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四月份,赵云川参加殿试的时候。
殿试作为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核,是无数士子梦寐以求的舞台,由皇帝亲自策问,选拔出天下英才。
考试地点设在金碧辉煌的保和殿,这巍峨的宫殿彰显着皇家威严,也承载着万千学子的仕途梦想。
殿试当日,天色未明,赵云川便早早起身。
他身着一袭淡青色整洁笔挺的长衫,对着铜镜仔细整理发髻,简单用过早餐后,便跟着槐哥儿乘马车去参加殿试。
来到紫禁城,只见宫门巍峨,守卫森严。
赵云川随着一众考生,在宫门外静静等候。
这和以前在故宫参观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终于,宫门缓缓打开,考生们依次进入。
踏入保和殿,殿内庄严肃穆,巨大的龙椅之上,皇帝高坐。
大家恭恭敬敬地对皇上行礼,低垂着眼睛不敢直视龙颜。
赵云川也随着众人一同跪地,行三叩九拜大礼,口中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整齐而洪亮,在空旷的保和殿内久久回荡。
礼毕,皇帝威严的声音响起:“众卿平身,今日殿试,旨在广纳贤才,望诸卿畅所欲言,勿要拘谨。”
赵云川缓缓起身,依旧微微垂首,他能感受到皇帝的目光如炬,在考生间一一扫过,心跳陡然加快,掌心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紧接着,太监展开黄绢,宣读策问题目。题目关乎民生水利与边疆防务,皆是当下朝廷的紧要事务。
赵云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迅速在脑海中梳理思路,将平日里积累的学识和对时事的见解一一调出。
拿起毛笔,蘸饱墨汁,赵云川开始作答。
他的笔触沉稳有力,字迹工整娟秀,先是阐述了民生水利对国家根基的重要性,提出兴修水利、合理调配水资源的具体举措;而后又论及边疆防务,分析了当前局势,并给出加强军事训练、巩固边防堡垒的建议。
书写过程中,他偶尔抬眼,观察殿内其他考生的状态,只见有人奋笔疾书,有人皱眉沉思,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奋力一搏。
保和殿内安静极了,唯有毛笔在宣纸上游走的沙沙声。
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
皇帝走下龙椅,步履沉稳地在考生间踱步,目光逐一扫过众人的答卷,所到之处,考生们皆紧张得大气不敢出,头垂得更低了。
考试考得不只是学识,还有心态。
待皇帝走到赵云川面前时,脚步忽然一顿,目光落在他的答卷上,久久未曾移开。
只见他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之色,赵云川只觉一道威严的身影停在身侧,紧张得呼吸都急促起来,手中的毛笔都微微颤抖。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赵云川鬼使神差般抬起头,目光直直撞上皇帝那深邃的眼眸。
一时间,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两人四目相对,周遭的一切都模糊成了背景。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饶有兴味的光芒,似乎对赵云川这大胆的对视感到意外,而赵云川的心脏疯狂跳动,脑海中一片空白,满心懊悔自己的莽撞。
但此时正在考试,二人都未言语,时间仿若凝固了一瞬。
紧接着,皇帝神色如常,若无其事地转身,继续朝下一位考生走去。
赵云川望着皇帝离去的背影,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狂跳的心脏平静下来。
他拿起笔,定了定心神,重新将目光聚焦在试卷上,开始逐字逐句检查起已经写好的内容,确保条理清晰、用词准确。
就在这时,腹中一阵突如其来的鼓胀感让他脸色骤变。
那股想要放屁的冲动如汹涌潮水,一波接着一波袭来,他心里暗暗叫苦,这要命的时候,怎么偏偏出这种状况!
他偷偷抬眼,瞧见皇帝正不紧不慢地朝另一位考生走去,赶忙坐直身子,夹紧双腿,试图将那股“浊气”死死憋住。
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发出不可挽回的声响。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那股难受劲儿愈发强烈,他的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牙关紧咬,连握笔的手都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的脑海里天人交战,一边是生理上的急切需求,一边是对冒犯龙颜后果的恐惧。
身旁的考生依旧全神贯注于答卷,对赵云川的窘迫毫无察觉。
而赵云川却感觉度秒如年,每一秒都在挑战着他忍耐的极限,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皇帝赶紧离开这一片区域,可皇帝似乎有意停留,在几位考生身边驻足许久。
赵云川的呼吸愈发急促,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整个人都在极力克制的颤抖中,他不断告诉自己,再忍一忍,再坚持一下,绝对不能在这关键时刻出丑。
就在那股屁意即将冲破最后防线的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那股汹涌的生理冲动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硬生生拽了回去,原本紧绷到极致的肠胃,慢慢放松了下来。
赵云川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膀瞬间垮了下去。
真不容易,总算是将这一关过去了。
殿试结束后,考场上的紧张氛围仍未消散,考生们陆续离场,赵云川随着人群走出保和殿,望着头顶的蓝天白云,总算是大大的松了口气,这下,他就不怕憋不住屁了。
按照惯例,殿试次日,阅卷便正式开始。
清晨,阳光还未完全驱散紫禁城的寒意,一众读卷官便身着朝服,神色庄重地走进阅卷场所,他们皆是朝廷中饱学之士,肩负着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的重任。
读卷官们先将所有试卷进行初步筛选,按照答题的优劣大致分为不同档次。
随后,对那些有望进入前列的试卷,进行更为细致的研读。他们逐字逐句品味考生的观点,考量文笔的优劣、逻辑的严密程度以及对时务分析的深度。
经过三天紧张而严谨的阅卷工作,读卷官们将挑选出的优秀答卷呈递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