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凛冬长夜 > 第434章 利益之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本以为灾民一事,很快便会告一段落,然而,事与愿违,天不遂人意。

1641年,7月。

吴江一带受灾的灾民尚未全部处置完毕,杨家父子布置在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的暗探纷纷来信,送到杨琮手上。

看完这些信件,杨琮眉头紧皱,因为上述这些区域,在六月时,统统遭遇大旱,蝗虫四起,再加上山东连续几年受灾,农田欠收,瘟疫流行,加之官府横征暴敛,农民大饥,饿殍载道,尸体盈野。

一名叫做李青山的山东人,在寿张集,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渠魁”。

关于这名叫做李青山之人,潜伏在山东的暗探有稍微详细的记载。

李青山本是当地的一名义士,因帮助饥民买粮而与屯粮不售的奸商发生冲突,失手将其账房先生打死,因此,被逼无奈的李青山这才选择造反起义。

本来杨琮是不会搭理这个叫做李青山之人,奈何,李青山的造反势力发展的极快,仅仅只是过去了不到一月的时间,李青山就在山东聚集了近万人,若是放任其继续发展下去,要不了几个月,必然会有大量的灾民为了谋生而加入到李青山的叛军麾下。

李青山的造反,看似与杨家父子无关,可实际上 ,双方确实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那就是,灾民。

对于杨家父子来说,大明遭受天灾,就是他们可以趁机从大明身上使劲薅羊毛的时候。

若是李青山造反的事态很快便会被当地的官府镇压下去,那对杨家父子完全没有什么影响,可若是当地官府无法快速镇压,再加上当地受灾的百姓数量众多,李青山的造反队伍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庞大。

而跟随李青山造反的人越多,杨家父子能够从大明身上薅到的羊毛也就越少。

因此,双方的目的虽然都是一样的,但却在灾民身上,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分歧。

……………………………………………………

考虑至此,杨琮抬手给杨三生写信。

信中,杨琮先是说了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遭灾一事,并再次提到,延迟售卖‘新大陆’开拓权一事,然后又把山东李青山的事情说了遍,最后,信中的结尾处,杨琮特意提到了,他准备启用潜伏在山东的暗探,与李青山进行联络,若是无法说服李青山归降,那就只能帮助大明尽快除掉李青山。

否则,李青山的造反事态愈演愈烈,必然会导致大量的灾民为了求生,跟随李青山一同造反或被强制裹挟。

……………………………………………………

为何杨琮会对李青山造反一事,这么上心,却对如李自成、张献忠这些造反的流寇漠不关心。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青山造反,触碰到了杨家父子的核心利益,人口。

李青山虽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同为反贼,但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只是在大明的腹地,如河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流窜,这些地方距离沿海太远,杨家父子望尘莫及。

可李青山不一样,李青山造反的地方乃是山东,这山东又是临海之地,因此,造反的李青山需要人口,而杨家父子也需要人口,双方在人口这一点上,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杨琮虽然是海寇出身,可经过这些年的磨砺,再加上其子杨三生不停地开疆扩土,让他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出现与杨家父子争夺人口的势力,要么臣服,要么死亡,根本没有和平共处一说。

……………………………………………………

十日后,甲米地军港,一艘来自笨港的军用通讯船靠岸,不久后,杨三生收到了其父杨琮的信件。

看完信中的内容,杨三生也对父亲的做法表示认同,因为,据他所知,这个造反的李青山,在大明造成的影响力还不小。

李青山起义后,率军驰骋中原,抗官兵,截漕运,攻打州府,屡屡攻陷附近州县,震撼山东。

同时,他还控制运河沿线的安山、韩庄等八闸,凡过往官府粮船,均需缴纳所载漕米的十分之三,方予放行。

通过截获漕运的方式,李青山解决了义军的后勤供应,然而,这种行为并非李青山发明,而是李青山根据《水浒传》,效仿宋江的做法,为之后谋取招安铺平道路。

而正是因为李青山模仿《水浒传》中的种种举动,导致李青山被朝廷大军剿灭后,大臣左懋第上书朝廷禁毁《水浒传》一书,崇祯十五年六月,朝廷下旨命兵部尚书龚彜负责查禁事宜。

“看来今年暂时无法对海参崴堡进行支援了。”

放下手中的信件,杨三生走到窗台边,看着窗外一片繁华的景象,喃喃自语道。

……………………………………………………

山东,青州府莒州(今山东日照)。

一艘来自福建的运粮商船抵达莒州港,船上的几名主事之人,迅速从船上走了下来,几人还未走多远,立刻便被早就等候在港口的一群人拦住了去路。

“赵东家,此番运载的这批粮食,我周家还是按照此前的价格,统统收购了。”

来人是莒州周家的管事,此人一脸傲慢的走上前来,盛气凌人的说道。

“周管事莫不是在说笑,如今山东受灾,这米价都涨到了每石四两银子,周管家却想用平时的低价购买,真当我赵某是棒槌?!”

赵东平脸上带着些许嘲讽,嗤笑道。

被赵东平戳破了心中的算计,周管事也不恼怒,继续道:“赵东家应该明白,想要在这莒州做生意,若是没有我周家的庇护,赵东家的这船粮食,恐怕是卖不出去!就算是运出了城,也得万分小心!如今这山东地界,可不太平!”

“怎么,这偌大的莒州,全都是你周家的?”

赵东平不屑道。

“赵东家这话说的对,也不对,莒州虽不是我周家的,但赵东家若是离开了这莒州,恐怕寸步难行。”

周管事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一点都不在乎脸色阴沉,快要发怒的赵东平。

听到这话,赵东平脸色难看,这番话明显就是威胁,他此次乃是奉命前去寿张集与造反的李青山接触,而这一船的粮食,正是用来与李青山交好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