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 第190章 朱棣的嘴角微微颤抖,不知道该发笑,还是该发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0章 朱棣的嘴角微微颤抖,不知道该发笑,还是该发怒。

无奈这场合轮不到他说话,最终还是朱棣先开了口,

“道衍和尚,你倒是说句话啊。你平常不是最偏袒睿王吗?今天怎么没话说了?”

道衍轻轻合上信件,归还给朱棣,

“微臣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直以为,我道衍都不甘心屈居于一方僧庐之下,

而是一心想要见识到更广博的天下,看看高处的风景如何……”

朱棣心中一紧,他心知道衍和尚有一肚子经略天下的谋划,除了对他,道衍和尚从 来没有对其他人讲过,

今天他突然提及内心的志向,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却让朱棣内心剧烈的震动。

道衍和尚像是观察到了朱棣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语气停顿了一下,接着道,

“可今日,老僧又觉得,我这半辈子的谋划和布局,好像都变得狭隘不堪。”

张玉听得一头雾水,实在被这读书人说得着急上火,

“道衍和尚,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一个字都听不明白,这跟飞鸽传书的内容 有什么关系?”

道衍微笑道,

“当然有关系,因为正是睿王殿下拿出的政令,让我有了这种感觉。睿王殿下不仅 仅是天资聪慧,或者对政治环境足够敏感,更重要的是,睿王殿下确实心怀天下,并且目光长远,这一点上,老僧自愧不如啊。”

朱棣更懵逼了,听起来道衍和尚是一通吹捧,根本没有给睿王留一点儿平庸的余 地,

可这也太反常了。

要论目光长远,算无遗策,道衍和尚向来是对自己相当的自信,甚至很多时候,

都是他在暗中左右着朱棣的决策。

事实也的确证明了,道衍和尚纵横捭阖、谋算规划的能力,确实是无人能出其右,

现在他竟然主动让步,将这一殊荣让给了自己这个十一岁的儿子,实在匪夷所思。

朱棣紧皱眉头,表情严肃道,

“道衍和尚,我知道你一心偏袒睿王。可我今日召你来,是要你出谋划策,

帮本王看看这政令背后父皇的意思,而不是让你拍马屁来了,你那些吹捧的话,

还是少说的好。”

谁想到,看着朱棣就要发火,道衍和尚却表现得异常的沉稳,

“燕王殿下您这是想多了,我可是刻意吹捧睿王殿下,我刚刚所说,就是圣上颁布 诏令的原本意图。”

朱棣不得其解,只是沉默地摇摇头,道衍耐心地解释道,

“这很简单,睿王殿下一连提出的这三道政令,都是利国利民之策,并且目光长 远,相辅相成,所以圣上才能如此坚决地颁布诏令。”

“就拿这条火耗归公来说,这诏令一经颁布,圣上一定会被这些当朝的士绅大族们 在背后戳脊梁骨。

因为这火耗归公从表面上看,就是让百姓多交了一份赋税,

更是将官员之间贪墨横行的潜规则摆在了台面上,即否定了皇上一直以来对吏治的 整顿,

更要背上一项压榨百姓的骂名。”

朱棣瞪大了眼睛,道衍和尚的话,他听得是惊心动魄,自己的父皇向来最在乎声 誉,

真的会为了推行政令,舍弃这么多东西吗?

“可三道政令并行,最后的结果也只是让底下的官员们更难做,世家大族们更是满 腹怨气,

这样难道还能让政令达到最初的目的吗?”

这才是朱棣心中最大的疑问,就算三道政令都是利国利民,目光长远,

可那毕竟都是长远的规划,要是那些士绅大族们不买单,再多的政令都是一纸空 文。

道衍和尚早就猜到了朱棣会有此疑问,于是语气平缓地跟朱棣陈述着几条政令之间 的关联,

他们之间的利弊,还有几条政令互相推动,睿王殿下在这背后的设计和巧思。

要是朱高炽本人在场,也一定会惊诧于,道衍和尚的所思所想居然与自己分毫不差。

道衍和尚手捻着佛珠侃侃而谈,对面的朱棣根本没有张嘴的机会,

因为他已经被这背后的心思和成熟的政治眼光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这真的是自己那个十一岁的长子能想出来的东西吗?

此刻,在他眼里,这政令后面展现出来的,就是封建王朝发展千年的隐形规律,伏 脉千里。

那么他的炽儿到底是什么样的天才呢,仅凭着那双年轻的眼睛,就能看清这千年的 风雨背后,

是士绅贵族们无尽的贪婪,还有封建官僚们无休止的贪墨。

“道衍和尚,你怎么就能保证你嘴里所说的,就是炽儿所想?他一个十一岁的孩 子,当真能想到如此长远?”

道衍和尚捻动两下手里的佛珠,笑着道,

“燕王殿下,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啊……您父皇的行事风格您应该最了解, 难道他会不知道三道政令同时推行,风险有多大吗?如果这三道诏令背后没有设计,圣上会轻易颁发诏令,并且还让天 下百官推行吗?”

朱棣被道衍和尚问得一时语塞,如此想来,确实一切都说得通了,

朱元璋是何等的聪明,政治手腕又是何等的强硬,利用新政来拿走贵族们手中的特 权,

这怎么看都是两全其美的事情,背后的逻辑也完全说得通。

可朱棣还是觉得,自己心里还是有什么地方堵着, 一切都解释的通,只有最重要的 一点,

他怎么也想不通,那就是他的长子朱高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才?

才刚刚十一岁啊!

一般的皇子在这个年纪,还在被先生们用戒尺规训,

别说什么权术政令,熟读四书五经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道衍和尚适时的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看着朱棣出神的表情,静静等待,

很久之后,朱棣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明明是他请道衍和尚来答疑解惑,结果自己 居然走神了。

朱棣表情狐疑地问道,

“睿王真如先生所说,那便是千年不遇的大才了。”

道衍和尚耸耸肩,

“臣早就说了,睿王殿下是当世罕见的大才,只是早些时候没有表露出如此出色的 政治天赋,看来当真是父子传承啊。”

张玉总算找到了自己能插上话的机会,赶忙跟着奉承,

“道衍先生说得对,睿王殿下这真是随了您了。”

朱棣的嘴角微微颤抖,不知道该发笑,还是该发怒,

道衍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在讽刺自己,若炽儿真是随了自己,那他还能看不出这政令 里的门道?