼佼者,甚至说是第一人也不为过。”

“朱标有多优秀呢?用朱元璋的话来说就是:我这个儿子,怎么看怎么优秀。”

“朱标少年时,朱元璋就唯恐他长大以后,就忘了稼穑之难,百姓之艰,于是在朱标很小的时候,就安排他到凤阳老家去祭拜祖陵,顺便探查各地风土人情,使其知晓民间百姓的好恶,以及民众生活之艰难。”

天幕上,跟着显现出朱标少年时期,跟随父亲朱元璋在民间体察民情时的画面。

画面中,父子二人每到一处,老朱都会悉心给儿子讲述百姓生活之艰辛,教导朱标不要因为当了太子,就好逸恶劳,成为盘剥百姓之君。

朱标听在心里,自此对百姓极为爱护。

及年长以后,所奏所行,也多为宽仁之政。

西汉,文帝十年。

汉文帝刘恒作为第一位开创治世的皇帝。

对于天幕中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教导,他见了,不禁大为赞赏。

“朱元璋及其子朱标,乃有仁德之风,真不愧为天下之主也,国有仁君,天下之幸也!”

想他刘恒,当初为代王时,治理代国一地,就曾多次在民间走访采风。

只有深入调查了解百姓生活之难,以及他们需要什么,为君者才不至于被手下身居高位的官员言语所欺骗。

故而对于朱元璋能亲自带着太子走访民间这一举动,他甚为推崇。

刘恒:“朕决定了,只待太子年岁稍长一些,朕也要带着太子去民间走访。不知民生疾苦 ,焉知治国之不易?后人之行,可以为师矣!”

秦明:“至洪武十年时,朱标次子朱允炆出生,此时的朱标已年满二十二岁,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下令今后一切政事,先交由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自此,朱标开始了他长达十五年的太子监国生涯。”

“朱标监国期间,朱元璋让他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并告诫朱标说:‘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

“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

“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着办,才能保得住天下。’”

秦明:“不得不说,在教育太子方面,朱元璋无疑是成功的,他的言传身教被朱标牢牢记在了心里。”

“自此之后,太子朱标凡是处理政务,皆刚中有柔,柔中亦是带有刚,虽为仁德之君,却不失为明断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