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六四一年二月九日,大夏国于南京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在文武百官的赞拜下,徐晋身着明黄色绣金龙袍,头戴皇冠,于太和殿中昭告上天,继而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武定”。

登基大典的仪式庄重而复杂,由大夏礼部全权操办,场面宏大而热闹,三千最精锐的近卫军被布置在皇宫各要地,用以保障大典的顺利举行。

当听说新皇准备定都至南京后,江南的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而两广地区却是一片义愤填膺,尤其是广州府和桂林府的老百姓,大伙儿都非常的不开心。

在如今的大航海时代,南京是较为理想的政治中枢,此地临江近海,航运发达,便于控制长三角和珠三角,政令也能更好的辐射到北方,从这点而言便比广州或桂林强不少。

像广州也有自身的优点,但离北方实在是太遥远了,况且一旦将来南洋有变,大夏在马六甲地区购置的海上长城奔溃,那么这座沿海城市便会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而就算面临此况,南京却仍有着不错的战略纵深可供周旋。

北方的经济较为落后,但又有着极低成本的养马地和大片农耕区,这二者一结合就会产出强大的军队。

从历史上来看,倘若南北经济差异过大,北方的经济长期得不到振兴,那么当地便很容易滋生出叛乱势力,因此定都南京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比起广州而言能够更好的辐射北方。

同样的道理,倘若定都燕京的话又太北了,不太适宜这个海权时代。

武定元年四月,就在登基大典刚过两个月之后,另一场盛大的封赏仪式于南京城举行,并由夏皇徐晋亲自坐镇。

在统一战争中大夏诞生了许多赫赫战功之辈,这些将士的军功一直按捺不封,便是为了等待今日之庆典,这是一场股权分配。

此前之所以没有大举封赏,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时的明朝还在苟延残喘,伪顺仍在负隅顽抗,肯定会有人不服气,“凭什么封他为公,而我就是个候?”

“老子后面还有机会立功呢!”

而对于那些已经封了爵位的功臣,荣誉到手之后那股冲劲也很容泄掉,直到这时,天下已经大定,此时进行最终封赏,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太和殿中铺满红毯,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宝相庄严,礼部的乐队则布置在殿内的角落,随着那些喜气洋洋的功臣进殿,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场mVp结算仪式便正式开始。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前将军马户功勋卓着,忠勇无匹...”

“朕思尔忠心耿直,为我大夏立下赫赫战功,故今封马户为英国公。”

“后将军罗延康南定百越,战功卓越,且为人勤勉忠贞,今封其为梁国公。”

“封左将军赵仁义为韩国公。”

“封右将军郑元秋为宋国公。”

“封吏部尚书颜昭为虞国公...户部尚书于三为陈国公...”

马.罗.赵.郑.颜.于这六人属于黑风寨时期的元老级人物,这些年皆为大夏立下赫赫功劳,有战功也有内政之功。

这六人作为大夏的原始股,功劳和资历都摆在那呢,因此被封做国公众人都早有预料,值得一提的是,大夏的国公虽然可以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但却没有封地和采邑,更多的则是荣誉称号。

当然了,作为公爵自然会有较高的政治待遇和一笔不菲的俸禄,这是在所难免的。

国公的称号徐晋仅颁发了六个,而且都是小国,这是因为接下来的很多年里,大夏还要向海外扩张,若是一下子封到头了,以后再立功勋可就没得封了,就只能赐异姓王。

这六位大公自然个个惊喜万分,尽管他们已经身居高位,但没有人不希望得到大家的敬仰和羡慕,更何况这是光耀门庭的大喜事。

事前徐晋已经跟这些老兄弟通过气,并告知他们国内不会封藩也不会封地,如果想要领土的话,未来会有机会去海外自己打的。

除了这六位国公之外,徐晋还封了七八个侯爵,比如西平候孟信,此人在辽东战场上表现出色,降夏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又替大夏收服了李定国,故而得此嘉奖毫无问题。

秦良玉老夫人在倭国立下不少战功,被封做武安侯,领朝鲜督抚,孙传庭被封为安远侯,领扶桑督抚,雷老豹是为威远侯,任吕宋督抚。

大夏对于这些地区的控制还不够完善,而后者又往往远离本土,继而叛乱频发,若遇大乱,镇守此地的督抚有权调动辖内的所有兵力平叛,一切从效率角度出发。

不过督抚却不能擅自带兵离境,否则将会被视作谋逆,一应境外军事行动都需经过大夏中枢的许可。

除了这些公侯之外,大夏亦诞生了十一名伯爵,例如靖安伯马祥麟,忠勤伯赵元基,武威伯黎忠.忠勇伯薛光武,淮山伯魏韬,克虏伯李定国等人,俱是立下赫赫战功之辈。

李定国归顺大夏的时间不长,虽然也立了些战功,但与那些大夏嫡系元老却不能相比,再加上此人又极为年轻,故而还是徐晋力排众议给他讨了个封。

大西虽亡,然张献忠仍带着一些余孽在蒙古地区活动,徐晋此举也是为了安抚李定国,让他彻底成为大夏的一份子,同时让这少年感恩戴德。

而在这场封赏大典的后半段,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色,首先登场的便是前明末代皇帝朱由检的封赏。

此人自然是不愿意来的,让这家伙接受新朝的册封比杀了他还难受,因此在接到召唤时,朱由检便直接在劳改营装起了病,好在徐晋也没计较这些,只是当场册封朱由检为“明国公”。

朱由检被安置在位于崇明岛上,未得召见不得擅自离岛,岛屿周围设有交替巡逻的卫戍军。

大夏之所以对这朱明一家持怀柔态度,主要还是因为这样做性价比较高,只要朱由检一家老小活着,且受到了大夏的册封,那么日后再有人想打“反夏复明”的旗号就得琢磨一下合不合适了。

再者,大夏文武中有不少前明降官降将,此举也能团结和安抚这些人,并且还能彰显夏皇徐晋的宽宏仁慈。

另外,曲阜孔家的家主孔胤植也出现在了这场盛典中,此人来之前就知道没啥好事,但又不敢拒绝那位暴君,只好黑着脸硬着头皮上阵。

“草民孔胤植参见陛下...”

随后,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此人被夏皇徐晋当众革去了衍圣公的头衔,接着又被封为“摇摆侯”,虽然没有封地和采邑,甚至连俸禄都没有一文。

但好在是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