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新币能用来缴税才是老百姓最看重的,若是不能的话,谁他妈拿货真价实的银子来换这玩意。

很快,龙兴银行的柜台前排起了长龙,有市井百姓也有许多乡绅大户,后者的皆颇有家资,那么多的银子一个人肯定拿不动,于是便雇上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将沉重的箱子抬来。

程员外身高体胖肚皮滚圆,此人是这一片有名的粮商家产极为丰厚,后保乡军入城后将众大户狠狠的榨了一番,这程员外自然没逃得了,七成的身家皆被充公。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比寻常百姓阔绰的多,别的不敢多说,一两万银子总是有的。

这几天听到这保乡军要搞什么新币,程员外本不屑一顾,但奈何家中的银锭日后就不让用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带上五千两银子来兑换,顺便看看新币的成色。

银行的小吏将那口箱子打开,里面白花花的一片皆是码的整整齐齐的银锭,顿时引得大厅内的百姓一片惊呼。

程员外见此不禁有些得意,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即便被没收了那么多家产,但只要脑子还在,这钱迟早能再赚回来。

很快,又来了两名小吏帮忙,三人拿上手称之类的量具开始统计起箱子里的银子数量。

“一共五千两,但纹银只有两千,其余的皆是杂银。”

小吏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最后拿起旁边的算盘一阵噼里啪啦。

“可兑换四千零一十八枚银圆。”

“啥?”

一听这话,程员外顿时不乐意了,气呼呼的说道:

“老子带了整整五千两银子,怎么只能换四千两新币!”

“告示上不是说了,这新币一枚的价值也就与一两银子等同。”

此时,无数道目光皆朝这名小吏投来,众人皆有些气愤,如此平白无故的损失大笔银子,他们宁愿不换呢。

眼见场面逐渐失控,龙兴银行思明府分行的司务连忙跑了出来,向众人解释道,因为民间的银子优劣不等,含银量大有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这新币可都是九成九的纯银铸造,你拿含银量只有六七成的一两旧银来换,肯定换不到一枚银圆啊。

在他的解释下,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也的确是事实,民间向来有给银子掺铅汞的习惯,大伙都司空见惯了,因此所谓的雪花纹银价值才会更高。

程员外没好气的冷哼一声,他当然知道这箱子里的银子大多质量不咋样,毕竟就是他亲手掺的东西,不过眼下面子还是不能丢的:

“这么说,吾倒要看看这新币成色究竟有多好。”

不多时,几名小吏从后面抱来了几个小箱子,里面是用麻纸一捆一捆包着的银币,一摞便是五十枚。

“这是四千零一十八枚银圆,也可以兑换成金圆。”

随手抓起一捆麻纸包掂了掂,程员外心中微微一动,他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经手的银子何其之多,一下便看出来这新币果真良心。

他将麻纸撕开后,用两根手指夹起一枚银元仔细的瞧了起来,瞬间眼前一亮。

这东西入手光滑圆润,表面几乎看不到任何气孔之类的瑕疵,可见制作工艺之考究,正反难两名的浮雕也很精美,比起钱币更像是工艺品。

好东西!

程员外脸上多云转晴,胖呼呼的脸也笑成了一朵菊花,暗道这新币的确不同凡响,虽然掂起来不足一两,但成色乃是极品,价值比起同样重量的雪花银只会高不会低。

他已经决定,回去之后便将剩下的银子全部拿来兑换新币。

随后,此人将这四千多枚银元中的一半兑换了金圆,然后急匆匆跑回了家。

而周围的老百姓见新币制作精良.成色上佳,顿时放下了心,纷纷吵闹着要马上兑换。

而类似这种场景此时则在各府的银行不断出现,户部尚书老于在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欣慰,看来民间还是很认可新币的价值。

也不枉他们户部费了这么多力气,这银元铸造起来还是极为繁琐的,需将银子融化后剔出杂质,然后制成银板,加热后再用水力驱动的锻压机印压,剩下的边角料则回炉重造。

说起这水力锻压的技术,亦是大将军徐晋命匠部研制的,目的是为了尝试制作板甲,只不过这匠部造出的初代水力锻压机还有着诸多问题。

其压力根本不足以锻轧钢板,甚至连铁板都够呛。

无奈之下,徐晋只能令匠部继续加紧研制,随后更是将这两座锻压工坊拨给了户部,专门用来制造新币。

这铜.银.金三者的硬度都比铁低许多,尤其是后两者,普通人都能轻易咬个牙印,因此这锻压机用来制作板甲不太现实,但用以造币还是没问题的。

同时,由于对铁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保乡军一边加大了从海上收购铁锭的贸易,另一方面则在辖内到处搜寻着铁矿。

不过这费劲巴拉下来也就从各府找到两个极小规模的贫瘠矿脉,加起来也就跟此前没收梁家的那座铁矿差不多。

而在匠部这边大炼钢铁的时候,俘虏营的苦力们也没闲着,正在修建一条横跨几府的轨道。

此前几次大战,保乡军从明军以及各地陆续捕获了上万名俘虏降兵,徐晋自然不可能任其吃白食,此前便让这些家伙垦荒屯田以及加固各地城墙。

眼下保乡军已占据数府之地,大军从一头到另一头赶路便得好几天,后勤补给也有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将军徐晋便打算在各府修筑一条木制轨道。

此物不算太过稀奇,早在秦朝时便已出现,后来被淘汰则是因为性价比太低,不利于维护等原因。

徐晋自然知道铁轨更好但目前说这个还不太现实,眼下要大幅度提高保乡军的机动能力便只有这个选项可以走。

木轨虽然不堪久用,又惧虫蛀,但做好防腐的话用上几年应该问题不大,且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尚可,足够应急使用。

而且只要统一木轨的尺寸,那一截损坏了直接更换便是,至于几年后,保乡军发展成啥样还不知道呢,说不定都用不上这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