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身边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看起来也有些不满,皱着眉头。

顾永安脸色有些涨红,局促的道:“林局长,我……”

没等他“我”出个所以然来,郑橘子就笑着说道:“您就是林局长?我听顾大哥刚刚提起过您,他说现在国家现在出口创汇的任务很紧张,您身为领导冲锋在第一线……”

郑寒秋……你是什么人的马屁都能拍,就刚才之前你听过这个人吗?

拍马屁只是前奏,郑橘子接着道:“其实我们也不想来的,听说这里的消费水平不是顾大哥那点儿工资能够承受的。

但是我们厂子的产品就是针对日本的食品市场的,顾大哥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日本的饮食习惯,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出口创汇为祖国带来外汇储备,让自己的家乡能够有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村里的乡亲能够早日脱贫致富,

所以才自掏腰包带我们来体验一下日式餐饮,让我们厂子以后的产品能够更加贴合客户的需要。”

“我一看您就面善,一定是有您这样严于律己的领导在前面以身作则,顾大哥才会跟随领导的步伐兢兢业业的做事,虽然我们顾大哥不喜欢邀功显摆、含沙射影,但是我相信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绝不会因为旁人歪曲事实的鬼话就误会真正干实事的同志。”

得,还不忘给人补一刀,这“小人”你是玩明白了。埋头用餐的郑寒秋觉得冷饭团也别有一番滋味了。

站在林局长身边的单依行脸都要气白了,没指名道姓却定义是“歪曲事实”。偏偏就因为没指名道姓,他还不能对号入座。

“小姑娘,你们厂?你有啥厂?!”

郑橘子好孩子模样的点头认真的回答道:“石山竹器厂。”

“我们厂现在还不出名,甚至我们石山县都还不出名,但是我相信以后我们石山竹器厂不但在国内,就算是在国际上都能有响亮的名声。”

听到这个名字,两人的表情都有了变化。

不管是池川小次郎还是那数亿日元的订单的事情现在都很出名,连带的根本没名气的石山竹器厂这会儿也是大伙议论的焦点。

虽说那盘棋最后的结果没有公布,但是这么大的外贸订单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子给拿下了,还是挺振奋人心的。

人家向日本出口餐具,体验一下日式餐饮确实合情合理。

瞬间顾永安自掏腰包为群众做好事的事情就显得高风亮节。

倒没有人质疑他们为什么会在一起,顾永安的家乡是石山县,此举说是为了帮扶家乡确实说得过去。

单依行忍住脱口而出问道:“你就是那个橘子。”

郑橘子板起了脸:“什么叫‘那个橘子’?我没有名字吗?”

单依行反驳:“你的名字不就是橘子吗?”

郑橘子可不惯着他,“橘子怎么了?那也是我的名字,为什么要加‘那个’说得我跟啥东西一样,难道你愿意被人当面说‘那个东西’?”

单依行气红了脸,这气又只能噎在喉咙里,他难道还跟个孩子辩解自己不是个“东西”?

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领导肯定不可能一句话都不说。

有杨家的关系在林局长也想要提携顾永安,更何况人家也是真才实学的,每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都是可行性建议,让他在大领导面前也有光。

只是有的事情不能做得太明显,毕竟人家来自己部门还没一年若是直接提拔会让老员工不服气。

今天遇上就好说多了,人品和能力都没话说,今年的晋升机会怎么都要给人家留着。

当然,领导还是要有领导的体面,口头说教了几句不妥之处又肯定了这种主观能动性,这顿饭就挂他名下了。

都做东了,林局长也就顺理成章的坐下来跟他们一起用餐了。

传说中是个小孩子他以为怎么也该是个初中生或者高中生,眼前看到真人竟然是小学生。

郑橘子……你礼貌吗?我已经上初中了。

不过接下来的聊天还算是愉快,林局长心里不知道遗憾了多少遍,这姑娘怎么才12岁啊,要是再大个几岁,怎么样都要想办法使劲让她上大学然后来自己商务部。

嗯,一般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魔都大学是有少年班的,特殊人才15岁就能上大学,这不就是特殊人才吗?

要不是她长得实在没办法蒙混过关,他甚至都想要不要怂恿人家在户口簿上做点手脚,把年龄改大一点点,能早点被自己招进来。

虽说她说话还有那么点稚气,但是他可以肯定这姑娘的心理年龄一定能经受住大学的考验。

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家长能教出这样的孩子,越是往下聊,就越想认识这孩子的家长,要是可以他都想认她做干孙女了。

一顿饭还算愉快的吃完了,等他们起身的时候有两个人走了过来,显然是在等着他们用餐完毕就过来搭话的。

“橘子小姐,寒秋小姐,我们想和你们谈谈。”虽说肤色一样,但一开口就知道不是华国人,正是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位日本商人三井,而他旁边站着的中年人则是当时跟池川小次郎一个包厢的人。

郑橘子问:“谈什么?”

三井道:“我想谈谈我们的合作。”

郑橘子心里暗道:合同都签好了,你不会是来谈违约金赔偿的事情吧?那她也是可以接受的。脸上却笑盈盈的问:“合同不是已经签好了吗?你想谈什么?”

三井:“我觉得我们合作的细节还能再商量。”

他现在也是头痛,也不知道是哪个鬼才弄的合同,他明明是看过才签字的,但是后来细品才发现违约的话违约金居然这么高。

是的,他想违约。

倒不是东西真就不好,而是这东西毕竟与市面上传统一次性筷子的材料不同,市场的接受度究竟如何他心里没底,一口气签约的数量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