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最后一个节目已经演出完毕。

就在观众们准备起身离开时,主持人快步走上舞台,说道:

“请大家留步!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华夏的许参先生,接下来,他将为大家送上此次音乐节的最后一部作品!”

其实,主持人的报幕全程使用的是意大利语,并没有用其他语言重复。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理解他的意思。

毕竟,听不懂意大利语的人可以通过舞台两侧的实时字幕了解内容。

更何况,来到这里的观众要么有当地朋友陪同,要么随身携带了翻译器。

因此,主持人所表达的信息,大家自然是清楚的。

所以,当话音刚落,场内瞬间沸腾了起来。

观众们纷纷停下脚步,脸上写满了惊讶与期待。

“我没听错吧?他说的许参是那个许参吗?”

“还有附加节目,这附加节目还是许大神亲自上场,这是中彩票的节奏啊!”

“这下可赚到了!没想到还能听到许参的现场演奏!”

“我还以为我的翻译器出了问题,刚想开喷,没想到居然是真的!国货之光!”

“赶紧发个朋友圈,馋死那些没来的!”

……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许参走上了舞台。

说实话,到现在为止,大家还不知道许参要表演什么样的节目。

以往主持人报幕时,总会详细介绍节目内容,可这次却只提到了许参的名字,对节目信息只字未提。

这是主持人的疏忽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负责人杰弗里斯在通知主持人时,压根就没提到节目详情。

那么,是杰弗里斯忘记告诉主持人了吗?

当然也不是!

真相是,当杰弗里斯得知许参答应登台时,激动得完全忘了询问节目信息。

不过,这都是小事。

毕竟,许参的临场发挥能力早已深入人心,他的才华和创造力无需多言。

再说了,许参还缺作品吗?

毫不夸张地说,许参随便拿出一首,都足以惊艳全场。

尽管如此,杰弗里斯心中仍有一丝遗憾。

他暗自想着:“可惜了,要是提前知道许参会来,我一定让他准备一首爵士乐!”

虽然锡耶纳爵士音乐节并没有限制节目的题材。

但作为此次音乐节的总负责人,杰弗里斯还是希望许参能为这场盛会演奏一首爵士乐。

那样的话,他就功德圆满了。

要是许参能够拿出一首爵士乐,定能成为锡耶纳爵士音乐节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后,但凡提起锡耶纳爵士音乐节,大家都会想起他这位总负责人杰弗里斯。

就在杰弗里斯内心戏爆棚、思绪万千的时候,许参已经从容地坐在了钢琴旁。

其实,早在登台之前,许参就已经想好了要演奏哪首曲目。

虽然他没有杰弗里斯那么多内心戏,但他却有点强迫症。

在这种音乐节上,最后的节目当然要扣题才行。

没错,许参决定演奏一首爵士乐。

对于他这样一个有点强迫症的人来说,唯有此,才能算得上是首尾呼应。

舒服!

当许参走上舞台的那一刻,无论是台下的观众,还是与他同行的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锁定在舞台上。

宋宇除了注视着舞台,还不忘瞥了一眼郝建。

郝建没来由地缩了缩脖子。

此刻,舞台上的灯光缓缓暗了下来,一束追光灯打在了舞台中央的钢琴旁。

许参坐在钢琴前,轻轻调整了一下座椅的位置,随后将双手放在琴键上。

随后,一段悠扬的旋律缓缓流淌出来。

就在这旋律响起的一瞬间,杰弗里斯的脑海中仿佛炸起了一道惊雷。

他立刻意识到,这首曲子他从未听过,他非常确信这一点。

杰弗里斯的心跳开始加速,目光直勾勾地盯着舞台,整个人仿佛被钉在了原地。

如果不是那美妙的旋律依然萦绕在耳边,他几乎要以为自己的大脑已经宕机了。

作为音乐领域的专家,他怎么可能听不出这首曲子的精妙之处?

他甚至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首爵士乐。

然而,令杰弗里斯感到困惑的是,这首爵士乐与他以往听过的任何作品都有些不同。

其实,许参拿出来的曲子是《So what》。

这首曲子,在地球上出自迈尔斯·戴维斯的经典专辑《Kind of blue》。

杰弗里斯之所以感觉到不同,是因为这首曲开创了模态爵士(modal Jazz)的先河。

这么说吧,这首曲子,在地球上可是爵士乐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

《So what》摒弃了传统的复杂和弦进行,采用了基于调式(mode)的即兴演奏方式。

整首曲子主要围绕两个调式展开:d多利亚调式(d dorian)和Eb多利亚调式(Eb dorian)。

这种简约的和声结构为乐手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让他们可以专注于旋律和情感的表达。

此时,不只是杰弗里斯,所有懂音乐的人,尤其是懂爵士乐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站直了身子,死死地盯着舞台。

旋律从许参的指间蹦出,极具感染力,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曲子的开头以一段低沉而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拉开序幕,仿佛在轻轻叩击听众的心门,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优雅。

音符如流水般轻盈地流淌,带着一种慵懒却又充满力量的情绪。

曲子的核心建立在多利亚调式上。

这种调式赋予了音乐一种独特的色彩。

既不像大调那样明亮欢快。

也不像小调那样忧郁沉重。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带着一种中性的、略带神秘的气质。

音乐在简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既有爵士乐特有的即兴与自由,又有一种内敛的哲思,仿佛在问:“So what?”

《So what》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与克制。

没有复杂的和弦进行,也没有炫技式的演奏。

而是通过简单的旋律和调式,创造出一种深邃而广阔的音乐空间。

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情感共鸣。

仿佛在提醒我们,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的事情,其实都可以用一句“So what?”来释然。

这不仅是一首音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用音乐告诉我们,面对世界的纷繁复杂,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或许才是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